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米安全门背后,车企的算盘打得比刹车片还响

#美女#

小米安全门背后,车企的算盘打得比刹车片还响

雷军在台上痛斥“黑公关”时,成都那辆烧成空壳的SU7还在交警停车场里冒着寒气。这场面魔幻得让人笑不出来——车门要用石头砸开的技术,倒先把舆论的防火墙修得密不透风。

看看时间线多精妙。10月13日凌晨事故,16日雷军就在行业大会上把“黑公关”三个字砸向全场。57.9亿研发经费的数字金光闪闪,偏偏对那扇砸不开的车门只字不提。网友说得狠:“能搞定情绪识别控车,却搞不定碰撞开门?”这反差比车祸现场还刺眼。

隐藏式门把手才是这场大戏的真主角。你们以为那流线型设计是为了颜值?业内都知道,带机械冗余的把手比全隐藏的贵不过几百块,可某些车企连这点安全成本都要省。结果呢?乘员失去意识时,逃生通道直接变坟墓。工信部9月的新规征求意见稿已经明牌了——拟禁止全隐藏设计。某些车企的“创新”,原来连监管都跑不过。

最绝的是舆论操控术。事故报告还没影,“黑公关”的帽子先飞了出来。《浙江日报》都看不下去了:“公众还没等到安全回复,先听到打击黑公关的呼吁,情形怪异。”第一财经那篇《别让年轻人的第一台车变成最后一台》被骂到修改标题,某些粉丝护主的样子,比车祸监控还让人心惊。

小米安全门背后,车企的算盘打得比刹车片还响-有驾

我始终认为,这场戏暴露了新能源行业最肮脏的潜规则:用营销话术包裹安全短板,用舆论战掩盖技术缺陷。当雷军说“中国汽车要团结”时,他真正想说的是什么?是“各位先把安全标准卷上去”,还是“大家一起来把消费者的嘴堵上”?

现在留给小米的选择题很简单——是继续在发布会上玩文字游戏,还是老老实实回答:为什么两起事故都是车门失灵?为什么无视监管趋势?如果连开门都要看运气,那些智能驾驶、自动泊车的炫技,不就是给棺材板镶金边吗?

这场大戏的结局早就写在消费者常识里:你可以删稿,可以控评,但烧穿的车门永远会说话。

0

全部评论 (0)
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