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挺有意思的话题,很多人都在讨论,说现在咱们国产车真是越来越看不懂了。
就拿东风风神新出的一款叫L8的混动车来说,宣传自己用的是4挡混动系统。
这一下就让不少人犯了嘀咕:保时捷卡宴那样的百万级豪车,变速箱是8个挡,已经觉得很厉害了,怎么一台十几万的国产家用车,挡位也敢往上报了?
而且现在不是流行电动车吗,电动车都没有挡位,混动车弄那么多挡位是干什么用的?
难道是挡位越多车就越高级?
这事儿咱们得好好聊聊,看看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名堂。
其实,要把这事儿说清楚,我们得先明白现在市面上的混动车大概是怎么工作的。
简单来说,混动技术主要有两大流派。
一个是以丰田为代表的,它们的核心技术叫“功率分流”,里面有个特别精密的叫“行星齿轮”的装置。
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特别聪明的和事佬,它能非常顺滑地调配发动机和电机的力量,让它们俩合作得天衣无缝,优点就是开起来特别平顺,也很省油。
但缺点是,在跑高速的时候,发动机的力量总像是隔了一层纱,感觉使不上全力。
另一个流派呢,就是像本田、长城、吉利这些品牌在用的,叫“串并联”技术。
这个就比较直接,它更像我们传统汽车的变速箱,高速上能让发动机直接连上轮子,动力来得干脆利落。
但在市区里走走停停的时候,要想做得像丰田那么平顺,就非常考验工程师的调校水平了。
了解了这两个基本派别,我们再来看东风风神L8这个4挡混动,就好理解了。
东风的工程师们做了一件很有开创性的事,他们没有站队,而是把两家的技术优点给捏合到了一起。
在这套系统里,既有丰田那种精密的行星齿轮,也有本田那种直接的机械挡位。
具体来说,它的4个挡位里,有两个是通过行星齿轮组来实现的,专门负责在中低速时,让动力输出像奶油一样丝滑,同时还能高效地给电池充电。
另外两个挡位,则是纯粹的机械挡,是为跑高速或者需要急加速超车时准备的,这时候发动机就能甩开膀子,直接把力气传到车轮上,动力响应更直接,也更省油。
所以,这里的“4挡”和我们以前开手动挡车需要自己踩离合换挡完全不是一个概念。
它更像是一个超级智能的管家,在后台默默地帮你干活。
你只管踩油门,它会根据你踩的深度、当前的车速和路况,自动判断是用电、用油、还是油电一起上,并且选择最合适的那一个“挡位”模式来工作。
挡位多了一个最直接的好处,就是能让发动机在更多的时间里,都保持在它最舒服、效率最高的那个转速区间工作。
这就好比一个专业的长跑运动员,他懂得如何分配体力,什么时候该匀速跑,什么时候该冲刺,最终才能用最少的体力跑出最好的成绩。
这套4挡系统,就是为了让发动机成为一个更聪明的“运动员”。
那么,理论上这么厉害,实际开起来效果到底怎么样呢?
毕竟车是用来开的,省不省油,动力好不好,才是大家最关心的。
有专业媒体对这台风神L8做了一个非常严苛的测试,叫“亏电油耗”测试。
所谓亏电,就是先把车上的大电池电量用光,让它不能再像纯电车那样跑,完全把它当成一台普通的油电混合车来开。
这种状态下最能考验一个混动系统的真实水平。
测试的地点还是在拥堵的市区,结果出来让人非常惊讶,它的百公里油耗只有3.1升。
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?
现在市面上很多比它小得多的紧凑型轿车,在最理想的工信部测试标准下,都很难达到这个油耗水平。
一台尺寸不小的家用SUV,在最费油的亏电和市区工况下,能跑出这样的成绩,这充分证明了那套4挡混动系统和它搭载的那台高效发动机确实有真本事。
说到发动机,这台车用的是一台1.5T的涡轮增压发动机,它的热效率达到了惊人的45.18%。
可能很多人对“热效率”这个词不太敏感,我们打个比方,汽油燃烧产生的能量,有多少能真正用来驱动汽车前进,这个比例就是热效率。
这个比例越高,意味着浪费的能量越少,车就越省油。
在内燃机领域,热效率的提升是极其困难的,每提高一个百分点,背后都是巨大的技术投入。
尤其是涡轮增压发动机,因为工作时的温度和压力更高,想做高热效率就更难。
我们国家的汽车品牌能在这方面取得突破,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。
当然,光省油还不够,开起来的感觉也很重要。
这台风神L8的动力参数很有意思,综合功率是265千瓦,听起来好像不算特别突出,但它的扭矩达到了615牛·米。
这个扭矩数据,已经超过了售价上百万的保时捷卡宴3.0T版本。
所以当你一脚油门踩下去的时候,会发现它的动力储备非常足,车速提升得很快。
但它又不会给你那种很突兀的、被人从后面猛踹一脚的感觉,整个加速过程是那种绵密又持续的推力,非常顺滑。
这种奇特的驾驶感受,正是那套复杂的4挡系统在背后精细调控的结果,它把发动机介入和挡位切换时可能产生的顿挫感都化解于无形了。
绝大多数时间,你甚至感觉不到它在换挡,只有在满载爬一个很长的坡,或者在国道上需要急加速超越大货车这种极限情况下,才能稍微感觉到这套系统的存在感,而这恰恰说明它调校得非常成功。
除了动力系统,这台车在很多细节上也考虑得很周到。
比如它的底盘,是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悬挂结构,整体调校风格偏向舒适。
在市区里开,路面上那些细小的颠簸都被过滤得很干净,乘坐感受不错。
它的转向手感也很有特点,方向盘的回正力度比较大,这在掉头的时候特别方便,你不用手忙脚乱地往回打方向,它会很自然地帮你回正,对日常驾驶很友好。
还有一个特别值得一提的功能,就是它的能量回收可以完全关闭。
这样一来,你松开油门,车子就能像传统油车一样滑行很长一段距离,这种感觉对于很多开惯了油车的驾驶者来说会非常亲切。
而且,即便把能量回收开到最高挡,它也不会像某些电动车那样,一松油门就有很强的拖拽感,对那些容易晕车的家人来说,这是一个非常贴心的设计。
在隔音方面,它的前挡风和前排车窗都用了双层夹胶玻璃,对风噪的抑制在同级别里做得相当不错。
当然,车无完车,它也有些需要取舍的地方,比如在智能驾驶辅助方面,由于成本控制,它只配备了基础的车道保持功能,但没有像自动变道这样的高阶功能。
这也是一种务实的选择,把更多的成本投入到了用户每天都能感受到的动力平顺性、燃油经济性和乘坐舒适性上。
全部评论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