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60万日元! 比亚迪造了辆“日本特供车”,侧滑门+方盒子造型,专攻东京小巷!
东京涩谷的街头,一辆贴着伪装贴纸的方盒子小车正在狭窄的巷子里灵巧穿梭。 后排侧滑门“唰”地打开,穿着西装的白领侧身下车,刚好避开身后疾驰而过的自行车。 这不是铃木也不是大发,而是比亚迪为日本量身定制的纯电K-Car260万日元(约12.95万元人民币)的定价,直接插进日本国民车的腹地。
方头方脑的造型像被尺子量过:车长卡在3.4米,宽度压到1.48米,高度不超过2米,严丝合缝地塞进日本政府划定的K-Car框架里。 封闭式前脸配上双层日行灯,转向灯就藏在这道灯带里,亮起时像眨了下眼。
那扇侧滑门。 滑轨紧贴后轮眉上方,轻轻一拉,车门无声滑开,不到半米的空隙就能上下车。 东京的机械式立体停车场里,车主再也不用蜷着身子挤进驾驶座车窗下沿被提到车身正中,1米8的高个子坐进去,头顶还能空出一拳。
掀开后备箱盖,竖向尾灯组亮起,后雨刷悄悄藏在玻璃顶端。 后排隐私玻璃从外面看黑黢黢的,里面却能看清街角便利店的招牌。 小尺寸轮毂只有锅盖大,却让车身显得更敦实,活脱脱从漫画里开出来的通勤神器。
20度电的电池包藏在底盘下,WLTC续航标着180公里。 东京主妇山田女士算过账:送孩子上学、去超市采购、周末探望父母,每周充电两次足够。 热泵空调在北海道零下的早晨也能快速吹出暖风,100千瓦快充插上,吃碗拉面的时间电量就从30%跳到80%。
日产4S店的销售松本盯着电脑屏幕皱眉。 店里最走量的Sakura起价253万日元,同样20度电、180公里续航,快充功率只有40千瓦。 比亚迪的配置表上还多了一行小字:全系标配L2级辅助驾驶,自动跟车功能能应付名古屋高速的堵车长龙。
长泽雅美的笑脸突然出现在涩谷十字路口的巨幕广告屏上。 “也许还不错,比亚迪! ”这句广告词随着国民女星的笑容钻进日本人的脑海。 去年4月广告上线后,比亚迪门店的客流暴涨86%,海豹单月订单冲上400辆。 现在路过新宿的比亚迪展厅,总能看到主妇们围着销售问:“那辆侧滑门小车什么时候能订? ”
大阪港的滚装船正在装运比亚迪海豚。 这些车刚从深圳产线下来,两周后就会出现在福冈的4S店。 而K-Car的生产线已经准备就绪,明年它将取代海豚,成为登陆日本的主力军。
日本轻型车市场每年170万辆的蛋糕,35%的份额被K-Car牢牢把持。 当德国车在美国车折戟的地方苦守16万辆年销量时,比亚迪把战车直接开进了本土品牌的禁区。 铃木社长公开表态“欢迎入局”,东京电力公司的工程师私下嘀咕:比亚迪正在游说议会,想把中国充电标准悄悄写进东京的充电桩规范里。
横滨的比亚迪研发中心里,中国工程师和日本同事挤在油泥模型前争论。 日方坚持保留机械手刹“这是驾驶仪式感! ”中方指着图纸上的电子按键:“省出5厘米储物空间不香吗? ”最后折中方案是:高配用电子刹,低配留着手刹杆。
神奈川的试车场,伪装车正在做最后测试。 100公里时速过弯时,后轮眉上方的滑轨纹丝不动。 总工程师翻出三年前的笔记本,上面记着京都公交公司的反馈:“比亚迪巴士的侧滑门用了九年没异响”。
全部评论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