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亚迪,赶紧“砍掉”你60km续航的DM车子吧!
34.43万辆——这是比亚迪7月的总销量,数字依然庞大,稳坐国内车企头把交椅。但你有没有发现,这个数字背后的同比增长,只有0.6%?如果刨去8.07万辆的出口(同比增长159.5%),国内市场的增长几乎停滞,甚至隐隐有下滑趋势。 而另一边,吉利7月卖了23.77万辆,同比暴涨58%;奇瑞也交出了22.44万辆的成绩单。更关键的是,这些“老对手”正在新能源转型中火力全开,尤其是混动领域,已经不再是比亚迪一家独大。我开着我那台秦PLUS DM-i 55km版本,每天上下班通勤40公里,心里总有个声音在问:为什么我不能一周充一次电,而是天天得插上充电桩?
比亚迪的“省油经”:小电池+大油箱,真的香吗?
咱们先说说比亚迪DM-i系统的精髓。第五代DM-i技术确实牛,亏电油耗能做到2-3L/100km,比很多纯燃油车省一半还多。它的核心逻辑是什么?是“以电为主,油为辅”,但这个“电”是短途、低速用电,长途和高速靠发动机直驱或发电。
可问题就出在这“电”上。我这台秦PLUS DM-i,纯电续航55km(NEDC),实际开下来冬天也就40km左右。而市面上新出的混动车型,比如文档里提到的奇瑞风云A9L,纯电续航直接干到193km(WLTC),甚至有车型塞进66kWh大电池,纯电跑400km都不是梦。同样是混动,一个像“兼职电车”,一个像“带油箱的纯电车”,你说消费者会怎么选?
比亚迪的思路很清晰:小电池成本低,整车售价可控,靠“低油耗”打市场。但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变了。以前是“能省油就行”,现在是“能用电绝不烧油”。我身边好几个朋友买了DM-i,第一年激情充电,第二年就懒得充了,最后当油车开——这不是技术的胜利,是体验的妥协。
为什么60km续航的DM车,正在被时代淘汰?
咱们来算笔账。假设你每天通勤50公里,一周工作5天,一周就是250公里。一台纯电续航120km的混动车,充两次电基本覆盖通勤,周末还能郊外跑跑。而一台60km续航的车呢?天天充电,像给手机续命,烦不烦?
更关键的是心理感受。短续航混动车,本质上还是在“依赖加油站”。你得规划行程,担心电量不够,长途出行还得惦记加油。而长续航混动,比如纯电200km起步的车型,日常通勤完全可以用电,节假日长途再用油,真正实现了“可城可野”。
我自己试驾过一款新发布的增程车,66kWh电池,CLTC纯电续航520km。那天我从市里开到郊区,全程用电,表显还剩300多公里续航,油箱一滴没动。下车时,我甚至忘了这车还带发动机。这种“纯电般的体验”,才是当下消费者真正想要的。
比亚迪的困局:技术领先,却被对手“反向定义”
比亚迪的DM-i技术,曾经是行业标杆。但现在,友商们用“大电池+快充”重新定义了混动车的用户体验。文档里提到,奇瑞风云A9L用33.68kWh电池实现193km WLTC续航,智己的新增程系统更是直接上800V高压快充。
而比亚迪呢?目前在售的秦L DM-i、海豹06 DM-i、宋Pro DM-i等主力车型,纯电续航仍停留在60-120km区间,且多数不支持快充。慢充充满要5-6小时,这在快节奏的今天,简直是“上个世纪”的设计。
我理解比亚迪的顾虑:大电池=高成本=高售价。但市场已经给出答案。吉利银河系列7月卖了9.5万辆,同比增长237%,靠的就是L系列混动车型的长续航和智能化。消费者愿意为更好的体验买单,哪怕贵一点。
真实用户怎么说?两个故事,两种选择
我认识一位老哥,2021年买了秦PLUS DM-i 55km版,当时觉得“省油王”真香。但去年他换车了,直接上了某新势力的增程SUV,纯电续航200km+,支持快充。问他为啥换,他说:“以前是省油,现在是省心。不用天天想加油,充电桩越来越多,用电比加油便宜多了。”
另一位朋友,去年买了海豹06 DM-i 120km版,带快充。他跟我说:“这车最爽的是周末带娃出去玩,市区用电,高速用油,一周充一次电,油费一个月不到200块。” 你看,同样是比亚迪,120km版本的用户体验,明显比55km版本好太多。
竞品对比:比亚迪 vs 吉利 vs 奇瑞,谁更懂用户?
我们拿三款主流混动轿车对比(基于文档数据):
车型 纯电续航(CLTC) 是否支持快充 电池容量 用户体验关键词
秦PLUS DM-i 55km 55km 否 ~8.3kWh 省油、便宜、天天充电
秦L DM-i 80km 80km 否 ~10.08kWh 省油、中规中矩
吉利银河L6 60-120km 是(部分) ~15.5kWh 智能、快充、性价比
奇瑞风云A9L 260km(CLTC) 未知 33.68kWh 长续航、大电池、新技术
差距一目了然。比亚迪的主力车型还在“55-80km”区间打转,而竞品已经冲到“120-260km”。更别说智能化、座舱体验这些软实力,比亚迪的车机系统虽然稳定,但和新势力比,还是少了点“科技感”。
比亚迪的出路在哪?我建议:壮士断腕,全面升级
我的建议很直接:比亚迪应该立即“砍掉”所有纯电续航低于120km的DM-i车型,全面转向“大电池+快充”路线。
具体怎么做?
2026款DM-i全面升级:全系标配第五代DM-i,纯电续航120km起步,高配做到200km+,电池容量提升至20kWh以上。
全系支持快充:快充功率26kW起步,30分钟充满,彻底解决充电焦虑。
智能化同步升级:L2级辅助驾驶下放更多车型,车机系统引入更智能的语音和生态。
这不是抛弃老用户,而是为未来十年的技术路线定调。比亚迪有三电技术的深厚积累,有庞大的用户基础,更有全球化的野心。如果继续在“小电池”上打转,迟早会被吉利、奇瑞甚至新势力反超。
未来已来:混动车的终点,是“可油可电的纯电车”?
我越来越觉得,未来的混动车,不是“过渡产品”,而是“终极形态”。它既没有纯电车的续航焦虑,又享受了纯电车的驾驶质感和低使用成本。
像智己那样,往增程车里塞66kWh大电池,本质上就是“带增程器的纯电车”。用户日常用电,长途用油,完美兼顾。这种思路,才是混动技术的未来。
而比亚迪如果还坚持“小电池+大油箱”的老路,只会让用户觉得:你是在用技术优势,限制用户体验。
写在最后:你的下一辆混动车,会怎么选?
所以,各位车友,你们觉得呢?
如果你现在要买混动车,你会选一台“省油但天天充电”的55km DM-i,还是一台“可油可电、一周一充”的200km长续航混动?
比亚迪该不该“砍掉”60km续航的车型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。
我始终相信,技术的终极目的,是让人更自由,而不是更焦虑。比亚迪,是时候做出改变了。
祝大家心想事成,身体健康,不劳而获,坐享其成。
全部评论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