账期届满60天,供货商收到款项了吗?

老张盯着电脑屏幕上的银行账户发呆,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。

这是他这个月第三次查看账户余额,数字依然没变。

账期届满60天,供货商收到款项了吗?-有驾

作为一家汽车零部件厂的老板,他清楚地记得六月那场声势浩大的"60天账期"承诺发布会,数十家车企排着队表态的样子仿佛就在昨天。"这次总该能按时回款了吧?"当时他心里这么想着,甚至破天荒给工人们提前发了半个月工资。

两个多月过去了,老张的期待就像被扎破的轮胎慢慢瘪了下去。理想汽车倒是说到做到,七月份就把所有直采供应商的账期调整到位。小鹏汽车也在催着签补充协议,进展还算可观。但更多车企就像在玩捉迷藏,浙江那边的同行告诉他,光是走合同流程就得小半年。最让老张上火的是一家大型车企,一季度就欠了他们行业近十个亿,现在还在用"正在走流程"当挡箭牌。

资本市场倒是先沸腾了。消息公布当天,好几家零部件上市公司的股票像坐火箭似的往上窜。有家公司的财务老李说,原本要等九个月的承兑汇票,现在砍到六个月,业务员出去谈生意都硬气不少。但现实往往比理想骨感,更多供应商发现,车企的承诺就像天气预报,听着很美,实际能不能兑现还得另说。

这背后的水有多深?业内人士分析,有些车企自己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,哪来的余粮提前结账?更可怕的是,他们很可能转头就把压力转嫁给供应商。账期是短了,但采购单价是不是也得降一降?验收标准要不要再严格点?这里头的弯弯绕,比北京三环的立交桥还复杂。

账期届满60天,供货商收到款项了吗?-有驾

工信部也不是吃素的,专门开了个投诉窗口。可问题是,这种投诉到底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?就像小区里的物业投诉箱,投进去的信往往石沉大海。汽车流通协会的专家章弘说得实在:政策是好的,但落实起来就像给大象穿针眼,既要车企配合,又得监管给力。

老张最近开始研究政策细则,发现里头藏着不少学问。60天账期到底从哪天开始算?是收货当天还是验收合格?验收标准谁说了算?这些问题不搞清楚,所谓的承诺就像没放盐的菜,看着像那么回事,吃起来完全不是味儿。

账期缩短这事,表面看是商业信用问题,往深了说是整个汽车行业的生态问题。上游压下游,大厂欺小厂,这种畸形的供应链关系不是一天形成的。现在要改,光靠一纸公文显然不够。就像减肥,口号人人会喊,真正能管住嘴迈开腿的却没几个。

老张的工厂门口新贴了张通知:因资金周转困难,本月工资延迟发放。工人们三三两两聚在门口议论,有人提议去劳动局投诉,有人建议直接找媒体曝光。老张坐在办公室里,桌上的手机亮了一下,是车企采购部的消息:"张总,货款再宽限半个月,这次一定......"

0

全部评论 (0)
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