扛不住了,总部都卖了!日本日产汽车这事情真不算小。刚刚宣布,他们把总部大楼卖了,买家是来自中国的敏实集团和一个美国财团。这笔交易金额大概是970亿日元,折合人民币快45亿。你说,日产这年怎么了?财报一出来,亏了6709亿日元(大概334亿人民币),这数字摆在那,没法忽略。销量还在下滑,特别是在中国市场——销量掉了大约12.2%,那得多难看。
(日产自己估算,2023年前九个月,国内市场比去年同期少卖了约13万台。)
我刚才翻了翻公司公布的财务报表,亏损主要还得看日元贬值和市场竞争激烈,虽然说,去年单位利润还算可以,但总体利润和现金流像个打了折的老货。现在一边亏钱,一边还得补充现金。你说,像这样公司突然出现凶兆,卖资产算一招自救,挺心酸。
(这也是对于企业熬日子的提醒——不要把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,资产太重,遇到大风就容易崩。)
日产的紧急措施除了卖总部大楼,还启动了Re:Nissan复兴计划。裁员2万人,关7家工厂,目标是今年减少5000亿日元成本。这个时候,不得不说,企业真就像个每日战斗的小战士,谁还会嫌麻烦呢?为了保下一辈子,不得不割舍眼前那些资产证券化的命。
(你们知道么?这笔总部大楼的交易,虽然表面看只是一笔资产买卖,但背后寓意很深。)
交易完成后,日产可以继续在原址办公20年,等于租赁期限还挺长。而且还能分期收回部分租金,短期现金流还算稳妥。我觉得这像个断腕自救的策略。预估到2025财年,这场买卖会给日产带来大约739亿日元(约34亿人民币)的特别利润,算是一笔救急款。
(我还记得,一位熟悉日产的 salesman曾私下说:以为总部买的是个楼,其实是给公司打了个强心针。)
而买家敏实集团,抓住这次机会,既是财务投资,也是战略布局。近年来,敏实不断向产业链上游延伸,搞汽车零部件、模具这些,还在中国建了几个新厂。这次一买,总算在上游多了个前线指挥部。他们想用这次跨越式收购,加快在全球的布局。其实敏实的战略眼光不错,知道在市场的风云变幻中,自己要有弹性。这次能及时切入,明显比靠倒追客户强。
(不过啊,也有人说:这次买总部,可能也是看中未来城市办公的潜力。——不过我觉得,这先放一放,毕竟短期现金流更要紧。)
对比日产卖总部,反观敏实借机展开全球化,真像两条路上的人。日产不得不割舍重资产,偏向短期救急;而敏实这么多年,早就熟练掌握以财撑势的套路。这让我想到,企业不管多大,都要会松绑。特别在这个变化快、成本高、利润薄的行业,别用老固定资产套死自己。
(这里还得问一句:你觉得以后中国汽车产业还能走出去吗? )
企业的灵活应变能力比拼品牌和技术还重要。你看敏实此次布局,不就是在稳现金流,抢先布局吗?可是不少同行还在战术迷茫、战略糊涂,真是被市场整理得服服帖帖。
你们怎么看?未来几年,类似的资产出手还会变多么?还是说,企业未来更会追求轻资产、数字化?我其实挺喜欢这个问题,毕竟,市场的节奏谁都摸不准——也许下一个卖总部的,就是我们想象不到的那家。
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,内容由人工写作,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(AI)工具辅助产生。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、语言润色、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,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。
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,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。 如需引用或转载,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。
全部评论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