中国固态电池突袭千公里续航,丰田2027年美梦破碎,1.5万亿日元或成笑柄?

你几乎都能听见,在日本爱知县丰田总部,那些昂贵的咖啡杯,从一张张紧绷的脸上滑落,然后“啪”地一声摔在地上的清脆回响。空气里弥漫着一股1.5万亿日元即将蒸发的焦糊味。怎么回事?就在丰田还沉浸在自己手握1300多项固态电池专利、准备在2027年“王者归来”的美梦里时,一记响亮的耳光从遥远的东方扇了过来。

中国固态电池突袭千公里续航,丰田2027年美梦破碎,1.5万亿日元或成笑柄?-有驾

没错,就在他们还在画PPT、开发布会,信誓旦旦地宣称要在未来技术上“领先中国20年”的时候,我们这边,有人已经悄悄把货都拉到路上开始跑了。

先别急着下定论,我们把时间倒回去一点。还记得前几年,丰田章男是如何义愤填膺地炮轰电动车的吗?“不环保!”“浪费资源!”“商业模式没想明白!”,一套组合拳下来,俨然一副汽车工业教父的模样,好像全世界都在逆行,只有他一人独醒。他牵头搞了个日本车企“反电联盟”,表面上对纯电路线嗤之-以鼻,背地里却把那1.5万亿日元真金白银砸进了固态电池——他们眼里真正的“未来”。

这算盘打得噼啪响:你们中国先去搞液态锂电池,在泥潭里摸爬滚打,帮我把市场教育好,等你们的电池技术遇到瓶颈,我丰田再带着固态电池这种“降维打击”的神器横空出世,一举收割市场。这剧本,写得那叫一个荡气回肠。日本媒体也跟着摇旗呐喊,四年里发了80多篇报道,把固态电池吹成了日本汽车工业复兴的“最终兵器”。

一切都看起来那么完美,直到国轩高科突然宣布:我们的准固态电池,已经装车路测了,续航轻松突破1000公里,能量密度干到了300Wh/kg。最要命的是那句:“计划今年内完成批量交付”。今年!不是2027年!

这就好比两个绝世高手约好五年后在华山之巅决战,结果一个还在山下苦练内功,另一个直接御剑飞行到了他面前,还顺便问了句:“哥们儿,上来玩玩?”

中国固态电池突袭千公里续航,丰田2027年美梦破碎,1.5万亿日元或成笑柄?-有驾

更让丰田心凉半截的,恐怕还不只是国轩这一家。中科院的研究团队直接攻克了金属锂电池的“卡脖子”难关,性能据说还能再拔高50%。翻译过来就是,以前同样重量的电池跑500公里,现在能冲1000公里,彻底把里程焦虑按在地上摩擦。广汽、长安、孚能……一长串中国企业的名字都在这个领域闷声干大事。中国的策略从来都不是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。

现在我们聊点更扎心的。技术突破是一回事,能不能造出来,造出来贵不贵,是另一回事。固态电池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成本,贵得离谱,大概是现在锂电池的四倍。就算丰田2027年真量产了,一台搭载固态电池的卡罗拉卖到上百万,你买吗?恐怕只有石油王子会点头。

中国固态电池突袭千公里续航,丰田2027年美梦破碎,1.5万亿日元或成笑柄?-有驾

可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,成本控制,这恰恰是中国最擅长的领域。全球锂电池产业链,从上游的矿产原材料,到中游的精炼提纯,再到下游的关键零部件,哪个环节能绕开中国?答案是,几乎没有。我们掌握着全球约90%的供给。这种从头到尾的产业链优势,意味着一旦技术瓶颈被捅破,成本就能以一种令人咋舌的速度“白菜化”。

所以,丰田的1.5万亿,现在看起来就像一笔极其尴尬的风险投资。如果中国企业先把固态电池的成本打下来,那么丰田握在手里的那堆专利,究竟是护城河,还是把自己困在里面的高墙,就真不好说了。专利再多,造不出来,或者造出来没人买得起,那也只是一堆废纸。

中国固态电池突袭千公里续航,丰田2027年美梦破碎,1.5万亿日元或成笑柄?-有驾

在这场关乎未来的能源竞赛里,日本企业想靠一次“弯道超车”就翻盘,显然是低估了对手的决心和实力。他们还在纠结于路线之争的时候,我们已经把所有可能通向未来的路,都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水泥。事实证明,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,也没有什么救世主,一切都得自己亲手去拼。现在,球又踢回了丰田脚下,只是这一次,留给他们射门的时间,好像不多了。

0

全部评论 (0)
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