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新能源市场里最热闹的事,莫过于吉利星愿把比亚迪海鸥给“拉下马”。7月份的销量榜单一出来,星愿卖了4.4万辆,再次超越海鸥的2.29万辆,连续四个月站在前头。要知道,海鸥可是比亚迪的王牌,上市两年多就突破百万辆,堪称纯电小车里的“神车”,如今风头被压,这背后的故事挺值得聊。
先看数据。海鸥从4月的3.4万辆跌到7月的2.29万辆,短短几个月丢掉1.1万辆。星愿则稳步上扬,从3.6万辆涨到4.4万辆,累计多卖了2.1万辆。别小看这点差距,小型纯电车本就走量,销量变化能直接说明消费者心态在转向。
我试过身边朋友的海鸥和星愿,说句实话,海鸥的优势是皮实耐用、能耗低,城市代步非常合适。但星愿更大,后排空间多出来那一拳,坐着就舒服些,关键价格没差多少,配置上还多点花活。很多人算账时就想:“既然都是电动小车,干嘛不买个更划算的?”这其实解释了星愿的销量曲线。
这也揭开了一个更大的格局:吉利和比亚迪的全面对抗。星愿冲击海鸥,星舰7对标宋,星耀8直接叫板汉,最新的银河A7更是直怼秦L DM-i。套路都一样:尺寸大一点、配置多一点、价格压一点。换句话说,吉利是在用“同质化+价格优势”快速吸走比亚迪的客户群。
不过,星愿现在风光,也不能说它已经站稳。因为新能源车的竞争正在进入“第二回合”——智能化。车机、智驾已经逐渐成为购车的核心考量。比亚迪在推所谓“全民智驾”,哪怕入门级车也逐步配上高阶辅助,这对消费者吸引力很大。而吉利虽然在智能座舱上有一定积累,但智驾体验还不是强项,这会是它接下来必须补的短板。
再放大镜看海外。国内内卷得刀刀见血,大家都盯着国际市场。吉利上半年出口18.4万辆,同比还下滑8%,新能源占比仅22%。反观比亚迪,上半年海外卖了47.2万辆,同比暴涨132%,比去年全年还多。谁是真正的“全球玩家”,差距一目了然。吉利在海外市场的存在感,远没国内这么强。
所以,这场“星愿vs海鸥”的胜负,并不是终点,而只是吉利挑战比亚迪的一个小缩影。国内市场,吉利靠银河系列确实把比亚迪逼得紧张;但在智能化和全球化这两条赛道上,它还差点火候。
我的观点是:星愿的胜出说明比亚迪不再是“无敌”的神话,竞争让市场变得更健康。但新能源车企最终拼的不是单点爆款,而是体系能力。比亚迪凭借电池、供应链、海外渠道有厚实护城河;吉利如果真想把挑战持续下去,就得在智能化体验和全球布局上拿出硬实力。
一句话总结:星愿这波,更像是打出了一记漂亮的“先手棋”,赢得了眼球和口碑;但整盘棋局才刚开局,吉利和比亚迪的真正较量,才刚开始。
全部评论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