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月的成都,烈日下的新车展厅如同庄重的法庭——每辆车是待审的证物,购车人则是纠结的陪审团。岚图梦想家最新插混版,在#2025成都国际车展#的聚光灯下,静静地待着。站在展台边,隔壁腾势D9人头攒动,前方理想MEGA大队等候:这不是纯粹的技术比拼,更像一场社会心理学实验。
38.99万起,插混MPV,技术派自居。价格标签挂得不低,也不算离谱。你会被现场的销售引到车前,仿佛站在调查现场——“您觉得插混能解决您家里用车的什么痛点?”这不是一句客套话。放在新能源MPV这个赛道上,很多人刚好卡在“要高端,但不能太贵”,“要能电驱,但油机不能废”,“要舒适省心又要不装太多花活”——如果我是用户,这步选择确实有点“审问灵魂”。
事件本身很直接——岚图梦想家发布插混新车型,预售价从38.99万到45.99万不等。主打“技术跃进”,尤其在电池配置和补能体验上,有些突破。现场资料里,亮点信息密集轰炸:62.5度大电池,800V架构,5C快充,CLTC纯电续航350公里。理论上,城市通勤可以做到几乎全程纯电,远途也有油机兜底。对于插混领域,这是高配做法。
现在的插混,其实很像早期的犯罪技术比拼。你并不总需要最强装备,但手里多一个道具,用起来确实不一样。拿梦想家和主流增程式赛道对比:理想、赛力斯是“油车带电”,电池小,油机常态顶着。梦想家则倒过来,力推“电驱为主,油机补能”。贴近使用视角,长途时一个800V快充站就能让车重新回血,不靠油机“应急”,理论上用车体验更接近纯电车。
不过纸上的数据和实际体验总隔着一道铁门。说得再好,电池热管理、充电速度在极端气温下能不能站得住?冬天续航掉多少?这才是摆到用户面前的“证据”。新能源圈的传说和实际“刑侦现场”之间,永远有个小裂缝。技术理想永远跑得比现实快上一个路口。
岚图的“双电池策略”,其实挺考验心理的。62.5度电池版贵、全能,小电池版价格便宜但是体验感偏弱。这和在案发现场选择“资源分配”一样——你是要把所有证据全部带走,还是挑一部分?老实说,MPV用户更倾向于买“一步到位”的东西。谁会在家庭主力座驾上抠电池容量,像买手机那样对比RAM?所以岚图这波“梯队推法”是冒险,也可能是无奈。只靠不同容量版本把价格区间拉开,未必真能打动目标人群。
把镜头推远一点看,岚图的“尴尬症”其实不止于产品。整个新能源MPV市场已被腾势和理想提前布好局。腾势D9销量飘红,月销万台,开局就是“市场老大哥”。理想更是用社群和品牌,圈住一批本来买SUV的家庭客户。现在你跟家里说买一辆MPV,好像没腾势D9就对不起孩子;如果不买理想MEGA或L系列,还会被邻居说“消费没到位”。这,是现实生活的“认同链条”。
岚图梦想家,自诩技术派,却缺乏品牌锚点。商务客户一想,40万预算GL8新能源、腾势D9当接待车更体面。家庭客户又愿意多花几万买理想L系列SUV,看上去更安全智能。梦想家隔在当中,像个有点拿不准身份的案犯,既没拎得清的证据,也没有致命优势。
我的个人看法?岚图梦想家的技术,是难得的行业突破,大电池+超快充,在插混领域算得上“硬件重案组”。但未来能否走量,我并不会太乐观。理由也挺简单直白——
第一,品牌信赖不够。消费者对岚图的售后和长期口碑,观望情绪浓厚。技术再好也不能替代信任感,买车不像买机票,毕竟是三五年陪伴的搭档。
第二,价格竞争力偏弱。40万左右预算,你能选的太多了。腾势、理想、别克都在做限时优惠和服务升级,岚图靠技术突破能守住多少行情?值得质疑。
第三,市场格局已经进入红海。增程、插混、纯电,外加传统油改电,各种打法乱战。岚图如果不在品牌或服务上补课,只靠技术秀肌肉,很难抢到持久蛋糕。
当然,每次在案情分析后收尾,其实都想抖个包袱:梦想家确实很“技术流”,但未免有种理工科生谈恋爱的气质,擅长把数据做全,却不太会“撩人心弦”。结果是:产品本身没毛病,用户却不一定“心动”。
最后的开放性提问——站在38.99万元的门槛前,你更愿意为技术实力买单,还是更信任品牌和服务?在新能源MPV的市场里,究竟是补能体验重要,还是品牌认同度更贵?也许每个人都在理性和感性间徘徊,答案只能写在各自的购车决定里。看了岚图梦想家,你心里要不要把“技术派”分一票?或者,还是回家,等腾势和理想继续“表演”?
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,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,请提供相关证明,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。
全部评论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