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场车祸,五人丧生,本可逃生的他们因打不开车门被困身亡,死者家属起诉特斯拉:车辆设计缺陷导致悲剧

当一辆车在碰撞后燃起大火,车内传来清晰的呼救声,外面的人却眼睁睁看着车门无法打开,这是一种怎样的绝望?

2024年11月1日,美国威斯康星州就发生了这样一起悲剧:一辆特斯拉Model S失控撞树后瞬间起火,54岁的杰弗里·鲍尔和55岁的米歇尔·鲍尔夫妇等五名乘客全部被困车内身亡。

一场车祸,五人丧生,本可逃生的他们因打不开车门被困身亡,死者家属起诉特斯拉:车辆设计缺陷导致悲剧-有驾
特斯拉携Model S、Model X和Model 3亮相深港澳国际车展_其他_新出行

事后调查显示,碰撞导致车辆电子系统失灵,而本应作为最后逃生手段的机械解锁装置,竟然需要后座乘客掀开地毯才能找到一个极不显眼的金属拉环。

这起诉讼并非孤例。 就在同月,加州旧金山郊区,一辆特斯拉Cybertruck超速撞树起火,三名年轻乘客(包括一名19岁女大学生)同样因断电后电子开门按钮失效、隐藏机械拉杆难以寻找而殒命。

这些悲剧直指特斯拉车门设计的三重致命缺陷:过度依赖电子系统、机械备份装置隐蔽难寻、外部救援困难。

根据鲍尔夫妇四个子女于2025年10月31日向威斯康星州戴恩县州法院提起的“过失致人死亡”诉讼,Model S在碰撞后发生故障,电子门系统完全失灵。 诉状中指出,特斯拉的设计选择造成了“一个高度可预见的风险”:事故中幸存的乘客将被困在燃烧的车辆中。

更令人心痛的是,有附近房主在拨打911报警时,清晰提到了曾听到从事故车内传来的尖叫声。 这意味着在车辆起火后,车内人员曾有过短暂的清醒和求救时间,却因为无法打开车门而失去了最后的生机。

诉状特别强调,像鲍尔夫人这样的后座乘客“尤其脆弱”,因为后排的机械解锁装置隐藏得更深,需要掀起地毯才能找到那个操作“不直观”的金属拉环。 在浓烟弥漫、火光冲天的紧急情况下,这样的设计几乎等同于虚设。

一场车祸,五人丧生,本可逃生的他们因打不开车门被困身亡,死者家属起诉特斯拉:车辆设计缺陷导致悲剧-有驾
2020款蓝色特斯拉MODEL 3电动汽车

特斯拉面临的车门问题远不止这一起。 自2018年以来,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(NHTSA)已收到约150起关于特斯拉车门无法打开或存在其他故障的消费者投诉。

2025年9月,NHTSA的缺陷调查办公室宣布对约17.4万辆2021年款特斯拉Model Y展开初步调查。 调查重点之一是车外电子门把手的可操作性,因为在某些情况下(如低压电池问题导致电子门把手失效),车外完全没有手动开门的方式。

NHTSA透露,已收到9起具体报告,其中一些家长在下车后无法打开车门,导致孩子被困在后排,甚至有4起事件中,家长最终不得不打破车窗解救孩子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特斯拉车辆内部通常配备了手动开门装置,但其位置往往较为隐蔽,不仅儿童难以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找到并操作,甚至有些成年车主也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。

隐藏式门把手最初常见于迈凯伦等超级跑车,以其提升美观度和降低风阻(尽管对续航的提升微乎其微)为卖点。 特斯拉在2014年推出Model S后,极大地推广了这一设计,使其成为许多新能源汽车争相模仿的“科技感”符号。

然而,这种高度依赖电信号的设计存在先天弱点。 一旦车辆发生严重碰撞,可能导致电信号中断或低压电池失灵,电子控制的门锁和门把手系统便可能瘫痪。 中保研的测试数据更是触目惊心:配备电子门把手的车型在侧面碰撞后,车门弹出成功率仅为67%,远低于传统机械门把手车型98%的成功率。

Cybertruck的设计将风险进一步放大:其车门唯一的开启方式是按压B柱上的电子按钮,完全没有外部机械把手。 再加上其不锈钢“外骨骼”和“装甲玻璃”给外部救援破窗和开门带来了巨大挑战,严重延误了黄金救援时间。

接连不断的事故和诉讼引起了全球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。 NHTSA已于2025年9月正式启动调查,并在10月27日致信特斯拉,要求其在12月10日前提交与车门开启问题相关的消费者投诉、碰撞、起火、伤亡报告以及诉讼等详细信息。

大西洋彼岸,欧盟监管机构也就电子门把手的安全风险发出警告,强调无论车辆是否断电,车门都必须保持可从内外开启。

中国相关部门行动更为迅速。 工业和信息化部已于2025年5月启动《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》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。

2025年9月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:全面禁止全隐藏式车门外把手设计,并要求每个车门(尾门除外)必须配置易于操作的机械释放装置,且外把手的操作空间有明确尺寸要求。 这一标准直击安全冗余痛点,预计将于2027年1月1日正式实施,旨在从生产源头提升事故救援的安全性与可靠性。

一场车祸,五人丧生,本可逃生的他们因打不开车门被困身亡,死者家属起诉特斯拉:车辆设计缺陷导致悲剧-有驾

在巨大的舆论和监管压力下,特斯拉设计总监弗朗茨・冯・霍尔茨豪森终于在2025年9月公开表示,公司正在重新设计车门把手系统。

新设计方向是将电子和手动车门解锁装置整合在一起,让门把手在“惊慌失措的状况下”对乘客更直观易用。 他承认,当前电子和手动装置位于不同位置,在紧急情况下难以找到和使用。

霍尔茨豪森透露,特斯拉正在研究中国市场对车门把手的诉求,必要时也会进行调整。 这一表态被视为对全球监管趋势,特别是中国即将实施的新国标的直接回应。

车门问题也并非特斯拉独有。 2025年3月,一辆小米SU7在德国高速公路发生严重交通事故后,同样出现了“车锁未解锁,无法打开车门逃生”的质疑。 此外,奥迪A6L等车型也曾被曝出存在门锁故障问题。

这些案例共同表明,在汽车电动化、智能化浪潮中,如何平衡科技感与最基本的安全冗余,已成为整个行业必须面对的严峻考题。

当追求炫酷的科技感凌驾于生命安全之上,当最基本的手动逃生装置被设计得如此隐晦难寻,这些发生在威斯康星州、加州等地的悲剧,用生命的代价敲响了整个汽车行业的警钟。

0

全部评论 (0)
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