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家伙,现在的车都不要钱了吗?7万块钱,能买一辆准A级纯电SUV,还不如说白菜也能自动驾驶了。比亚迪元UP,这名字听着就像一台充电宝,却硬生生往全球150万车主的朋友圈里塞了个位置。毕竟,国产车从来不走高冷套路,都是走“人情世故”的标准配置:你有需求,我有功能;你钱包瘪,我车型多。
我甚至怀疑,比亚迪的工程师们根本不是在造车,而是在写段子。你看,现在买菜需要辅导员、开车需要保姆,开元UP直接给你配备“三目版天神之眼”——听起来比隔壁大哥的单眼皮还实用。据说29个传感器遍布全车,5R12V什么鬼?莫非还有高压电工证?高快领航模式,名字高大上,听着像速成班,实际上长途更像考科目三,考官全自动,拐大弯、绕障碍都不用眼神交流,遇到大货车还能自动“礼让三分”,就差下车给司机鞠个躬了。
毕竟做为潮趣电车,智能才是王道。智能座舱也越卷越过分,DiLink100高阶版——不管你懂不懂,先唬住你再说。移动娱乐中心?就是你开车的时候,副驾能追剧、后排能K歌,中控屏比我祖传电视还大。导航、听歌、放视频,那叫一个行云流水。谁还记得方向盘怎么打?有事喊一声“嘿,元UP”,语音控制秒回应,人工智障统统靠边站。
至于所谓的“全场景泊车”,说白了,就是让老司机彻底失业。窄路停车你慌啥?元UP没手也能自动入位。曾经,车主一脚刹车一身汗,后来电车一脚油门一碰墙,现在智能泊车,连墙都觉得无聊。以后停车场泪流满面,停车费都不舍得收你。
技术方面,比亚迪说自己“硬核”,我信了一半。CTB电池车身一体化,听着特别安全。刀片电池,刀刀见血,安全性拉满,毕竟前两年电车爱自燃,不搞点噱头都对不起老岳父的钱包。e平台3.0加持,八合一电动力总成,这一串数字字母组合,比高考数学还复杂。宽温域热泵系统,冷天能省电,热天不自燃,堪称电车中的空调扛把子。操控顺滑安静,堪比深夜路边摊,只闻抖串声,不见油烟气。
说到空间,后排比同级大一圈——毕竟中国人有句老话:能躺着绝不坐着,能瘫着绝不坐直。元UP直接把“葛优瘫”升级为“葛优摊大饼”,后排乘客终于可以一展长腿之志。“别人的后排是坐人,我的后排是拉人去练瑜伽”,元UP若再出运动款,可以叫“躺平MAX”。
再说外观,颜值在线已经是起步配置。如今买车,比对象都挑得快,遮不住的滤镜和马赛克都靠设计弥补。元UP不搞那些土豪金、玛莎拉蒂蓝,人家走的是“潮趣”路线,造型圆润亲民,配色清新脱俗,车主开着出门,立马增长五岁智商——当然,主要是因为智能太多,脑子得自适应升级。
配置拉满,是对今天汽车市场最基本的尊重。你以为开车是手动挡、铁皮壳?不,开元UP,是在玩游戏,有没有方向盘都在其次。远程OTA升级,车机越用越香,连汽修厂都怀疑:自己是不是快下岗了。
讲真,元UP打得就是年轻人钱包的主意。毕竟年轻人爱折腾、穷。7万块钱能买一辆车,顺便附送未来十年黑科技,看着和智商有仇实则和银行卡有缘。通勤?剁手上班照常冲。出游?自驾带娃一键K歌,分分钟变身全家老小的团宠。以后带女(男)朋友试驾,不用贴膜,不用改装,直接“冲”到民政局都是零焦虑。
有网友调侃,比亚迪元UP,是送给“打工人”的七夕礼物。你以为自己是精致生活的驾驶者,结果一脚油门,发现原来是智能汽车的试验小白鼠。再不济,这车本身还能充当行走的“充电宝”——谁车没电了来找元UP借点人情。
有时候我想,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喜欢拼配置?或许本质是因为生活没给我们太多选择。卷到最后,跑到新能源战场,大家就剩下三件事:一是性价比,二是智能,三是颜值。家里有猫有房贷有娃,唯独没有多余的钱。年轻人白天是格子间的仓鼠,晚上是秒秒必争的网购侠,周末靠新能源薅补贴,想着哪天拉电缆都能副业创业。
对比亚迪来说,卷智能就是入场券,不智能没资格露脸。卷空间谁不会?家用市场后排能摆下麻将桌才算合格,不然怎么解释油腻大叔开SUV去钓鱼的狂喜?再卷颜值,智能灯光、炫彩内饰、“高定外观包”,选装项目多得像手机壳,年轻人的第一辆车,不是买来开的,是买来换的。
市场太卷,有人高举“造车新势力”,有人中意“老牌混子”,但卷着卷着,发现大家都是“保姆车”。毕竟谁不想一出门就被智能导航伺候、一脚油门全自动加速,一路上还能与世界互联互通。到这份上,只有钱包还在手刃自己,连油都没得焦虑,剩下的只是半夜躺在角落里默默祈祷:别自燃,别掉电,别OTA升级把我卡死在原地。
说到底,比亚迪元UP这一波操作,说它洞察年轻人,不如说它洞穿了年轻人的底裤。什么梦想、什么自由、什么高端智能,其实都是在卖“以小博大”。别问元UP卖得好不好,问就是:谁家7万还能买到SUV?7万块钱放以前,刚够下个二手捷达,如今直接配齐一车黑科技,四个轮子的充电宝,连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。
当然,所有的高科技都有一个共同缺点:怕出BUG。元UP这么智能,难保不会突然屏幕黑屏、语音识别崩溃,“天神之眼”成了“瞎眼模式”。到时候停车场一堵,津津乐道也变成了“集体恭喜你中奖了”。毕竟智能越多,故障也越多,24小时在线的售后,可能是最早下岗的人工客服。
再说安全。刀片电池虽然安全指数爆棚,但一想到名字,用户就有点慌:刀片吗?刺不刺,割不割,挠不挠?别人造动力电池,我们直接造冷兵器,横着砍竖着切,电池包都忍不住要高呼:“别卷了行不行!”电车圈的安全感,全靠同行衬托;自燃少了叫技术成熟,一有新闻头条又成了资本家的“哭泣山谷”。
元UP好是好,但还是想问一句:这么便宜,省下的钱到底谁赚的?成本真的砍到骨头了,还是4S店要靠贩卖情怀盈利?买完车发现,贴膜加装行车记录仪都快赶上裸车价。网上车主论坛一搜,大家都在分析性价比,不是在赌人民币,就是在赌未来谁能先上市割一波韭菜。
不过,有什么比7万块买台纯电SUV更荒诞的事?如果哪天全世界都开上元UP,堵车也不再是堵车,是集体智能云社会实践。下班堵一小时,车里的K歌、手游、云逗比都能原地打发时间。或许未来最抢手的不是汽车工程师,也不是数据分析师,而是能写BUG自白书的程序猿——运维比马路还宽,补丁比车身还长。
最后,不得不说一句,比亚迪元UP虽然称不上改变世界,但起码把世界的荒诞写进了说明书。7万买的不止是车,还是一场全民线上心理测试:看你能不能忍受满车黑科技蹦跶,看你有没有勇气在智能驾驶的“自信微笑”里保持清醒。
人生最怕什么?不是与智能赛跑,而是与生活对赌。比亚迪元UP冲在前头,我们这些打工人,不敢落伍,也不敢太先进。只能一边吐槽一边上车,堵在路上盘算下顿饭吃什么,顺便看看有没有新BUG更新上线。
智能时代,人人都是beta用户。元UP元UP,用力UP,用力卷,卷到天涯。买它吧朋友,反正现实有多荒诞,您就有多便宜。
你懂的,7万块一场人生,笑着花也挺好。
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,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。如有内容争议,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。
全部评论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