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评人带货真相,厂商流量洗牌,买车还是靠自己

说到车评人,大家是不是脑海里立刻冒出来一个画面:西装革履的小伙,手里拿着话筒,站在最新款新势力SUV旁边,背景BGM都是未来感爆棚,开口就把这车吹得跟能上火星似的。别以为他们真的会飞,其实他们飞的,只是嘴皮子和你的钱包。一句劝,千万别把车评人太当回事儿——这玩意现在比有些新能源车还充电频繁,只不过人家充的是“甲方爸爸”的钱。

其实以前买车多朴素,托关系找熟人呗。修车的刘叔、开出租的王师傅、倒腾二手车的狗蛋,这三类人哪一个不是中国消费者最信赖的“权威”?王师傅一天三班倒,累成狗,还不忘骂一句:“XX牌子,别买,除了方向盘能用,别的都掉价!”刘叔更绝,沉默寡言憋不出一句假话——讲汽车质量,敢给你拆了数说,一边咬牙一边说:“你非得买那个洋垃圾?我劝你还是国产吧,才两颗螺丝。”这才是真实自媒体鼻祖,没人给红包,话糙理不糙,绝对不会突然说某款车“驾驶质感媲美百万级”,下一秒帮人家带货直播。

车评人带货真相,厂商流量洗牌,买车还是靠自己-有驾

只是时光荏苒,金钱的香味盖过了机油味。互联网出来一帮“看起来很懂车”的人,各种自媒体号横飞,视频博主轮番上阵。车评人二字,渐渐成了新“带货王”。别的不说,先说这些人的命是怎么续上的?可不是靠买车的你!你把评论当对象,他把充值当亲娘。流量,不仅只能为你打一顿热水澡,还能为车评人洗白身价。只要“甲方爸爸”一挥手,马上矮身献媚,什么行走的发电机、移动的大沙发,油电双驱,“比肩豪车”……口活灵,脸皮厚,“为谁说话谁有理”。

车评人带货真相,厂商流量洗牌,买车还是靠自己-有驾

你见过哪个车评人主动点名道姓地说哪个品牌拉胯?极少。毕竟这年头,混口饭吃真不容易。你要是太真,那饭碗得碎;你要是太假,粉丝觉得你低俗,厂商还觉得你“宣传不过关”。结果大多数车评人干脆两头骗:一边做着“独立观察员”的白日梦,一边等着甲方爸爸打赏的红日头起,万一发错车评,赶紧回去补发一波“致歉声明”,修正一下嘴型继续舔。你说滑稽不滑稽?压根就不是媒体,是自助餐厅自助小菜,谁给钱谁夹菜,夹多了还给你加点香油。

车评人带货真相,厂商流量洗牌,买车还是靠自己-有驾

你以为这些人“真懂车”?太天真。大家都忙着拍视频、搞段子、上热搜,谁功夫琢磨底盘、动力和安全气囊?唧唧歪歪那一套,说到底是为“内容”服务。至于真相?那玩意对不起太贵,车企又不是雷锋,怎么会投钱让你揭自己短?现在车企都卷疯了,发布会爆款,一晚上都能攒出好几万个订单;老板自己直播带货,亲爹都不用了,养你这群车评人干嘛?于是但凡有点良心的车评人都混成两栖动物——“车评+带货”,“独立+恰饭”,最后工资没涨多少,脸比新能源车还闪瞎人眼。

很多“独立”车评人其实比小学生“早恋”还不可靠。什么一手评测,实际上全靠“官宣资料+封闭场地+领导安排”。有人说他们是“公正第三方”,这话说出来都得笑掉大牙。你见过哪个人能在钱面前保持中立?那最多就是“第三钱包”。“谁的钱我数得快,我就说谁好。”无数车评人把这句话贴在心坎,挂在嘴边,落实到视频里。你倒是吐槽吐得起劲,可一对到账短信,立马变成“口碑选手”。观众要的不就是嘴炮嘛,厂商要的是销量,大家各取所需,真相在这里值两个钢镚。

后来新能源车一出,车评人生存空间基本告罄。记得原来一辆油车上市,大家还得等车评人测内饰、试加速、谈驾驶感受。现在好了,新能源车有创始人亲自下场直播带货,高层挽着袖子拍短视频,粉丝沉醉在老板的段子里。发布会做到自带流量,上线一秒全网爆,谁还稀罕三十年老车评?车评人变成陪跑演员,上一秒还在分析“全铝悬挂”,下一秒直呼“老板牛X”,再下一秒被踢出群聊。你说可惜不可惜?没办法,生态嘛,就是“天要下雨,娘要嫁人”,谁能拦得住?

真要买车,还得跟自己谈谈理想。你先不管这些羽毛丰满“专家”,自己看看钱包吧。预算才是买车的硬核准绳,看销量是最低级的风险分散方式,卖得多说明售后体系成熟,再不济能保值点小钱。合适自己的,才是真的豪车。别跟着大V走火入魔,今天说没智驾不配叫车,明天说缺L2算原始社会,后天又叹“没有仰望,凡人自扰”。得了,你的钱都让他们挣走了,但上路堵车的还是你自己,修车被骗的还是你。作车如做人,别信别人合不合适,自己坐上屁股一烂,适合才是真的好。

网上一堆车评人号称给观点、“带观点”,其实不过是“带货带节奏”。现在还活跃的都是高手——一半骂厂商一半捧自己,都练成嘴硬心软。可不收钱谁干这行?一篇微博千把赞,视频上流点眼泪,下面有一万条“打假铁军”的弹幕,结果后台全是“意向合作”,链接点开一看,哦豁,原来又是“恰饭王”。一顿操作猛如虎,真粉一听全是土,厂商背后祭大旗,收割智商一路苦。

车评人带货真相,厂商流量洗牌,买车还是靠自己-有驾

所以朋友们,别太把车评人当回事。你只当他们是江湖骗子讲段子,也别真信他们是救世主。说到底这行本来就得恰饭,跟买保险似的,大家都怕哪天翻车,你损失一台车,车评人赔上全部声誉——问题是,现在谁还要声誉?流量为王,恰饭无罪,大众洗地,批判没用;你有文化他有微信,你信良知他信支付宝,最终还是钱包投票才是正道。

真诚建议大家,买车就当买彩票,能不踩坑全靠命。至于那些在视频里卖萌耍贱的车评人,说是行业风向标,其实也就一阵风,刮过去身上落点广告灰。别被充值冲昏了头,买车这事私心最靠谱。就像那句老话,饭要自己吃,老婆要自己找,车还得自己选。至于谁说的对,全靠天意。

最后,祝各位买车愉快,不管你被谁带偏,路上少点颠,心里多点光。万一人生被坑,欢迎来车评圈给点评。我们的原则只有一个:谁给钱谁是爹,谁充值谁上天,其它的你就笑一笑算了吧——毕竟生活这么苦,我们就多图点乐子,哪天能开上火星再吹也不迟。

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,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,欢迎批评指正,我们将严肃对待。

0

全部评论 (0)
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