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速稳如轨道车 销量冷如冰 凡尔赛的悖论
开过的人都说好。没开的人不想买。这就是雪铁龙凡尔赛C5-X的现实困境。2024年7月,它的单月零售销量仅为645台。同比下滑16.88%。惨淡至极。
为什么叫好不叫座? 原因复杂。值得深挖。
一、底盘大师的倔强
雪铁龙一直是底盘调校的“老中医”。凡尔赛C5 X更是集大成者。全系标配PHC自适应液压悬挂。这套系统通过液压缓冲来调节减震软硬。让颠簸更温和。
实际体验如何?城市道路过滤细碎震动。山路弯道保持车身稳定。麋鹿测试成绩75km/h。优于大众CC猎装版。这就是技术底蕴。
后扭力梁非独立悬挂?很多人一看就摇头。但雪铁龙对这种悬架调校功底深厚。PHC自适应液压稳定技术提供20段阻尼调节。体验甚至优于不少独立悬挂车型。
二、产品力的优势与短板
凡尔赛C5 X的整车设计很能圈粉。前脸很有张力。车身线条流畅。跨界的休旅风格浓郁。长度4805mm。轴距2785mm。宽度1865mm。体量感不错。
动力系统1.6T涡轮增压发动机。匹配爱信8AT变速箱。最大功率175马力。峰值扭矩250N·m。动力够用。WLTC综合油耗6.4L/100km。经济性不错。
但短板明显。智能体验不足。中控屏尺寸和系统流畅性不足。入门版有卡顿现象。还缺少自动泊车等实用功能。与当下简约风格背道而驰。
三、品牌困境是致命伤
法系车近年在国内市场份额小。雪铁龙品牌影响力较弱。路上能见度低。开出门可能会让车主觉得没面子。二手车保值率不高。
一直有传言雪铁龙要退市。大部分人想买却不敢买。害怕退市以后售后等问题无法保障。这种担忧直接影响购买决策。
售后网络覆盖不足。在偏远或三四线城市。维修保养不便。配件供应也可能不及时。PHC自适应液压悬架单次维修成本高达2.3万元。是同级别麦弗逊悬架的7倍。吓退不少人。
四、新能源浪潮的冲击
同级别新能源汽车起售价多在15万元以内。性价比优势明显。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偏好增加。给燃油车凡尔赛带来较大市场压力。
凡尔赛C5 X仍死守纯燃油路线。其1.6T+8AT动力组合在油耗和性能上都无法与混动车型相比。欧洲市场早有的PHEV版本因“中国新能源政策太复杂”被阉割。直接导致北上广深等限牌城市市占率不足0.3%。
五、定位模糊的尴尬
凡尔赛C5 X试图用跨界造型同时讨好旅行车迷、SUV用户和轿跑爱好者。但实际落地却成为“四不像”。这种模糊的定位导致潜在客户试驾后流失率高达81%。多数吐槽“像穿高跟鞋跑步,哪头都不占”。
既不是传统轿车、SUV。也不是纯粹旅行车。不符合追求商务稳重的B级车主流审美。设计风格过于个性化。国内消费者还是不太能接受个性化的产品。
六、价格政策的束缚
2023款车型甚至小幅提价1元。起售价变为14.3701万。这一举措无疑进一步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。保价协议成为了市场上的“紧箍咒”。限制了自身的价格策略灵活性。
现在终端有优惠。雪铁龙凡尔赛C5X有着2万起的优惠力度。入门版车型裸车价格仅在12万出头。性价比凸显。但已难以挽回口碑。
七、谁是真正的目标用户?
追求个性设计与多场景实用性的家庭用户。注重安全与健康的都市白领。对驾驶乐趣有高要求的年轻消费者。经常跑高速。重视底盘稳定感。预算有限。但希望享受更高级的舒适配置。不在乎二手残值。关注用车体验大于保值。
凡尔赛C5 X不是大众化选择。它是为懂车人准备的小众精品。你要的是驾驶质感。它能给你惊喜。你要的是面子和保值。它没法满足。
八、最后的出路在哪里?
果断采取降价措施。那份保价协议或许初衷是好的。但已成为了束缚其发展的包袱。与其坚守协议而陷入困境。不如通过降价来回报忠诚的老车主。
加快新能源化。引入PHEV版本。适应中国市场需求。提升智能体验。改进车机系统。增加实用功能。
好车不该被埋没。但市场是残酷的。凡尔赛C5 X的悖论。揭示了汽车产业的复杂性与多样性。有时候。产品力不等于销量。叫好不叫座。是一种遗憾。也是一种常态。
你觉得呢?
全部评论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