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4万辆库存压顶,汽车经销商的生死转型!

当前汽车经销商正面临严峻的库存压力。

数据显示,2025年9月全国汽车库存总量已达304万辆,尽管库存系数1.35低于警戒线,但库存预警指数连续多月高于50%荣枯线,显示超过半数经销商面临销售不及预期的压力。

304万辆库存压顶,汽车经销商的生死转型!-有驾

资金链严重承压,以每辆车15万元计算,304万辆库存占用资金超4560亿元,经销商为回笼资金被迫亏本销售。在这个过程中,经销商亏损面扩大,2025年上半年行业亏损比例升至52.6%,仅29.9%经销商实现盈利,价格倒挂现象波及74.4%的经销商,其中43.6%的倒挂幅度超过15%。

因为库存问题,导致大面积亏损,愈发成为经销商无法逃避的挑战。有的因此大打降价促销牌以换资金链健康;有的选择渠道转型如轻资产运营;有的选择转投其他品牌试试运气;有的扛不住压力的只能退网消亡。

经销商陷入"降价-亏损-再降价"恶性循环。

陷入恶性循环

数据显示,2024年,全国超4400家4S店退网,相当于每天消失12家门店。行业亏损比例超过五成,4S店规模自2021年首次出现负增长。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汽车经销商库存调查结果,2025年9月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.35,环比上升3%。虽然这一数值仍低于1.5的警戒线,但全国库存总量已达304万辆,较8月增加约10万辆。

304万辆库存压顶,汽车经销商的生死转型!-有驾

9月份库存系数上升,和金九银十销售旺季、开学季、婚庆和秋季车展等多重消费刺激因素下,经销商主动补充库存有着直接关系。但销售端的表现并未完全匹配库存的增加速度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调查显示,超过半数的经销商反馈9月新车销量未能达到预期目标。

需要注意的是,不同品牌的库存情况存在明显差异。9月份,高端豪华和进口品牌的库存系数环比下降,而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的库存系数则环比上升。其中,高端豪华和进口品牌库存系数为1.42,环比下降4.1%;合资品牌库存系数为1.38,环比上升7.8%;自主品牌库存系数为1.32,环比上升1.5%。

这种分化可能与不同品牌的目标消费群体购车习惯、产品竞争力及对市场政策的敏感度不同有关。

从车企角度来看,为争夺市场,设定了激进的两位数年销量增长目标。然而,中国车市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,市场增速必然变慢。这种“集体乐观”与“现实骨感”的落差,导致供给远超有效需求,压力最终通过产业链传递到了经销商环节。

304万辆库存压顶,汽车经销商的生死转型!-有驾

这种目标与市场的脱节,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,将整个行业拖入了一种恶性循环。为了消化库存、换取现金流,车企和经销商不得不持续进行大幅降价促销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指出,无序的“价格战”严重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。主机厂的产销压力最终会直接传递给经销商,导致经销商库存高企。为求生存,经销商只能陷入更残酷的价格战,形成恶性循环,严重冲击整个汽车流通体系的健康。

重新定位角色

当前汽车经销商面临的库存压力、客流量下滑等挑战,本质上是行业正处于一场深刻结构性变革的直观体现。

304万辆库存压顶,汽车经销商的生死转型!-有驾

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正在从根本上重塑市场格局,这直接加剧了传统燃油车的库存压力。2025年9月,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已逼近50%,意味着每卖出两辆新车,就有一辆是新能源车。这种结构性转变导致传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被快速挤压。有机构预测,到2030年,中国市场燃油车的份额可能降至31%左右。消费政策的定向驱动,国家层面的“以旧换新”等政策,显著拉动了增换购需求,而这类需求又高度倾向于新能源汽车。数据显示,有近70%的私人购车用户是“以旧换新”的受益者,并且其中超过60%的消费者在换购时选择了新能源汽车,这直接分流了传统燃油车的客源。

目前,行业竞争正从“价格战”转向以智能化、电动化为核心的“价值战”。当车企纷纷将AI大模型、高级别智驾功能作为新卖点,并下放到更亲民的车型时,许多消费者会推迟购车决策,期待更成熟、更具性价比的技术产品。

304万辆库存压顶,汽车经销商的生死转型!-有驾

消费者的购车习惯和决策逻辑正在发生变化,导致传统4S店的经营模式正在经历考验。最直接的例子是,以前消费者买车都是到店体验,而现在,消费者在家里就已经通过网站平台完成了大量信息搜集和车型对比。他们的购车决策不再高度依赖销售人员的现场介绍,再加上传统销售方式的价格不透明,这使得进店客流的有效性和转化率自然下降。

面对这样的变化,经销商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。在新车销售利润变薄的大趋势下,经销商需要将经营重心从销售向高质量的售后服务、二手车、金融保险等衍生业务转移,构建更健康的盈利模式。同时,经销商需要更主动地“走出去”,深耕本地社区,并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精细化的用户关系管理,从“坐商”转变为“行商”;经销商还需要结合本地市场实际需求,更精准地向主机厂反馈信息,争取更合理的库存结构和灵活的调整机制,避免陷入“为清库存而恶性降价”的循环。

百姓评车

当前汽车经销商所面临的库存高压与大面积亏损,绝非短期市场波动所致,而是汽车产业从产品技术、消费习惯到商业模式结构性变革的集中体现。然而,挑战中也孕育着新机。头部经销商集团已展开多维自救,如中升控股部分门店改投新能源,永达汽车切入电池养护赛道,德众汽车发力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业务等。

这些尝试表明,经销商正从“单一卖车”向“汽车生态服务商”转型。

0

全部评论 (0)
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