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想8月交付遇冷,蔚来反超,问题何在?

九月刚开头,汽车圈里就跟约定好了一样,各家新能源车企纷纷亮出了自己八月份的“成绩单”。

这份榜单一看,不少人都觉得有点意外,尤其是那个过去常常在销量上领跑,并且很乐于分享喜悦的理想汽车,这次竟然排在了小鹏和蔚来的后头。

在大家熟知的“蔚小理”这个组合里,八月份的座次发生了大变化:小鹏汽车交付了37709台,势头非常猛;蔚来汽车也交出了31305台的不错答卷;而理想汽车,则只有28529台。

理想8月交付遇冷,蔚来反超,问题何在?-有驾

这个数字一出来,很多人心里都犯嘀咕:理想不是一直卖得挺好吗?

怎么突然之间,就从队伍里的大哥,变成了跟在后面的三弟了呢?

这背后肯定不是偶然,仔细分析一下,其实问题主要出在了两个方面。

首先,也是最核心的一点,就是理想赖以成功的增程式混动市场,现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和冲击。

咱们得回过头看看理想是怎么火起来的。

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早期,大多数车企都一头扎进了纯电动车的研发里,那时候电池技术、充电设施都还不太成熟,所以消费者的“续航焦虑”和“补能焦虑”特别严重。

理想汽车非常聪明,它没有去硬碰硬,而是选择了一条看似“捷径”的路线——增程式技术。

理想8月交付遇冷,蔚来反超,问题何在?-有驾

这个技术本身并不算是什么黑科技,简单来说,就是在电动车上装了一个小型的发电机,快没电的时候可以烧油来发电,这样一来,既能体验到电车驾驶的安静平顺,又彻底告别了找不到充电桩的烦恼,还能享受新能源政策的优惠。

这个方案可以说是精准地打在了当时消费者的痛点上,因此理想汽车一炮而红。

但是,成功之道往往也是它最大的隐患。

增程技术的好处是解决了当时的问题,但它的坏处就是技术门槛并不高。

对于一个成熟的汽车制造商来说,造出一套增程系统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。

当理想的L系列车型凭借着“冰箱、彩电、大沙发”这套对中国家庭用户极具吸引力的配置,再加上增程技术,在市场上大杀四方,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,其他所有的竞争对手都在旁边看着、学着、研究着。

市场不会给任何一个人留下永远的空窗期。

理想8月交付遇冷,蔚来反超,问题何在?-有驾

经过两三年的发展,当其他车企反应过来,并且把理想的产品研究透彻之后,它们带着技术更先进、体验更好、甚至价格更实惠的增程产品杀了回来。

现在你放眼市场,会发现一大批车型都在严格地对标理想L系列,有的甚至连命名方式都带着模仿的痕迹,目的非常明确,就是要从理想的碗里分一杯羹。

这就好比你开了一家生意火爆的奶茶店,一开始大家觉得你的配方很神秘,但时间一长,大家发现你的核心配方就是茶、奶和糖,于是整条街都开满了类似的奶茶店,还推出了各种加料不加价的活动。

在这样围攻之下,理想汽车曾经的独特性和优势就被大大削弱了,销量被分流也就成了必然的结果。

其次,第二个关键问题在于,理想在纯电动车市场的开拓进行得非常不顺利。

如果说增程市场的竞争是外部压力,那么纯电业务的挫败则更多是理想自身的战略判断失误。

过去理想的成功,除了增程技术之外,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对家庭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冰箱、彩电、大沙发”。

这套组合拳让理想成为了“家庭用车”的代名词。

理想8月交付遇冷,蔚来反超,问题何在?-有驾

也许是过去的成功太过顺利,让理想的决策层产生了一种路径依赖,他们似乎认为,只要把这套成功的配置保留下来,然后把车里的增程器换成一块大容量的电池,就能在纯电动车市场里复制同样的辉煌。

然而,事实证明,纯电动车市场和增程式混动市场的游戏规则完全不同。

被寄予厚望的纯电动旗舰车型MEGA的上市,其市场表现远没有达到预期,甚至可以说是一次不小的打击。

另一款纯电轿车i8也没能像当年的L系列那样一鸣惊人。

这背后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:购买增程式汽车的消费者和购买纯电动汽车的消费者,他们的需求和关注点存在着巨大的差异。

买增程车的用户,首要考虑的是实用性,是解决全家出行的里程焦虑问题,他们追求的是一个舒适、便捷的移动空间。

而纯电动车,尤其是高端纯电动车的消费者,他们的想法要复杂得多。

理想8月交付遇冷,蔚来反超,问题何在?-有驾

他们不仅关心续航和空间,更看重车辆的科技感、智能化水平,比如车辆的自动驾驶能力怎么样,充电速度快不快,有没有800V高压平台,品牌形象是否高端新潮等等。

理想汽车在这些纯电核心技术领域的积累和品牌形象塑造上,显然还无法与那些深耕多年的对手相抗衡。

简单地把“家庭套装”嫁接到纯电车型上,就像是用一把万能钥匙去开一把构造完全不同的锁,结果自然是打不开市场的这扇大门。

当然,一次的销量落后并不能就此断定理想的未来。

对于家大业大的理想来说,手里可以打的牌还有很多。

比如说,即将亮相的新车型i6,如果理想能够吸取MEGA的教训,在定价上拿出足够的诚意,像小鹏、蔚来那样,用一个有冲击力的价格来换取市场份额,那么销量的反弹是可以预期的。

更重要的是,在理想的产品规划中,还有L5、L4、i5这些定位更低、面向更广大家庭用户的走量车型尚未公布。

在汽车市场,真正决定一个品牌体量的,往往是这些售价相对亲民的“国民车型”。

这些车型一旦上市,才是理想真正的“王炸”。

所以,面对眼下暂时的销量困境,考验的是理想的战略抉择,看它是否愿意牺牲一部分引以为傲的高利润,来换取更稳固的市场地位和更大的销量规模。

0

全部评论 (0)
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