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想降价四万起 新能源车市迎来价格风暴
耳边还回响着两年前理想L系列发布会现场的掌声。那时候李想站在台上宣布“向华为学习”时,台下坐着的同行们表情复杂。谁也没想到,那个靠“冰箱彩电大沙发”打开市场的品牌,如今会以如此决绝的方式再次搅动市场。
4.5万元的优惠幅度——这不是清仓特价,而是理想对全系产品的价格重构。L6直接闯入21万区间,L7来到26万,L8定位28万,曾经的旗舰L9也降到了36万级别。表面上叫“保险补贴”,实则是赤裸裸的价格战。
理想确实急了。
看看刚过去的九月销量榜:零跑登顶,小鹏冲到第二,连蔚来都实现了反超。更让人意外的是,只有两款车型的小米,交付量居然也跑在了理想前面。曾经的新势力领头羊,如今在月度榜单上节节败退。
压力之下,必有重拳。
这次降价最受伤的会是谁?问界首当其冲。同样主打增程市场,同样定位家庭用户,理想的这波操作直接打在了问界的七寸上。M5、M7面对本就强势的L6、L7已显吃力,如今价格差距进一步拉大,消费者的天平会倾向哪边,答案似乎越来越清晰。
但问题在于——降价能解决根本问题吗?
回想MEGA的滑铁卢,那个被一张网图毁掉的纯电梦想。I8被迫回炉重造,节奏全乱。乐道L90带着蔚来十年的技术积累强势入场,用“前备箱+换电+低价”的组合拳,精准打击了理想最引以为傲的家庭场景叙事。
理想的护城河,正在被逐个击破。
更值得思考的是品牌定位。当理想试图通过拆分配置来维持表面上的起售价,用户是否愿意买单?当“冰箱彩电大沙发”从标配变成选配,那个曾经简单粗暴打动用户的价值主张,还剩下多少吸引力?
这场价格战没有赢家,只有生存。
对消费者来说,短期确实能享受到更实惠的价格。但长远看,当车企陷入无休止的价格内耗,研发投入、服务品质、创新速度会不会受到影响?这是个需要打上问号的问题。
新能源的淘汰赛已进入加时阶段。理想的千亿现金储备固然雄厚,但市场留给它的时间,真的不多了。
下一个倒下的会是谁?没有人知道答案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这场风暴才刚刚开始。
全部评论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