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内十几万,欧洲卖31万:中国新能源车凭什么在海外降维打击

朋友圈里一半人在哀嚎生意难做,另一半在转发锦鲤求转运,仿佛世界下一秒就要集体躺平,进入赛博废土时代。

但世界的奇妙之处就在于,你这边哀鸿遍野,别人那边已经开上香槟了。就像常州,一个闷声发大财的典型。当大家还在为本地GDP操碎了心的时候,人家的新能源车,已经像下饺子一样下到了海外,而且是加价卖,卖爆了。

国内十几万,欧洲卖31万:中国新能源车凭什么在海外降维打击-有驾

今年前8个月,常州“新三样”出口干了338个亿,暴涨111.4%。其中最骚的,是新能源车,出口激增近400%。

国内十几万,欧洲卖31万:中国新能源车凭什么在海外降维打击-有驾

数字很枯燥,但背后的故事骚到飞起。这哪是什么外贸奇迹,这分明是一场蓄谋已久的“出埃及记”,一场由内卷地狱杀向海外天堂的胜利大逃亡。

故事的主角,比亚迪,理想,以及他们背后的“带头大哥”——常州。

很多人看新闻,觉得比亚迪牛逼,在海外爆单了。这个认知没错,但只对了一半。你得问一句,比亚迪为啥非得玩儿命出海?在国内卖得不好吗?

太好了,好到所有人都想弄死它。

当下的中国新能源车市场,已经不是红海了,是血海,是绞肉机,是你死我活的古罗马斗兽场。所有车企都杀红了眼,从配置到价格,从发布会上的骚话到水军的口水仗,每一个像素点都充满了KPI的腥臭味。今天你发布个屠夫价,明天我就敢上骨折价。你送冰箱彩电,我就敢送终身质保。

在这种环境下,你再能打,也架不住群殴。利润被压到比纸还薄,营销费用高到能买座岛。所以,出海不是一个选项,而是唯一的活路。不是为了“诗和远方”,是为了“活着”。

国内十几万,欧洲卖31万:中国新能源车凭什么在海外降维打击-有驾

国内是地狱难度的修罗场,国外是什么?是新手村,是人机局。你把国内卷到极致的配置、设计和服务,原封不动搬到欧洲、东南亚,那就是降维打击。这就好比一个在MMA重量级比赛里摸爬滚打出来的冠军,跑去参加中学生拳击赛,他担心的不是能不能赢,而是别一拳把小朋友打哭了。

比亚迪的元PLUS,在国内卖十几万,大家觉得就是个性价比不错的代步车。到了欧洲,贴个近4万欧元的价签,约等于31万人民币。在新加坡更夸张,算上那个“铁皮比车贵”的拥车证,落地价奔着100万去了。

价格直接翻倍。甚至三倍。凭什么?

就凭你国内卷到死的配置,在国外就是降维打击。就是这么朴实无华。当欧洲老牌车企还在为一块中控屏是8寸还是10寸而纠结,为选配个座椅通风要加几千欧而算计时,比亚迪直接把KTV包房都给你搬进了车里。这种被国内同行“喂到嘴里”的极致体验,在海外用户看来,简直是来自未来的科技。

这就是典型的,在绞肉机里炼出来的肌肉,到了外面都是横着走的资本。这不叫瞎积薄发,这叫百炼成钢。

当然,故事还有B面。一个成功的乐队背后,总有一个牛逼的唱片公司。比亚迪和理想在台前风光无限,背后给他们搭台、递话筒、调音响的,是常州这座城市。

很多人对常州的印象还停留在恐龙园,但人家早就在下一盘大棋了。你看,比亚迪常州基地,出口占比超过50%;理想出海的第一站,也跟常州生产基地的产能息息相关。

国内十几万,欧洲卖31万:中国新能源车凭什么在海外降维打击-有驾

这是一种什么关系?这就像一支乐队和它的天使投资人兼金牌制作人。

常州就是那个制作人。它提供土地、政策、配套产业链,甚至帮你把上下游的供应商都凑齐了。它不直接上台唱歌,但它搭好了录音棚,请来了最好的混音师,还帮你联系了全球巡演的场地。比亚迪和理想,就是那支被选中的乐队,你们只管把歌唱好,把粉丝搞定,剩下的后勤保障,城市来兜底。

国内十几万,欧洲卖31万:中国新能源车凭什么在海外降维打击-有驾

这种模式,叫“产业共生”。车企需要一个高效、低成本、全配套的生产基地,来应对“快种快收”的全球化市场。城市需要一个超级明星企业来拉动GDP、就业和税收,顺便给自己贴上“新能源之都”的金字招牌。

两者一拍即合,干柴烈火。这哪是简单的招商引资,这是“双向奔赴”的豪赌。赌赢了,就是下一个底特律(巅峰版),下一个丰田市。常州赌的,就是这个未来。比亚迪的二期项目,又是100亿砸下去,搞核心零部件。理想的新车型,直接按海外法规来设计。你看,这根本不是短期捞一票就走的思路,这是要把家安在这里,然后以此为基地,辐射全球。

所以,别光看比亚迪卖了多少车,要看常州这座城市下了多大的注。这背后是【平台、商家/公司、用户、监管】四方博弈的完美缩影。车企(公司)要利润,海外用户要好产品,常州政府(特殊的平台/监管方)要产业升级和政绩。在这个故事里,大家居然都赢了。

当然,把复杂问题扒光了看,还得再踹两脚。

出海这碗饭,看着香,吃起来也烫嘴。

第一脚,踹向“品牌”。你在国内是“国民神车”,到了国外你就是“Other”。品牌认知度约等于零。奔驰宝马用了上百年才把“豪华”两个字刻在用户心里,你一个新来的,凭什么让别人花几十万买你?靠K歌功能吗?品牌建设是个慢功夫,比的是谁更会讲故事,谁更能熬。这就像一场拳击比赛,比的不是谁拳头硬,是谁更会抓节奏,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闷拳。现在只是第一回合,对手还没认真起来。

第二脚,踹向“壁垒”。现在欧洲人笑脸相迎,是因为你填补了他们的市场空白。等他们回过神来,发现本土车企的午餐都被你抢了,你猜会发生什么?反倾销调查、贸易壁垒、各种环保认证能把你恶心到吐。到时候,K线图就不是大众情绪心电图了,直接就是当地政策的遥控器,说让你ICU就ICU。理想进军中亚,看似聪明地绕开了主战场,但这种边缘市场的需求能撑起多大的盘子?也是个未知数。

所以,常州新能源车的这场“出埃及记”,不是终点,恰恰是真正的起点。从绞肉机里杀出来,不代表就进了天堂,可能只是进入了另一片更广阔、也更凶险的黑暗森林。

以前是在一个村里和最狠的人打架,现在是去全世界的场子里踢馆。

难,确实难。

但没办法,谁让留在村里,是真的会死呢。

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,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,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,我们将及时回应。

0

全部评论 (0)
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