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0亿! 每卖一辆车亏3.4万,北汽蓝谷的“烧钱之王”宝座稳了?
张国富的办公桌上,北汽蓝谷的财报正散发着寒意。 这家曾经的新能源销量七冠王,过去五年半累计亏损超323亿,相当于每天睁眼就要烧掉1270万。 ,2025年上半年每卖出一辆车,公司就倒贴3.4万元。 当极狐车型降价8万抢市场时,财务后台的亏损警报正响彻云霄。
2025年8月15日,北汽蓝谷的半年报让股民心凉了半截。 营收95.17亿,同比暴涨154%,看起来风光无限。 翻到利润表,净亏损23.08亿的数字格外刺眼。 这已是北汽蓝谷连续第六年亏损,从2020年算起,累计亏损金额突破300亿大关,精确数字是323.08亿。
公司账上的钱正在加速蒸发。 仅仅半年时间,净资产就从55.12亿缩水到32.04亿,41.86%的财富像水一样流走。 负债率飙升至80.26%,意味着每100元资产里就有80元是借来的。 财务部门最清楚,这个负债水平在车企里已经亮起红灯。
销量增长的表象下藏着残酷真相。 上半年卖出67152台车,其中极狐贡献53183台,同比猛增198%。 这份成绩单是降价换来的极狐多款车型年初官降,享界S9增程版比纯电版便宜8万多。 销售部门庆功宴还没结束,财务室已经算出结果:卖得越多,亏得越狠。
毛利率连续三年半为负,最新数字是-5.47%。 对比同行简直惨烈:比亚迪毛利率超20%,理想超19%,连主打性价比的零跑都有11.5%。 北汽蓝谷卖车就像超市打折促销,进价100元的商品硬是95元甩卖。
研发部门在持续烧钱。 五年研发投入超60亿,今年一季度又花掉4.83亿,同比激增53%。 工程师实验室里的新技术还没量产,财务报表已被研发费用撕开缺口。 隔壁销售部门也在大把花钱,全国400多家极狐门店加上567家享界网点,光租金就能压垮利润。 2025年还要新开数十家用户中心,行政总监签租房合同时手都在抖。
产品竞争力不足让市场部束手无策。 提起北汽新能源,消费者脱口而出的是“网约车专业户”。 车质网上投诉铺天盖地:续航打七折、车机卡成PPT、异响像交响乐。 极狐想冲高端,门店里看车的人总在对比比亚迪海狮07;享界S9定价40万,七月销量却暴跌到1942台,不到问界M9的零头。
张国富押宝的享界S9T在8月19日开启预售。 这款旅行车带着纯电和增程双版本,被内部视为救命稻草。 展厅里的顾客总在问同一个问题:“这车和问界有什么区别? ”销售顾问支吾半天,最后憋出一句“我们也是华为合作的”其实北汽和华为的合作深度远不如赛力斯,享界既要用华为HI系统,又要自建销售渠道,资源整合乱成一团麻。
渠道扩张的副作用正在显现。 北京朝阳区某商场里,极狐和享界门店隔着小米汽车对望。 店长算过账:每月租金28万,要卖20台车才能保本。 七月全店只交了12台车的钥匙,公司贴钱补贴的咖啡机倒是每天消耗三包咖啡豆。
售后部门压力山大。 山东车主李先生的新车充电故障,维修等了17天。 期间客服三次承诺代步车都没兑现,他在投诉帖里写道:“北汽的服务配不上它的价格。 ”这样的评价在各大平台比比皆是,品牌口碑陷入恶性循环。
资金链警报已经拉响。 账上32亿净资产,还不够覆盖半年的亏损额。 要是继续这个烧钱速度,到年底就可能触及退市风险警示线。 财务总监每周都在催各事业部压缩预算,研发要钱搞新平台,营销要钱投综艺冠名,采购要钱囤电池处处都是吞金兽。
降价策略的后遗症开始发作。 上海浦东的二手车市场里,挂牌三个月的极狐阿尔法T只卖到原价六折。 车商老张叼着烟说:“新车都降8万了,二手不骨折谁要? ”保值率崩盘的消息在车主群疯传,又反过来压制了新车销售。
北汽蓝谷的车间里,生产线正为享界S9T的上市开足马力。 仓库管理员发现个怪现象:供应商的送货频次在降低,有些零件从月结改成现款现货。 供应链的微妙变化,往往比财报更早预示危机。
全部评论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