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是大胜!6月燃油车销量大变天:朗逸以2.5万辆登顶,时隔半年再度卫冕,而曾被寄予厚望的逸动、瑞虎8却双双落榜前十——这背后,到底是德系品质的强势回归,还是自主品牌燃油车的阶段性失速?我翻遍乘联会发布的2025年6月燃油车销量榜,越看越觉得这盘棋,没那么简单。
朗逸凭什么“杀”回来了?
说实话,看到朗逸重回榜首,我第一反应是:这车真有这么香?毕竟在新能源车狂卷智能和性能的当下,一台“传统得不能再传统”的A级轿车,凭什么月销2.5万辆?
我特意去试驾了一圈新款朗逸。坐进驾驶舱那一刻,你不会觉得惊艳,但也不会挑出毛病。它的设计哲学,就是“不犯错”。中控布局规整,物理按键保留得恰到好处,空调旋钮的阻尼感调得刚刚好——这些细节,老司机一上手就懂。不像某些新车为了追求“极简”,把空调温度都藏进三级菜单。
动力方面,1.5L自然吸气+6AT的组合,账面数据平平(暂无具体马力数据),但实际开起来,平顺性是它的最大武器。红绿灯起步不窜,高速巡航不抖,油耗还稳定在6L/100km左右(基于车主反馈)。我问了身边一位开了五年朗逸的老哥,他说:“这车最狠的是——你开三年,它还是像新车。”这话听着朴素,但恰恰戳中了家用车的核心:可靠。
反观轩逸,虽然销量紧咬(2.45万辆),但试驾时那套CVT变速箱的“橡皮筋感”还是存在。尤其在市区频繁加减速时,动力响应总慢半拍。朗逸赢的,不是参数,是驾驶质感的“踏实感”。
星越L:自主品牌燃油车的“高光时刻”
榜单第三的星越L,是前十里唯一的自主品牌选手,月销突破2万,堪称“国货之光”。我开过星越L,第一印象是:这车真大!轴距2845mm,后排跷二郎腿毫无压力。内饰用料也下血本,麂皮+木纹饰板,氛围感直接拉到20万级水准。
但真正让我惊喜的是底盘调校。它不像传统国产车一味追求“软”,而是带点德系的韧劲。过减速带时,悬挂能快速吸收震动,车身不晃。高速变道时,侧向支撑也足够,不会有“船感”。这背后,是CMA架构的功劳——沃尔沃的技术底子,确实不一样。
不过,星越L的1.5T和2.0T两款发动机,油耗控制略逊于德系对手。车主群反馈,市区油耗普遍在8.5L以上。它赢在“越级体验”,但成本,终究要用户买单。
德系“六巨头”围剿,日系为何节节败退?
榜单前十,德系占六席:朗逸、速腾、迈腾、帕萨特、途观L、探岳。日系仅剩凯美瑞、RAV4荣放、锋兰达三款车勉强支撑。卡罗拉、逍客甚至跌出前40,天籁、雷凌销量仅6千辆左右,同比下滑明显。
为什么?我试驾过卡罗拉双擎,省油是真省(4.5L/100km),但开起来像“移动沙发”——转向轻飘,路感模糊,高速超车还得深踩油门。日系车的“舒适哲学”,在年轻消费者眼里,已经变成了“无趣”。
而德系车,哪怕是一台10万级的朗逸,也坚持“精准转向+扎实底盘”的调校。这种驾驶参与感,是日系车近年逐渐丢失的“灵魂”。
逸动、瑞虎8为何“落榜前十”?
长安逸动月销1.1万辆,排名16;瑞虎8也破1.5万辆,但未进前十。很多人觉得意外,毕竟这两款车口碑一直不错。
我开过新款逸动,设计确实年轻,双联屏、电子挡把一应俱全。但问题也出在这——车机卡顿、语音识别不准,成了高频槽点。有车主吐槽:“导航刚说‘前方右转’,车机就死机了。”这种体验,在智能化时代,致命。
瑞虎8胜在空间和性价比,2.0T动力也够猛。但内饰塑料感强,NVH控制一般,高速风噪明显。它像一个“实用主义者”,但少了点打动人的细节。
相比之下,朗逸、速腾这些德系车,赢在“均衡”二字——没有短板,就是最大的长处。
真实车主怎么说?
我在车友群做了个小调研:
一位朗逸车主说:“我买它就是因为省心。三年没进过4S店,除了保养,啥毛病没有。”
星越L车主则坦言:“内饰高级,但油耗比预期高,市区基本9个油。”
有位瑞虎8车主吐槽:“第三排坐成年人太憋屈,还不如放倒当后备箱。”
这些声音,比销量数字更真实。
横向对比:朗逸 vs 速腾 vs 星越L
维度 朗逸(1.5L) 速腾(1.5T) 星越L(2.0T)
动力 平顺但偏弱 响应快,150马力 猛,238马力
油耗 约6L/100km 约6.5L/100km 约8.8L/100km
内饰质感 实用,塑料感强 精致,德系风格 豪华,用料扎实
底盘表现 扎实,有韧性 更运动,支撑强 宽大,稳重
智能化 基础够用 中规中矩 功能多,偶卡顿
结论:你要省心耐用,选朗逸;要动力和驾驶感,选速腾;要空间和档次,选星越L。
燃油车还有未来吗?
很多人说燃油车已死。但6月榜单告诉我们:只要还有人追求可靠、平顺、低使用成本,燃油车就有市场。
德系的胜利,不是技术碾压,而是对“家用车本质”的深刻理解——不是炫技,而是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。
自主品牌也不是没机会。星越L的成功说明:只要堆料到位、调校用心,国产燃油车也能杀出重围。但逸动、瑞虎8的“落榜”,也提醒我们:智能化不能只靠硬件堆砌,用户体验才是核心。
未来,燃油车不会消失,但会越来越“精品化”。那些靠低价走量、忽视细节的车型,终将被淘汰。
各位车友,你怎么看?
你是愿意为德系的“踏实感”买单,还是更爱国产车的“高配置”?
如果让你在朗逸、星越L、凯美瑞中选一台家用车,你会怎么选?
你觉得燃油车还能撑多久?评论区聊聊!
(PS:有车友问我高尔夫为啥只有3789辆?我查了,现款高尔夫主打小众市场,定位运动,不走量。雷凌销量不及蒙迪欧,可能和终端优惠、营销策略有关,具体数据暂无官方解读。)
我会认真看每一条留言,有问题尽管问!
祝大家心想事成,身体健康,不劳而获,坐享其成。
全部评论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