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开高速突然仪表盘上胎压故障灯一亮,我心里就咯噔一下。马上找了个服务区靠边停下来。掏出气压计,测了测4个轮胎。结果是,两个前轮都是3.01 bar,两个后轮是2.98 bar。按照常规轮胎压力的标准(一般在2.2到2.5之间),我觉得正常。
但问题来了,我没发现明显扎胎或气亏的迹象。轮胎外观没破损,也没被异物扎到。(这段先按下不表,后面会回头细说)这么一折腾,心里就开始琢磨:是不是胎压表误报?或者轮胎突然热胀冷缩了?这毕竟是在高速上,车子跑着跑着就被闹腾出个故障灯,心里难免不安。
我再次想:要不把车开慢点?100公里每小时,也算比较稳;再试一下。我心想着,如果真是误报警,那高速跑个一两小时,胎温升高一点点,气压微妙变动,也不过如此。结果,跑了一个小时,也没啥异常。于是,大胆一点,我决定提高速度,跑到120的限速线。反正高速上扰,猛快点不冤。
在这过程中,我还专门想到:这其实跟车子的胎压监测系统(TPMS)有关。有些车,比如欧洲进口的一些,低档配置的,可能根本不关注胎压,只关注气压差。只要差别到一定程度,就报警。用一句话总结:他们计算的并不是绝对压力,而是对比值。
我在朋友圈随手问了下,用我那迷你的充气泵,随时测测胎压,倒也方便。记得去年冬季,气温一降,我就发现胎压会掉不少。冬天,没补气,胎磨损也快——这是真实经验。尤其北方地区,天一冷,胎温跑热了,气压升高,或许反而会误导系统。
说到这里,倒是真的好奇:这车的胎压监测,真的是按温度算的,还是按压力差。没细想过,可能车里面的传感器也在不断适应环境,偶尔误报也正常。毕竟,我们乘客看个仪表,根本搞不懂系统的工作原理。
我刚才翻了下笔记,也座下来想:为什么我车这个故障灯突然亮起,实际上胎压还算正常?可能是胎温升高引发误报警——毕竟高速跑时间一长,轮胎温度会升高2-3度,气压可能会微升0.05-0.1左右,不至于让我严重担心。而且,我也估算过:一辆普通家用车,百公里的油耗在8升左右,跑高速,胎温升高可能带来几百毫巴的压力变化(大概比例是:每度升高压力约1%的压力)。
关于胎温升高为什么会误报警,我猜测这跟胎压传感器的设计有关(这算是我没细想过的点),它可能用的是基于压力变化的温度补偿算法。说白了,它将温度变化误认为压力变化,导致故障出现。
像我这个车,轮胎的成本不算太高,加上传感器和装配,单个胎的成本可能上千元(这个数字我不太确定,估算的,别太较真)。我还留意到,备胎有传感器(这真是贴心,因为平时换备胎的几率少,也得承受轮胎磨损、掉气的风险)。
冬季嘛,确实得补补气。天气冷,胎压掉得快。去年冬天,我那辆车胎压一度掉到2.0多,差点因为胎压过低导致轮胎偏磨,车子也不稳。特别是胎磨得厉害的,可能一公里就能觉得轮胎声音比平时大一些。
有没有想过,自己出门前多带一个气压表,随时查查?尤其是出长途、跑高速时。自己买个便携式充气泵,随时加气,也不麻烦。这种小工具,在我看来,省事还能省钱。
再说个细节——我用手机拍了张照片,是那天我测胎的状态。平时车内的备胎也是带传感器的,平时换胎不用担心。只是,偶尔遇上像我这样的突发,才醒悟:自己对轮胎的理解还停留在小时候扎胎不用怕,而实际上,轮胎的心情变化挺复杂。
嘿,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?胎压正常,但故障灯还亮,千万不要掉以轻心。很多时候误报警也不是大事,只要用心核查,可能就是温度问题,或者传感器偶尔玩遗忘。
到我还挺想知道:你们平时会怎么应对胎压故障?是像我一样,自己操作;还是直接走人,找修理厂?毕竟,车辆的心跳——胎压,除了安全,也关系到后续轮胎的寿命。每次想象,轮胎上的压力,其实也是在跟我说:别忘了冬天要加点气,否则磨损更快,走个几万公里都算折磨。
——(这段随意一想,有点跑题了,嘿嘿)
好了,你们车子急刹、转弯的时候,胎压变化是不是也会影响操控感觉?我没细想过,但有点类似温度影响油门灵敏度的意思。可能在高速上跑了一段,胎温升高,轮胎变得更软,滑溜溜的,其实也是自然反应吧。
总结一句:高速跑个一两个小时,胎温升,气压升,误报警也是正常的。有没有出现真扎胎、漏气的情况。否则,别自欺欺人。
你们遇到过胎压正常,故障灯依旧亮的尴尬场景吗?这么一想,还挺有趣的,毕竟车世界的细节不少,我们只能慢慢摸索——下一次我可能真要买个温度补偿的传感器试试,看看是不是能把温度和压力都算明白了。
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,内容由人工写作,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(AI)工具辅助产生。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、语言润色、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,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。
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,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。 如需引用或转载,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。
全部评论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