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速别用S挡,这样操作更省油,还能保护爱车!

现在开自动挡车的人是越来越多了,车子好开,操作也简单,但很多人从买车到换车,可能一直都是一个D挡走天下。

可你有没有注意过,在D挡旁边,往往还有一个字母“S”?

这个S挡,就像是车上的一个“隐藏按钮”,很多人对它既好奇又有点敬畏。

有人说它是“超车神器”,有人说它是“油耗刺客”,尤其是在跑高速的时候,关于到底该用D挡还是S挡的说法,五花八门,让不少司机朋友感到困惑。

高速别用S挡,这样操作更省油,还能保护爱车!-有驾

那么,在高速公路上飞驰时,我们手里的这个挡位,究竟该如何选择,才能既保证安全,又能省油护车呢?

今天咱们就把这个事儿掰开了、揉碎了,用大白话聊个明明白白。

首先,咱们得弄清楚D挡和S挡到底各自是干嘛的。

D挡,英文是Drive,翻译过来就是“驾驶挡”,这是我们最常用、最熟悉的挡位。

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车辆的“经济巡航模式”。

在这个模式下,汽车的行车电脑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变速箱控制单元,它的首要任务就是“省钱”。

它的工作逻辑非常清晰:在保证车辆正常行驶的前提下,尽可能快地升到更高的挡位,好让发动机的转速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。

通常来说,在D挡模式下,发动机转速会稳定在1500转到2000转这个区间。

这个转速区间是发动机工作效率比较高,同时噪音和油耗都相对较低的“甜蜜点”。

就好比一个人在平地上散步,他会用最舒服、最省力的姿态和速度前进,不会没事就突然冲刺。

因此,在路况良好、车流平稳的高速公路上,长时间使用D挡匀速行驶,无疑是最佳选择。

此时车辆行驶平顺,发动机声音轻微,车内乘客感觉舒适,油耗表现也是最理想的。

根据大量车主的实际测试数据,在时速120公里的高速上,使用D挡巡航,百公里油耗通常会比使用S挡低上2到3升,甚至更多。

跑一趟几百公里的长途,省下的油钱足够在服务区吃一顿不错的午饭了。

接着我们再来说说S挡。

S是Sport的缩写,也就是“运动模式”。

如果说D挡是一位温文尔雅、精打细算的绅士,那S挡就是一位肌肉紧绷、随时准备爆发的短跑运动员。

当你把挡杆从D推到S的那一刻,你的爱车性格会瞬间大变。

变速箱的“大脑”会立刻改变策略,它的首要任务不再是省油,而是最大限度地榨取发动机的动力。

高速别用S挡,这样操作更省油,还能保护爱车!-有驾

它会故意延迟升挡的时机,甚至在需要时主动降下一个挡位,把发动机转速始终维持在2500转、3000转甚至更高的“兴奋状态”。

在这个高转速区间,发动机的动力响应是最快的,扭矩输出也是最强的。

你脚下的油门踏板会变得异常灵敏,稍微深踩一点,动力就会毫无延迟地喷涌而出,伴随着发动机高亢的轰鸣声,给你带来强烈的推背感。

但是,这种极致的动力体验,是要付出代价的。

最直接的代价就是油耗的急剧攀升。

发动机长时间在高转速下运转,就像一个人一直在冲刺跑,能量消耗自然巨大,喷油量会大幅增加,油耗比D挡高出百分之二三十都是很正常的。

举个例子,同样是从北京开到天津,一百多公里的路程,全程使用S挡可能要比用D挡多花几十块钱的油费。

这还只是看得见的成本,看不见的成本是对车辆的损耗。

发动机、变速箱长期在高负荷、高转速下工作,内部零件的磨损、油液的老化都会加速,就像人长期熬夜加班会透支身体一样。

所以,那种“跑高速全程挂S挡能更快”的说法,是完全站不住脚的。

速度的上限是法规和路况决定的,而不是你的挡位。

全程挂S挡,除了让你的油表掉得更快,让发动机的噪音更吵,并不会让你更早到达目的地,反而是在花冤枉钱、伤自己的车。

那么,S挡是不是就一无是处,应该被彻底打入“冷宫”呢?

当然不是。

任何设计都有其存在的价值,S挡在某些特定场景下,不仅不是“油耗刺客”,反而是保障安全的“神兵利器”。

第一个关键场景,就是高速超车,尤其是超越那些体型庞大的大货车时。

在高速上,跟在大货车后面是一件很危险的事,视野受阻,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。

当你决定超车时,需要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,果断、迅速地完成超越动作。

如果你用D挡,深踩油门后,变速箱需要一个短暂的反应时间来判断是否降挡,这个过程可能会有半秒到一秒的延迟,车子提速会显得有些“温吞”,超车过程拖沓。

高速别用S挡,这样操作更省油,还能保护爱车!-有驾

而就在这犹豫的片刻,路况可能发生变化。

正确的操作是,在准备超车前,提前将挡杆切换到S挡,此时发动机转速已经拉高,动力储备就绪。

你看准时机,一脚油门下去,车辆会立刻爆发出最强的动力,让你干净利落地超过前车,然后迅速并回原车道,再从容地将挡杆切回D挡。

这整个过程可能只需要几秒钟,但这几秒钟的果断操作,换来的是极大的安全保障。

第二个场景,是爬一些又长又陡的上坡路段。

在爬坡时,车辆需要持续而强大的动力输出。

如果使用D挡,变速箱可能会因为负载和速度的变化,在几个挡位之间来回切换,造成动力输出不连贯,车子一顿一顿的,感觉很“吃力”。

而挂上S挡后,变速箱会很聪明地将挡位锁定在一个较低的挡位,保证发动机有足够的转速和扭矩,让车辆能够稳健有力地一口气爬上坡顶。

第三个很多人会忽略的场景,是在长距离的下坡路段。

下长坡时,如果一直挂着D挡,车辆在惯性作用下会越滑越快,你不得不频繁地、长时间地踩着刹车来控制车速。

这样做不仅脚累,更严重的安全隐患是,刹车系统会因为长时间摩擦产生大量热量,一旦温度过高,就可能导致刹车性能急剧下降,也就是所谓的“刹车热衰减”,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刹车失灵。

而正确的做法是,挂入S挡(或者手自一体变速箱的手动模式,降到2、3挡),利用发动机在高转速下自身产生的巨大牵阻力来制动车辆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发动机制动”。

这样一来,你就可以大大减少踩刹车的频率和力度,让刹车系统得到休息和冷却,从而确保下坡时的行车安全。

当然,有些朋友会说,我的车没有S挡,或者我直接在D挡深踩油门也能降挡。

确实,深踩油门会触发变速箱的“强制降挡”(Kick-down)功能,也能提供瞬间的爆发力,但这是一种被动的、应急的反应,其响应速度和可预见性,通常不如主动切换到S挡来得快和直接。

而对于没有S挡的车型,现在很多车,包括我们许多优秀的国产品牌汽车,都配备了手自一体功能(M挡或+/-挡)。

在需要动力时,你只需要将挡杆拨到手动模式,然后向“-”号方向拨一下,手动降低一个挡位,效果和S挡是完全一样的。

这充分说明,汽车的设计者已经为我们考虑到了各种驾驶需求,关键在于我们是否了解并善于利用这些功能。

总而言之,D挡和S挡就像是工具箱里的两件工具,一个是适合日常使用的扳手,一个是用于攻坚克难的锤子。

在超过95%的高速公路行驶时间里,D挡都是你最忠实、最经济的伙伴。

而S挡,则是你在超车、爬坡、下坡这些特定时刻,为了追求更高效率和绝对安全而亮出的“王牌”。

正确理解并熟练运用D挡和S挡的切换,把合适的工具用在合适的场合,不仅能让你的驾驶过程更省油、更经济,更重要的是,能让你在关键时刻,牢牢地把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
0

全部评论 (0)
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