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还记得那会儿,90年代,咱们村里不少人都在搞点小买卖。那时候,农村挣点钱怎么说也比城里容易点,人一心想着有点儿钱就能干点啥。我那个媳妇的三堂妹和堂妹夫,就是典型的典范。他们在老家开了个采石场,生意一路挺火的。你知道的,那个时期,工地需求稳定,开采不愁卖,获利还挺快。
我曾经问过堂妹夫:你们这个钱怎么挣得这么快?一看就是细水长流不行,得快刀切断。他说:全靠这块石头吃饭,挣钱快还不难找。还笑着说:除了开采,收点碎石,卖给附近的房建公司,利润高着呢。听着还挺实际。能够挣钱,也得要点运气。那段时间,很多人都在盯着建房,发工程,钱就像水也川流不息。
对了,有趣的是,半年不到,他就搞定了第一辆车——一辆双缸豪华的本田摩托车,型号我记得是CBT125。听说那车子还挺贵,买它花了两万多块,当时查了一下,算得上是高端货。这么贵的车,你说,农村?谁看得懂啊?好在他懂,知道这车一看油耗就不省心,但这车外形真好看!修长的线条,宽大的座垫,跟城市里的街车似的,一家四口人都能坐上去全家出行,不缺不踩。
他那天骑着车在路上,特别得意。跟我说:你看,我这是在乡下骑城市车的感觉,气派十足!我试着打趣:村里人都这么看吗?还以为你会说车油耗高,人家只会笑。他也只是笑:这车我惦记了大半天,骑出去,威风得很!
其实CBT125确实有点硬伤。你知道的,这车起步不是很有劲,尤其是在低速时,总觉得有点拖沓。刚刚开的那会儿,我还以为声音怪怪的,好像偏硬一点。但一旦提速,那油门一开,动力还可以,最大功率11千瓦,扭矩10牛米,开高速那叫一个爽。那次刚好要赶去县里跟客户会面,路上堵车不停,他就一路加油门,心想着赶快到。突然,我看他状态迅速变了,把时速表一瞧,竟然开到120公里。那场景,想想都心跳加快,不知道人家是不是觉得自己像赛车手。
这车除了动力好几个缺点——油耗偏高,百公里油耗大概在2.8升左右。这对于那时候的农村车来说,也算可以接受的吧,毕竟那是双缸,动力强。雪上加霜的是,它的油箱小,跑一圈没油得拎油壶补,挺麻烦。还记得我那天帮他加油时,他还叹息:虽然油耗高点,但跑高速的时候,那感觉真是爽死了。
你知道的,那个年代的农村车,油费可不是小数,看似挣钱快,其实油钱一扣,利润也就打了个折。对比起市里,农村的修车店也少得可怜,一家五六个人守着一辆车,要不是那辆摩托车,我估计他也不敢随便跑高速。有人问:你不怕省油点吗?他笑:省油?那得搭上一半的动力,哪还敢跑得这么快?
(这段先按下不表)
想想,这辆车给我最大的感觉,就是人靠车,在那个年代,车代表了身份。虽然它不如城里那些迷你车,能跑得快,但在农村,骑上一辆像样点的摩托车,确实挺有面子。平时看到谁骑车,那人一身亮丽服装,笑哈哈的,车子在阳光下泛着光,那模样,挺像城里人。
我那天翻了下自己手机相册,找到一张照片,是我朋友给我发的,他说:你记得那辆摩托吗?还在他家车库里呢,跟新的一样。一想,这车都快二十年了,他还在用。都说车子用的久,我猜,至少这车子还算重。这让我怀疑:为什么同价位的车,坏得快的总比好得快的多呢?(其实我没细想过,不过说说也行。)
农村车的维修成本还挺高的。你知道的,配件太少,修起来费劲。那时候,买个原厂配件,不比车贵?我曾经问过修理工:你们的备件,是自己备还是从城里发货?他笑着说:这个配件,要从城里寄,得等个一两天。你要是急,咱也没办法。那时候真是修车靠运气,尤其是零部件,像城市的快递快。
对了,关于这辆摩托车的燃油成本,估算一下:如果开到120公里,一次大概用掉2.5升油(我算得不准,这只是感官估计)。那假设每天上下班50公里,油耗也是在1.3升左右,按当时的,油费算得上一笔负担。相比起现在的新能源车,油钱还是挺真实的,毕竟那会儿可能在每升1.2元左右。
(这段先不提别的)
你看,那辆车在我心里的印象,就是速度快,油耗偏高,动力足,也挺占面子的。至于它的安全性能,我倒没多想,反正那时候,骑车就是天不怕,地不怕。我也得承认,那个年代的农村车,没有和城市一样的安全保障。就像那句话说的:安全第一,事故第二。
突然想到:你觉得,现在农村车变得怎么?技术是不是更成熟了?还是说,早就没有那种速度与激情的冲动?
反正,回想起那辆摩托车,挺怀念那段追求速度和路在脚下的日子。还真挺佩服那堂妹夫的勇气,敢冲到那个速度。你觉得,跑这么快,有没有想过潜在的危险?这问题,留给你回答了。(都说年轻不怕死,你信不信?)
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,内容由人工完成,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(AI)工具辅助生成。AI在资料整理、语言润色、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,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。
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,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。若需引用或转载,请注明出处与作者。
全部评论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