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万没想到!速腾L全新上市,1.5T硬刚新能源,价格成谜!

车界风云变幻,大众速腾L这次的“换代”动作,着实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。

我特意跑到4S店,实地“探访”了一番,想看看这位老将,究竟有多少新招数来应对眼下的激战。

首先映入眼帘的,是那张“改头换面”的前脸。

万万没想到!速腾L全新上市,1.5T硬刚新能源,价格成谜!-有驾

熏黑的格栅与LED大灯融为一体,构成一副锐利而富有攻击性的表情。

车头下方,一道醒目的LED灯带如同点睛之笔,勾勒出车头的轮廓。

而最引人注目的,莫过于大众Logo那“活”起来的光芒,这细节,不正是要和那些新势力在“颜值”这场硬仗中一决高下吗?

侧面线条也更加流畅,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,以及那18寸的轮毂,都为它增添了几分动感与时尚。

晨雾绿、鲸鲨蓝这些新潮的色彩,也比过去那种沉稳的色调,更能抓住年轻消费者的眼球。

只是,速腾一贯的轴距设定,在后排空间上依然没有惊喜,虽然够用,但要说宽敞,还真谈不上。

放眼当下的汽车市场,电动车已是不可忽视的力量。

比亚迪秦L、小鹏M03等车型,以其诱人的价格和长续航能力,对传统燃油车构成了严峻的挑战。

万万没想到!速腾L全新上市,1.5T硬刚新能源,价格成谜!-有驾

大众深知这一点,于是给速腾L“堆”足了料。

15寸的中控大屏,其尺寸之大,已能与不少家用电视媲美,这屏幕尺寸的“军备竞赛”真是不容小觑。

手机无线充电功能的加入,更是解决了无数用户在车内寻找充电线的烦恼,这人性化的细节,值得肯定。

座椅加热与通风功能的配置,更是将舒适度提升了一个档次,无论严寒酷暑,都能带来恰到好处的体感。

而那个怀挡设计,更是将换挡杆移至方向盘后方,使得中控台区域更加整洁,触控按键遍布,操作体验颇有几分玩转智能手机的流畅感。

然而,当我实际坐进车内,细细体会,那座椅材质虽显高级,但坐垫的填充物偏硬,不禁让人担忧长途驾驶时的舒适性,或许会像“陋室空堂,衰草枯杨”般,考验着驾乘者的耐心。

动力方面,速腾L此番是“孤注一掷”,全系只提供1.5T发动机,160马力,配合7速双离合变速箱。

销售口中的“省油”之说,固然诱人,但取消1.4T版本,无疑会令预算有限的消费者望而却步。

万万没想到!速腾L全新上市,1.5T硬刚新能源,价格成谜!-有驾

相比之下,隔壁思域以1.5T+CVT的组合,且价格低出两万元,这种直接的对比,无疑给速腾L的市场定位带来了不小的压力。

尽管双离合变速箱在平顺性上表现不俗,但低速换挡时的潜在顿挫感,仍是不少老车主心中挥之不去的“阴影”。

内饰的焦点无疑是那块15寸的巨屏,其搭载的最新车机系统,反应速度较以往有了质的飞跃,操作起来如同“行云流水”。

CarPlay与华为手机的互联支持,也充分考虑了不同用户的需求。

不过,导航地图偶尔出现的卡顿,在关键时刻可能会令人“心惊肉跳”。

HUD抬头显示虽然方便了信息获取,但夜间驾驶时的眩光问题,仍需留心。

方向盘后方的怀挡设计,初次上手时,还需要短暂的适应期,低头寻找档位,这种“手忙脚乱”的感觉,不知能否随着时间推移而消弭。

价格,永远是消费者最关心的核心。

现款速腾1.5T落地约14万元,而此次配置的全面升级,预示着新车价格的上涨,很有可能突破16万元大关。

万万没想到!速腾L全新上市,1.5T硬刚新能源,价格成谜!-有驾

但对比一下比亚迪秦L顶配版14万元出头的价格,以及其600公里的长续航和新能源绿牌的优势,速腾L若定价过高,消费者是否会“三思而后行”?

销售口中的“终端优惠”,究竟能有多大的“弹性”,目前仍是未知数。

车尾的设计同样不乏亮点,贯穿式尾灯与车头呼应,底部的“SAGITAR L”字母标识,增添了一份精致感。

脚踢感应后备箱,在双手不便时尤为实用,但其传统的掀背开启方式,与当下一些电动车的“一键升空”相比,略显保守。

全景天窗配有遮阳帘,夏日隔热效果可期,但后排乘客的头顶空间是否会因此显得局促,这一点也值得关注。

配置方面,30色氛围灯、50W无线充电、360度影像等,都极大地丰富了驾乘体验。

然而,AI语音助手,在实际使用中,其识别能力似乎仍停留在基础指令层面,对于更复杂的交互,依旧需要依赖触控屏幕,这智能化体验,距离“如鱼得水”还有一段距离。

增强驾驶辅助系统,如自动跟车和车道保持,在实际驾驶中表现不俗,但高速过弯时,方向盘突然的介入,确实会让人心头一紧,这“人车协作”的界限,还需要进一步清晰。

万万没想到!速腾L全新上市,1.5T硬刚新能源,价格成谜!-有驾

大众此番意在将速腾L推向更高的市场定位,其设计语言也向迈腾靠拢,企图营造“花小钱买大车”的价值感。

但当迈腾的价格已大幅下探至25万元区间时,速腾L若定价在16万元左右,两者之间的价格鸿沟是否会模糊其“越级”的吸引力?

更何况,当下年轻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的追求,是显而易见的。

速腾L的车机系统虽然流畅,但与新势力品牌相比,在创新性和用户体验上,仍有提升空间。

据悉,新车将于第三季度上市,展车已陈列于展厅,但具体配置细节,仍待官方的最终确认。

销售透露,未来或许还将引入AR-HUD或更高级的音响系统,但这都只是“可能性”。

归根结底,价格的“度量衡”,将是决定速腾L市场命运的关键。

若能精准定位于14万元左右,或许还有机会与新能源车型一较高下;一旦超过15万元,其市场表现,恐怕不容乐观。

回想当年,“速腾”二字,是多少人心中的“德系品质”象征。

如今,面对电动化的浪潮,大众此举,既是对市场变化的积极回应,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
速腾L能否凭借这些“新装”和“新招”,在风起云涌的汽车市场中,重新赢得属于自己的“一席之地”,一切,都将由最终的定价来揭晓答案。

0

全部评论 (0)
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