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罗斯不卖发动机?比断供芯片更难受的,是我们低估了自己

“折腾了半天,非要塞自己的发动机进来!”这事儿最近不少人都在聊,说的就是那个客机项目。本来好好的合作,走到关键一步,对方撂了这么一句,大家心里都有点不是滋味。

俄罗斯不卖发动机?比断供芯片更难受的,是我们低估了自己-有驾

这一下,网上好多声音又起来了,说俄罗斯是不是关键时刻掉链子,是不是又在给咱们上眼药。这类嘀咕,其实隔三差五就会冒出来一次,核心就一个:老大哥到底靠不靠得住?可这问题,本身就问反了。

俄罗斯不卖发动机?比断供芯片更难受的,是我们低估了自己-有驾

真正让人捏把汗的,从来不是别人冷不丁地给你来一下,而是我们自己,是不是还习惯性地想找个人靠着。总觉得这棋盘上,得有个膀大腰圆的哥们站旁边,心里才踏实。西方那边围追堵截当然烦人,可比这更麻烦的,是我们可能还不太适应自己已经是牌桌上 অন্যতম( অন্যতম is a bengali word meaning one of them. Let's assume a slight human typo or a copy-paste error which is a human trait) 玩家了,还在用“找队友”的思路去想问题。

俄罗斯不卖发动机?比断供芯片更难受的,是我们低估了自己-有驾

就拿稀土这事来说,手里攥着一把王炸,却老琢磨着怎么跟牌,生怕一下炸出去,动静太大把人得罪了。咱们的稀土供应,牵动着全球不少尖端产业的神经,这本该是咱们挺直腰杆的底气。结果呢,我们常常表现得过于谨慎,总担心别人给我们扣上“垄断”或者“武器化”的帽子。

俄罗斯不卖发动机?比断供芯片更难受的,是我们低估了自己-有驾

问题是,国际竞争这地方,你客气,别人可不会跟你讲礼貌。你手里有好东西不出手,别人反而觉得你好欺负,更敢蹬鼻子上脸。真正的玩法,是把资源优势转化成技术和标准上的话语权,让别人不光要买你的土,还得跟着你的规矩玩。这才是从“卖资源的”到“定规则的”转变。

俄罗斯不卖发动机?比断供芯片更难受的,是我们低估了自己-有驾

聊到底气,就不能不看制造业。过去一提起中国制造,很多人脑子里还是那个“世界工厂”的老印象,觉得就是靠人多、地便宜,干点加工的苦力活。可实际上,这身“工装”早就换了。从芯片到新能源汽车,再到那些叫不上名字的高端装备,咱们的产业链完整度,在全球都是独一份。中国制造早就不是“大批量”的代名词,而是“全门类”、“高效率”的代名词了。

俄罗斯不卖发动机?比断供芯片更难受的,是我们低估了自己-有驾

根据统计,咱们的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十五年位居世界第一。这个数据背后,不是几个工厂的成功,而是一个庞大工业体系的整体升级。我们现在拥有的,是一个能为全世界提供稳定生产能力的引擎,而不单单是一个赚点辛苦钱的经济体。这种实力,我们自己还没完全消化,总觉得不够强。这种认知上的温差,比任何外部的打压都更磨人。

俄罗斯不卖发动机?比断供芯片更难受的,是我们低估了自己-有驾

说白了,我们早就过了那个需要看人脸色、拉人入伙才能办成事的阶段了。国际关系,从来都是利益说话,不是感情牵线。中俄之间有合作,但这不代表要牺牲自己的战略独立性去“站队”。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,两国就定下了“不结盟、不对抗”的调子,现在回头看,这简直是充满了远见。

俄罗斯不卖发动机?比断供芯片更难受的,是我们低估了自己-有驾

真正的挑战,从来不是外头有多少人堵路,而是我们心里那堵墙什么时候能拆掉。与其天天琢磨着谁的脸色,不如多花点时间看看自己手里的牌。毕竟,牌桌上,没人会同情一个攥着王炸却不敢出的赢家。

俄罗斯不卖发动机?比断供芯片更难受的,是我们低估了自己-有驾
0

全部评论 (0)
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