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时捷利润大跌,新能源车型推迟,美国关税再添压力

利润直线跳水,这种事搁谁身上都得抠脑袋琢磨半天,但要说主角还是国际汽车巨头里的高冷贵族——保时捷,是不是有点超乎大家的想象了?

保时捷利润大跌,新能源车型推迟,美国关税再添压力-有驾

其实这锅消息一端上桌,整个汽车圈都炸了:保时捷第三季度居然直接亏掉9.66亿欧元,按照每天刷新闻汇率估算,这得差不多80亿人民币左右呢。

你没听错,就是那个动不动就几十万起步的小跑、小SUV、再小也比咱大多数车主钱包厚道不知道多少倍的保时捷,居然能把自己亏成这样。

具体箩筐里都装的啥?数据写得明明白白,今年头九个月,营业收入268.6亿欧元,同比一下子少了6%;曾经高高在上的利润,从去年的40多亿欧直接缩水到4000万,腰斩都不止,根本就是光速坠崖,眼都不带眨的。

要说这场大滑坡背后,是不是有点蹊跷?

一个无论外观内在都能让车友心跳加快的头部品牌,何以混成这副德性?

账面上除了瘦水的营业利润,还有长长的开支账单——上月保时捷自己说的,部分新能源车型推迟上市,传统燃油、混合动力车型干脆延寿,再加上干脆不折腾电池自研了。

这一堆拼拼凑凑过来的紧急自救措施,硬生生啃掉约27亿欧元的后腿肉,亏成这样,搁我们普通人生活里,大概就等于是中了彩票又把彩票单子给烧了的地步。

咱明面上看到的,只是账单的冰山一角。

更扎心的还在后头——美国新上台的关税政策,愣是让保时捷多掏了3亿欧元,全年估算要走账7亿欧元的关税,这把肉割得属实有点狠,大洋彼岸那边一张嘴,就是一记闷棍。

说来的确无情,毕竟美国人本来就嫌德系车在自己地盘太风光,关税刀子一摆,谁都知道就是捏着你痛点拔毛。

保时捷这不直接大声公告了,未来美国市场售价上调,不涨价都对不起苦主的位置啊。

保时捷利润大跌,新能源车型推迟,美国关税再添压力-有驾

可涨价真的能解围?恐怕又是薛定谔的自救药丸。

你说是涨价拉回点利润呢,还是眼睁睁看着市场份额慢慢溜走?

不开玩笑,面对进退两难的窘况,保时捷公司理财大管家白禹翰在媒体前头都没带掩饰,坦白承认压力山大。

于是正经八百地启动车企传统节目:裁员。

计划几年内砍下1900个正式编制岗位,还有今年就打包送别的2000个临时工。

第二轮砍人方案,年底还得再来一遍,“人头饭碗”都看桌上放不住喽。

说到这,情况真的就像所有网友调侃的,王侯将相,终难逃开源节流几板斧。

不过话说回来,这一连串迷雾背后,其实还真不是保时捷一家独唱的独角戏。

别忘了,全球汽车行业早已鸡飞狗跳。

一个疫情没瘟到,供应链东倒西歪,芯片荒至今余波未平。

新能源猛兽虎咬一口,本土玩家、造车新势力,每一个都要和新能源结婚生娃。

老牌车厂站山头看热闹都快成老年团舞大妈。

保时捷辛辛苦苦卖跑车,结果真正的大头利润,早被市场新口味、政策新红利和技术升级前后夹击。

本来计划着大展拳脚搞电动车,人家特斯拉已经起来掀大波澜,国产狂奔一波接一波。

大众亲儿子保时捷,哪还顶得住这股“狼来啦”式的市场洪流?

一边得应付关税刮来的寒风,另一头还要面对新能源赛道刚刚起步、技术路线不明的麻烦。

试想一下,新车型得迟迟亮不了相,老家伙又不舍得退役,电池自产这条路一脚踩了急刹车。

你让那些盯着油门、琢磨买跑车的人,内心毫无波澜可就怪了。

憋着劲看新能源车队排队上新,市场口味一变再变。

回想几年前,保时捷还是象征优雅与激情的英文单词绑定,现在真成了“高处不胜寒”的现实写照。

豪华车标价的“白月光”也惹下身份焦虑。

这突如其来的利润跳水,到底是单纯的市场态势变坏,还是结构性问题?

再聊下去,也许答案只能说:两者兼有吧。

一方面,全球经济放缓,大家手紧得像春运车票一样抢不着,消费升级明显遇到瓶颈。

三四线城市前几年下单保时捷的人,也许现在更偏爱国产新能源,直接省个十几二十万还开得省心,何必让钱包裸奔。

保时捷利润大跌,新能源车型推迟,美国关税再添压力-有驾

另一方面,传统豪强真没想到新能源转型的坑这么深。

好多自以为有底蕴、有排场,往前一冲才发现不是赛点而是陷阱。

等明白过来,市场江山都快让别人分光了。

保时捷自研电池放弃,说白了就是技术壁垒没砸出来,胆子也怂了。

感觉像小朋友跟着大哥玩泥巴,越搅越脏,回不过头也捞不干净。

本来指望科学布局新能源业务、做时间的朋友,结果计划给现实“爆炒”了。

更像是理发师理着理着发现理了自己的头发才悲伤。

再不重组、不裁员,迟早连家底都烧成烟。

表面上裁员、重组这些动作,是企业自救的无奈,也是对股东的交差。

但冷眼旁观这些数字背后,整一个产业都在凉风中瑟瑟发抖。

没听说谁在这个时代能端稳饭碗,特别是“老钱”品牌也混得像刚毕业似的社畜。

关税政策啥时候松口气还两说,新能源怎么玩明天也没人画出路线图。

你说上涨售价能救场?

有用,但又无解,终究难逃“涨价—销量下滑—利润还是紧绷”的死循环。

事实打脸谁都疼。

有人或许会说,品牌底蕴才是制胜法宝。

但在现实市场上,信仰能顶多久你说了算吗?

说不定一个新政、一场技术变革,就让老将英雄气短。

新一轮争夺,车企得的就又是“快、狠、准”,吃老本儿,顶多混个快意恩仇那一时半会儿,久了难免糊涂。

要说保时捷倒霉,更多还是行业变局裹挟下的必然产物。

市场认知在洗牌,消费者的心思也越来越难捉摸。

热闹是热闹,痛苦也是痛苦。

公司的财报,是公开的求救信号,更是产业浮沉里的一个缩影。

有人说世道变了,没错。

但这变化不是一夜之间,而是日积月累、暗流涌动。

一线品牌照样得为自己的每一步买单,谁也逃不掉。

最后回头看看这事,不禁要问:

现在的保时捷,是继续赌下去,还是收拳韬光养晦?

全球车市这场修罗场,有谁能从头笑到最后呢?

你愿意花更多的钱去买一辆涨价后的豪华车,还是转向性价比爆棚的新品牌?

留言说说你的意见,看看到底谁能走到最后!

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,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,请及时告知,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
0

全部评论 (0)
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