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亚迪建全地形赛车场,五十亿打造新体验,普通人也能玩赛车

话说,谁家能拍着胸脯说:搞汽车,这事儿离我远着呢?

眼看着身边朋友不是在盯着油价就是琢磨新能源,几年前谁能想,车圈还有那么一出“大场子”亮相?

比亚迪这回玩把大的,高端全地形赛车场,直接砸进去五十亿元——数字一放,人都得挠头,半个区的拆迁款都没这么肉。

但钱花哪了?不是盖楼,也不是老生常谈的测试基地,这回主打的,是全民能感同身受的赛道乐趣。

什么专业壁垒,什么车手只有在电玩里牛逼——统统推翻。

比亚迪建全地形赛车场,五十亿打造新体验,普通人也能玩赛车-有驾

中国人,车手,从虚拟走到现实,让这个梦变得能摸能踩能摔个跟头。

别急着问值不值,一个细节接一个,咱们慢慢抽丝剥茧。

说是新能源技术的展示窗口,你可能以为就是一堆高压电池,几条电缆,墙上一块大大的触摸屏。

不过真到了现场,傻眼的不止你,谁见过垂直两三十米的沙坡还贴着吉尼斯认证?

巍峨巨坡下边站着小白帽,眼神里写着:有胆你上啊。

近十层楼高,28度的坡面,冲沙体验搞得跟火星登陆似的,一脚油门下去,如果不是有专业设备拦着,估计腿肚子都在打颤。

以前吧,找点沙漠乐子得飞新疆、内蒙古,这回在大城边上直接体验,省了半程人均脱皮。

车企做赛道展示一天到晚喊着高端,这回比亚迪偏要做给你看不是说说而已。

再看那些花活,浮水航行池、低摩擦环形道、模拟冰道,听着就像打卡高科技乐园。

U8的大水池,70米一字展横,明晃晃的透明亚克力,仿佛给你开的不是车,是潜艇——你站池边看着车在水里悠悠地左拐右扭,心里不服也不行。

“易四方”那套四轮独立扭矩系统,早些年只能在技术文档里看图,这回给你摁进实景,比玩游戏还直观。

别小瞧这动静,比起满街炫功夫的动力参数,技术给你看见、摸着、晃悠着,就是不一样。

至于低摩擦环形道,号称用三万块玄武岩铺的圈,这块稍微懂漂移的朋友都得眼前一亮。

3毫米水膜,摩擦系数介于冰面到雪地之间,开着咱海狮07或者腾势Z9GT,一键“漂移”,电控响应毫秒级。

过去看特技车手飙车都说危险,这回你教练带着你下场,打滑、侧移,体会“丢轮胎”还能安全稳救。

模拟冰道那块,也是整挺有味,湿抛光水泥、可移动抽板,不少老司机都未见过这种法宝。

你说你技术自信?来这里一通失控救车,敢说下次上路逢雨雪不用直直发抖。

赛道区和越野区也是头一遭见这么拼,九个弯道,550米最长直道,时速上限直追超跑。

你不是说国内赛道都偏土?

这里直接复刻全国“越野圣地”地形,川藏公路、成佛坡,写实感拉满,你什么车都敢上,闯关一把就是全体验。

可别以为这就是专业玩家的乐园,一堆普通人也可以来智能驾驶区练手。

什么绕桩、自动泊车、紧急制动、鱼钩测试,十几种场景拉满,不会开车都能在教练带领下过把技术瘾。

玩累了还有露营区,直接“开着来玩、玩完歇着”,从赛道到休闲,一个不落。

细细这么一看,比亚迪这场5个亿的大秀,野心可不是搞个炫技而已。

说是全球首批全地形专业赛车场,这旗子举得不虚,从技术普及到汽车文化的土壤培养,弄出了点行业大势的味儿。

有句话说得狠:不好好种基础,哪来的F1赛车手?

以前你问周围人,谁家孩子想当赛车手,十有八九被怼成“疯魔”。

现在呢?场地有了,技术有了,体验项目也铺开了,甭管是不是带娃,周末就去转一圈,家长都得说:“这不是瞎玩,这是体验未来!”

车圈玩儿到这份儿上,营销之外真的还有格局。

说着一人一个方向盘,技能全覆盖,不管你是不是手动挡时代的老人,来到此地就能重新上路。

不过凡事都有规范,想去一探究竟还是得看官方开口。

别听着热闹就冲,查清楚开放日、预约方式,门票价格可不是随便买——小程序、APP、网站三个方向,总得挑个对路的。

有些高风险项目也不是人人能上,驾驶执照是标配,身高年龄、健康条件都得达标。

安全规矩啥的更不用说,谁家玩漂移还胡作非为?

听现场工作人员指挥,安全帽带好,玩得嗨也不能丢了命。

冷静下来一想,这样一个多维度的汽车乐园,到底能带来什么?

有人说,比亚迪这回不是只做车,是把中国车企的格局提起来了,把“玩车”的文化往民众里送。

比亚迪建全地形赛车场,五十亿打造新体验,普通人也能玩赛车-有驾

更讲究的那批技术迷一看就是在为新能源普及打样——你说电车没激情,这个场子能给你电控漂移、一键冲沙,把老底掀翻顺便上了一课。

比亚迪建全地形赛车场,五十亿打造新体验,普通人也能玩赛车-有驾

还有新人司机和小朋友,小时候在游戏里狂按方向盘,长大了在比亚迪赛道上尽情试手,两条路合一,谁还说中国赛车文化不够味?

甚至行业发展的动能也隐隐受益,这些项目拉动上下游,刺激研发,潜移默化间全产业链都跑得快了。

但再往深里走,问题也来了——场地牛,体验好,可这能成为汽车文化主流吗?

谁都觉得新鲜,但能不能坚持,车圈说来说去还是个技术与资本战场。

五十个亿砸下去,比亚迪撑得住,但其它厂商愿不愿跟进?

大众参与、全民体验,怎么玩车门槛28度沙坡都能下,那是不是某种意义上的筛选机制?

普通人想长远体验,“有条件”这四字给多少人挡了门?

全产业链想发展,还有多少政策和资源要配套,比赛体系人才培养一路拉通,说着容易,干起来压力山大。

更现实的是,传统观念切不掉,有些家长还是怕赛车文化“危险”,多少人误以为开快车就是飙死人。

教育和普及未完成,汽车文化“接地气”还在路上。

但吧,你不得不承认,这次比亚迪干的确是国内车圈历史一页。

真把“玩车权”递给了普通老百姓,用硬件和制度拉平了一些壁垒。

至于会不会野蛮疯涨、跑偏成一地鸡毛,还得让实践和市场来证明。

说到底,赛车场不只是比亚迪的“秀肌肉”,它也是中国汽车产业破圈的试验田。

把“开车”变成全民活动,把技术从PPT拉到现实,谁还敢说汽车文化还停留在小众圈子?

更值得思考的是,汽车乐趣和安全教育被放在了同一个平台上,未来车圈的形态说不准就此改写。

小结一下,这场五十亿的全民赛道,不只有速度和激情,更有技术底蕴和文化引领。

你想过去只是看别人玩,现在敢说一句,“发动机轰鸣,我就是主角。”

这场革命还在开局,但已经让中国车圈从“看”到“玩”,从“技术高地”到“体验平权”。

能不能成为下一个民族产业标杆,这是个慢慢验证的过程,但至少方向对了。

想去见世面吗?

提前预约,安全为先——中国车圈的新故事,也许就在你下一个弯道爆发。

最后一个问题就留给你:

如果你有一天能在全地形赛道自由驰骋,你是更看重“技术炫技”,还是“乐趣参与”?

留言聊聊,大家一起开开脑洞呗。

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,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。

0

全部评论 (0)
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