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东资本入局,高合汽车复活之路仍存变数

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:江苏盐城的悦达起亚工厂里,沉寂了一年多的生产线重新亮起指示灯,工程师们正调试着智能化设备——这本该是高合汽车复工复产的倒计时画面。这家曾以“国产电动迈巴赫”惊艳市场的品牌,在中东资本注入后似乎触到了重启按钮。然而,当我们将目光聚焦到这场备受瞩目的“复活计划”时,一个关键细节浮出水面:那笔承载着复工希望的6亿美元战略投资,至今仍未完成首笔款项的支付。

今年5月成立的江苏高合汽车有限公司,标志着国际资本与本土车企的创新合作模式。由EV Electra Ltd控股69.8%的新架构,为高合注入了国际化基因。在技术层面,工厂改造计划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:1796万元的智能化绿色升级工程已启动,目标在今年10月完成。原有年产15万辆的产能规划中,清晰划分了X(3.75万/年)、Y(3.75万/年)、Z(7.5万/年)三款主力车型的生产配额,显示出对产品矩阵的持续深耕。

中东资本入局,高合汽车复活之路仍存变数-有驾

更值得关注的是供应链体系的唤醒进程。据行业信息显示,今年4月起,高合已启动对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的复工问询,系统梳理配件供应周期和债务解决方案。在人才储备方面,面向老员工的回流计划同步展开,这些曾参与打造过HiPhi X/Y/Z系列的专业团队,将成为技术复产的重要保障。位于盐城的制造基地具备天然优势:成熟的汽车产业链集群和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,为快速复产提供了土壤。

中东资本入局,高合汽车复活之路仍存变数-有驾

当我们审视高合的技术遗产,其产品力仍具闪光点。旗舰车型HiPhi Y搭载的传感系统包含1颗激光雷达、11摄像头及多重感知硬件,硬件配置保持主流水平。设计语言上独特的展翼门和灯光交互系统,曾收获“最酷国产电车”的用户评价。这些积淀为品牌重启保留了珍贵的用户认知度和技术资产。

中东资本入局,高合汽车复活之路仍存变数-有驾

复工路线图描绘了务实的目标:今年计划通过2万台出口车型打开国际市场。这与投资方EV Electra承诺的三年10万辆海外订单形成战略呼应。在国际化布局中,高合三款车型已登陆合作方官网,预示着全球化销售的雏形。这种“技术在中国,市场在全球”的双循环模式,展现了新战略的差异化思路。

目前复工进程正处于关键阶段。债权人协调作为资金释放的前置条件,已有11家机构签署支持函。国际投资者明确表达了继续推进合作的意愿,强调资金到位与复工准备的同步性。在技术准备方面,工厂车间已进入产线调试状态,只要资金链顺利衔接,制造体系可快速响应复产需求。

这场跨界合作折射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新趋势:国际资本与中国智造的深度融合。高合的技术积淀遇上中东资本的全球化视野,正在探索一条“技术出海”的创新路径。尽管当前面临阶段性协调工作,但盐城工厂里的设备指示灯仍在持续闪烁——它们等待着为这个曾定义国产豪华电车的品牌,重新注入澎湃动力。当资金通道最终打通,这些准备就绪的智能化产线,或将书写中国新能源逆境重生的新叙事。

0

全部评论 (0)
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