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汽错过华为首班车:现在上车档次降了,利润账该怎么算?

上汽错过华为首班车:现在上车档次降了,利润账该怎么算?

最近刷朋友圈看到不少人讨论贾建旭——上汽这位新任掌舵人,为了搭上华为智选车的车,那真是跑断了腿。可你知道吗?这事儿远不是"努力就能成"那么简单。首班车的座位早就挤满了,现在挤上去的,连过道都快没地儿站了。

上汽错过华为首班车:现在上车档次降了,利润账该怎么算?-有驾

去年这时候,华为智选车刚火出圈儿。赛力斯跟华为绑一块儿推出的问界M5,上市三个月订单破8万,去年全年卖了25万多台。紧接着奇瑞的智界S7亮相,首月订单也破了万。这俩车企跟华为绑得早,好处明摆着:华为的研发团队直接驻厂调参数,销售渠道共用华为门店,连用户数据都能共享优化。业内人士说,"首班车不是简单的合作,是华为把半条命交出去的技术共研"。

那上汽为啥没赶上?说起来有点扎心。2022年华为刚启动智选车模式时,上汽董事长还在公开场合说"不会跟华为合作自动驾驶,这涉及灵魂问题"。当时谁都没想到,这句话直接把上汽推到了"被动等邀请"的位置。等到去年年底上汽换帅,贾建旭上任第一把火就是找华为谈合作,可这时候华为智选车的合作门槛早就水涨船高了——首批车企已经完成技术对接、产线改造、销售团队培训,连零部件供应链都跟华为深度绑定了。

现在上汽终于搭上了车,可味道完全变了。听说这次合作车型定位中端,而首班车上的问界M9、智界S7已经冲进了30万+市场。举个扎心的例子:问界M9上市72小时订单破6万,起售价46.98万,配置比某些百万豪车还实在;反观上汽之前跟华为传过风声的中端项目,市场部内部预估的单车利润比问界系列低40%。更关键的是,华为现在把最先进的鸿蒙座舱4.0、ADS 3.0高阶智驾系统优先供给首班车伙伴,上汽这边只能用"减配版"技术方案。

翻了下最近的行业报告,乘联会数据显示,今年1-7月新能源品牌市占率前10里,有7个是跟华为、比亚迪、特斯拉深度绑定的。其中问界以13.8%的增速排第二,仅次于比亚迪。这说明啥?现在新能源市场的竞争,早就不是"有没有车卖",而是"能不能蹭到头部科技公司的技术红利"。首班车上的车企,相当于提前拿到了"技术加速卡",后面上车的,只能在后面追着跑。

说句实在的,商业合作哪有"迟到但公平"的道理?就像赶火车,首班车上的乘客早把靠窗的好位置占了,后到的人只能挤在过道,看风景的角度都不一样。上汽现在的问题,不是"能不能追上",而是"追上的代价够不够大"。贾建旭最近在内部会议提的"三年追赶计划",光研发投入就加了20亿,可这钱花得值不值?还得看市场买不买账。

记得有位老汽车人说:"在新能源赛道,错过一个风口,可能就是三年的时间差。"现在华为智选车已经从"抢赛道"进入"分蛋糕"阶段,首班车上的车企已经在吃奶油层,后上车的只能啃下面的面包。上汽这次能不能靠中端车型打开局面?或许答案没那么乐观——毕竟,当消费者想到"华为合作车",第一反应已经是问界、智界,而不是某个刚挂上华为标的新名字了。

机不可失,时不再来。商业合作里的"时间窗口",从来都不等人。

0

全部评论 (0)
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