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次开着2024款比亚迪宋Pro DMi 110公里超越版,主要跑高速。说实话,高速路上这车挺重的,大概1.7吨左右吧。对比之前开油车,那叫一个轻快,车身的晃动也明显少了,尤其是遇到横风。前几天我去丈母娘家,那条汉江特大桥,真心吃横风。以前开油车感觉像船一样摇晃,虽然风还挺大,但这次开这新车,稳得很。不会有那种要翻过去的感觉。动力方面,还是混动,电机马力不错,纯电跑起来也挺飘。你要是舍得用电,基本上动力都够用,起步、超车都不用担心。这个1.5L的小引擎,主要还是满足城市日常,毕竟高速上拉到120,功率在28千瓦左右,也算中端负荷了。每次想象它发电那一瞬间,心里总觉得怪怪的。发动机不大,可能是厂家觉得这样够用吧。毕竟新能源车,要考虑成本与性能平衡。
这车的声音,真看不上。胎噪和风躁,简直就是噪音快递。佳通轮胎,确实便宜,胎噪大也没办法。即便换了米其林,也免不了会有胎噪,硬朗的底盘和车身隔音本身就差。门框里看到车主拆了些隔音垫子,也就能理解厂家的做工取舍了。说回来,发动机舱的隔音还算可以,保留一些隔音棉,稍微好点。这个设计其实挺直白的——硬核耐用,省钱也实用(这段先按下不表)。
关于乘坐舒适性嘛,真不咋样。底盘硬,过减速带,后排直接颠簸得厉害。用我朋友的话说,这是运动风格的硬派悬挂,听着像个叫兽似的。其实就是硬!硬得让人觉得,路面细微的震感都能直接传到背后那一排。跟秦plus差不多,坐过网约车都知道那种感觉。这个价格的车,舒适性原本就打了折,反正我也不是来看舒适的,能安全到家就不错。
安全性方面,倒是能硬着头皮聊聊。重嘛,能特大特重,开长途很有安全感。横风大时,有的车会晃得跟要翻似的,但这台就稳得很。除此之外,自动辅助也还算实用。尤其是这个车的车道偏离预警,没事就提醒你,刚开始觉得挺烦,转念一想,比起意外撞个墙,有警告总是好的。老婆刚考完驾照,车道偏移提醒、方向盘振动,给她明显的安全感。
我还翻了下自己的行车笔记。高速上,这车的百公里油耗估计在7L左右,是个合理区间(这估算没那么精确,感觉就是这个样子吧)。要说保值率,混动车毕竟在二手市场上还算有点香,但你想像中那样,能跑到几万公里还不掉价?其实还真不好说。最近听朋友说,有人开了两年,车子还是值个5折左右吧,实在不算高,毕竟新能源车折旧快。
忽然想到:你们有没有注意到,很多车都有个细节,都舍不得用隔音材料?即便是高端车,车内噪音也没有想象中的安静。毕竟这是一个性价比导向的车,成本拿捏得很紧。那句话怎么说来着?省钱的牺牲了点静音和舒适。我还记得我朋友说:隔音不好,胎噪和风躁在高速上特别明显。就算你给轮胎换了米其林,效果也有限(至少噪音会比原厂轮胎少一两分)。
对比这个车的同价位选项,像某些日系或者德系,隔音传说一大截。可惜,像我刚才说的,这车有点鸡肋的地方在这里:外观和内部设计都硬挺中规中矩,没有那么多炫酷的细节。唯一能说的就是安全配置实用,倒车影像、盲区监测基本都有,最低配也配了个三目摄像头。这个其实挺重要的,至少可以帮你避免一些低级错误。你每次转弯、倒车,心里总会想:我再小心点,万一撞了咋办。这时候有点智能辅助,总能帮你减点压力。
混动车的优势很明显——动力够用,油耗还能控制得住。尤其是在城市里跑,电动帮忙,油耗可能拉到6-7L/百公里,还是挺不错的。问题在高速,特别长时间用电时,电池储电有限,续航会变得敏感。尤其是我这种大油腻惯了的人,突然用纯电,容易激发我还能不能用这电?的疑问。
那你们是否也遇到过这种情况?假如你开个不算特别省油的车,又要稳定高速,厂家的设计会不会考虑到这个平衡点?我猜没有,反正我试过,有时候感觉够用就行。尤其考虑到这个车型采用的低成本策略,能用就好,不必计较太多。
啊,差点忘了,什么时候你们会觉得,整台车的硬核感到够用到令人满意?还是说,总觉得舒适性才是刚需?不过这个价位的新能源车,能有这个安全表现和动力表现,算不得差。就是胎噪和隔音,确实挺让人生气的,也容易让人在高速上考虑人生。你们会不会觉得,未来出门,除了安全和油耗,静音才是真正的刚需?这也许才是车子最实际的问题所在。
好了,这车也算是我这个行业人的一点体会。有点小碎碎念,也算是给大家做个参考吧。你们的盼头是什么?还是说,等下一款能静音精好的车,咱们再聊~~~
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,内容由人工完成,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(AI)工具辅助生成。AI在资料整理、语言润色、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,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。
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,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。若需引用或转载,请注明出处与作者。
全部评论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