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白天跑客,晚上帮忙装货。
这段时间,很多人都注意到,明明挺正常的公交车,一觉醒来竟变成了“货车”。一些公交线路不仅跑载客,还开始搞起送快递的业务,真是让人大跌眼镜。
或许很多网友会疑惑,明明是正常的公交车,怎么会承担这么多任务呢?其实,这背后也反映出公交公司面临停运甚至倒闭的风险。
别觉得这事不可能,就在前段时间,河北保定那边搞了一场大规模的公交停运,打工人们赶不上上班,火车站也等不到车,村民们进不了城,本来只十几分钟的公交,结果得等一两个小时才有车。
实际上,近几年公交行业逐渐没落得挺明显,甚至还出现一年亏损四千万的情况,搞得不少城市的公交线路不得不暂停运营。
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本该顺畅的公交行业变得这么难熬呢?难道我们每天出门依赖的公交车真要从城市里退出舞台了吗?
公交车面临的困境
还记得那会儿,公交车几乎成了大家出门的首选,不光票价实惠,还能在冬天暖暖和和,夏天凉快透心,真是深得居民们的喜爱呀。
尤其在20世纪末那些交通不太便利的时期,大家出行基本靠公共交通,乡镇公交车几乎就是通往城市的唯一渠道。
那会儿,公交车上挤满了乘客成了常事,学生们和上班族夹杂在一起,一开车门就有人拼命挤进去,也有人急急忙忙地挤出去,为了抢座位甚至有打架的事发生。
不过,现在的公交行业正走入了寒冷期,曾经的繁盛不复存在,只剩下一片凋敝。
本来挺正常的公交车,为啥会停运呢?保定公交公司解释说,从2020年开始,公交的客流大幅减少,收入只够正常经营的三成左右,搞的运营都挺吃紧的。
除了保定公交之外,像商丘、濮阳这些城市,也因为资金紧张,运营难以为继,不得不暂停服务。
自2015年起,城市公交的乘客量就不断在缩水,平均每年减少大概2.8%左右。到疫情那阵儿,公交车上的人更是直线下降,少得令人咋舌。
这就让公交车不仅挣不到钱,还年年亏得惨兮兮。
你看啊,坐公交的人越来越少了,主要原因除了网约车、地铁线路、共享单车和私家车的兴起之外,公交车自身的一些毛病也是一个大问题,比如走得挺慢,挺让人头疼的。
估计大家坐公交车的时候,经常能看到窗外的电动车快速掠过,心里都挺着急,想下车推推公交車。但要是真的回想一下,十年前,公交车的速度还比现在要快不少。
可是,速度太快也带来了不少交通事故和不佳的乘坐感受。于是,经过深思熟虑后,全国各地的公交公司开始着手改善公交车的运行管理,比如限速措施、礼让斑马线等一些标准规定。
公交车慢了下来,不过我们的生活节奏反而变得更快了,于是乎,很多人选择公交车当作次优的交通方式。这一变化也让公交车不仅赚不到钱,反而年年都在亏钱。
拿北京来说吧,2020年,北京公交公司在买车、运营、维护这些方面花了总共186亿元,不过收入嘛,还真不算太乐观。
公交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票款和广告,2020年,北京市公交的乘客总数达到了20.6亿人次,其中有不少老年人是免费乘车的。
所以,公交的票款收入实在有限,根本支撑不起庞大的开销,就算把广告收入算进去,也还是入不敷出。
2024年的数据显示,国内每公里的单位成本是5.7元,而票款收入只攒了3.2元公里,形成了倒挂局面。运营总开销超过2000亿元,面对这样的局势,公交公司亏损成了习惯。
公交车即使亏损,依然在跑着,这都是靠政府大笔补贴撑起来的,可不管怎么说,亏损的毛病还是摆脱不了。
为了多赚点钱,不少地方的公交公司就想着用“主业加副业”的办法,试图找到能长期搞下去的路子。
求生之路
上海浦东100路把前滩太古里、陆家嘴商圈这些8大商业圈串联起来,日均搭载的乘客数量提高了37%。厦门B2路则采取“火车站-商圈-景区”的三级换乘模式,游客转化率达到了62%。
再说,把公交车变成主题巴士之后,广告的租金涨幅最高达到了三倍,比如上海申花主题巴士,而青岛环太平山线还推出了“乘公交享商户折扣”的活动,带动周边商圈的营业额提升了19%。
全国许多地方不仅开通了“网红”线路的公交车,还出现了用公交车当“婚车”的事例。
到了2025年,枣阳市区的街头,两辆新能源公交车缓缓驶过,车身上贴着大大的红“囍”字,还挂满了五颜六色的气球,气氛喜庆非凡。
车内,新郎胡先生和新娘李女士和亲友们开心聊天,笑声不断。这两辆“公交婚车”让许多路人停下脚步,好奇观看,大家目送着车队远去,纷纷送上衷心的祝福。
新婚夫妇说啊,比起那些排场啦啥的,他们觉得最关键的还是把亲情和爱情传达到位。
公交婚车空间挺大的,亲朋好友都能一块儿乘坐,沿途看到的都是熟悉的街道,这种集体见证的温馨感觉,是豪华车队没办法比的。
除了拉人之外,南京公交又搞起了“快递+公交”的新招,试试这个新玩法。
白天公交车正常载客,到了晚上利用空闲的车辆和线路,把一些线路变成“快递车”,覆盖大概60个站点。这么一来,原本第二天才能到的快递,竟然当晚就能送到,效率提升不少。
这套做法已经推广到郑州、武汉等地,未来还打算把公交场站改成分拣站,进一步推进“交通和物流”结合得更紧密。
这个时候,不免有人会想,既然公交车年年亏损,还得靠国家补贴维持,干脱嘛,干脆就取消算了?
在中国,公交车从来都不只是盈利的生意,它更像是一项对社会负责的公益事业,主要是为了让中低收入人群、普通百姓以及老年人都能平等顺畅地出行,这是一种良心的体现。
虽然现在时代在不断前进,私家车和网约车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,出行变得似乎没那么难了,但对于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,那些票价只有一两块的公交车,依然是他们最主要的出行方式。
全部评论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