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看这年就快到头了,辛苦忙碌了一整年,很多人手头也宽裕了些,琢磨着是不是该给家里添置一辆新车,或者把开了多年的老伙计给换一换。
过去咱们总听人说,年底是买车的好时候,经销商为了完成销售任务,冲业绩,往往会给出不小的优惠,所以很多人都抱着“再等等”的心态,希望能在年底捡个大便宜。
但是,今年的汽车市场,情况似乎有些不一样了,过去那些“等等党总能胜利”的老经验,现在可能不太管用了。
如果您正计划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买车,那还真有几个问题得提前想明白,不然一不小心,可能就没赶上好时候,甚至还多花了冤枉钱。
首先,咱们得聊聊大家最关心的价格问题。
过去几年,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市场,价格波动得厉害,今天买的车,可能明天就官降一两万,这让很多已经买了车的朋友感觉自己像是被割了“韭菜”,而没买车的朋友呢,就更加坚定了持币观望的决心,总觉得只要自己有耐心,就一定能等到一个更低的价格。
这种心态完全可以理解,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。
但是,到了2024年的年底,这个情况可能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了。
简单来说,就是别再一门心思地指望车价会像以前那样大幅度跳水了。
原因其实很简单,这背后牵扯到一个重要的国家政策,那就是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减免。
按照目前的规定,这个优惠政策到2025年底就会有比较大的调整,补贴力度会减弱。
您可能会想,那不是得到2026年车企压力更大,降价会更狠吗?
其实不然。
车企们都精明得很,他们已经在为两年后的市场做打算了。
等国家的补贴退坡后,为了继续吸引消费者,车企们很可能会自己掏腰包,推出所谓的“厂家限时购置税补贴”之类的促销活动。
要想有空间搞这种活动,前提就是现在的官方指导价不能降得太低,得给自己未来的“优惠”留出足够的利润空间。
所以,现在咬住价格,是为了将来能有“放血”的资本。
这一点从今年的“金九银十”就能看出来,往年这个销售旺季,优惠力度都很大,但今年很多品牌,即便是把所有优惠都算上,也就便宜个两三千块钱,跟以前动辄上万的降幅完全没法比。
这其实就是一个信号,说明现在的车价已经挤掉了大部分水分,接近成本了,再想有大的降价空间,非常困难。
其次,如果您家里人多,正在考虑买一辆六座的SUV,那我建议您先别着急做决定,可以稍微再观望一下。
倒不是说现在市面上的车不好,比如像吉利银河M9这样的车型产品力也很强,而是因为真正有实力搅动这个市场的“重量级选手”还没正式登场。
汽车市场就是这样,一旦有强有力的新竞争者加入,就很容易引发一轮新的价格调整。
目前来看,奇瑞的风云T11和小鹏即将推出的一款新车,都对这个细分市场虎视眈眈。
拿风云T11来说,从目前透露的信息看,它在空间、配置和电池容量上都很有优势,是个实打实的“狠角色”。
这样的新车一旦上市,为了打开市场,抢占份额,在定价上必然会非常有诚意,很有可能会给出一个让现有车型感到巨大压力的价格。
到那个时候,不仅是它的直接竞争对手,甚至整个六座SUV市场的价格体系都可能被重新洗牌。
所以,现在急着下单,很可能就错过了后面更优惠的选择,不妨再多给市场一点时间,看看新玩家会带来什么样的惊喜。
再来说说选车时的一个常见纠结:同样是SUV,到底是买五座还是六座?
很多家庭都是简单地按照家里有几口人来决定,但其实更应该考虑的是您的用车场景。
如果您的家庭是三到四口人,车子主要是用于上下班通勤,周末在城市周边短途转转,那么一辆“大五座”SUV其实是更实用、更舒适的选择,后备箱空间也更完整。
但如果您有频繁的长途出行需求,比如经常要回老家,或者喜欢带着家人自驾游,那么六座SUV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。
它的第二排是两个独立的座椅,舒适性远超五座的后排,长途乘坐不累人,第三排虽然不常用,但关键时刻能应急,也能让家人在旅途中获得更好的休息。
当然,选择六座车也有个前提,就是您得有足够大的停车位,因为这类车通常车长都超过五米,对停车和驾驶技术都是个不小的考验。
还有一个在看车时很容易被忽略,但又直接影响乘坐舒适性的细节,那就是座椅的坐垫长度。
现在的新能源车企特别喜欢在轴距上做文章,十几万的车轴距就能做到两米八以上,数据非常漂亮,看起来后排腿部空间大得能翘二郎腿。
很多人试坐的时候也觉得腿前面很宽敞,但开久了或者坐久了就觉得不舒服,总感觉哪里不对劲。
问题就出在坐垫上。
为了营造出腿部空间大的“假象”,有些厂家会悄悄地把后排的坐垫做短。
这样一来,虽然你的膝盖离前排座椅远了,但你的大腿大部分是悬空的,得不到足够的支撑。
短时间乘坐可能不明显,一旦坐上一两个小时,疲劳感就会非常强。
所以,我们去体验一辆车,不能只用眼睛看数据,更要用自己的身体去真实感受。
坐到后排,把身体完全靠在椅背上,感觉一下坐垫能不能稳稳地托住你的大腿,这远比腿部空间有几拳几指重要得多。
说到亲身体验,这就引出了下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:买车一定要自己去试,不要完全听信别人的说法。
现在网络太发达了,关于一辆车的评价,可以说是铺天盖地,有捧上天的,也有踩到泥里的,很容易让人看得眼花缭乱,无所适从。
但别人的感受终究是别人的,每个人的需求、驾驶习惯和身材都不一样,对车的评价自然也千差万别。
比如说,有人觉得一款车悬挂硬,开起来颠,但你可能就喜欢这种路感清晰的驾驶感;有人抱怨车机系统复杂,但你可能就是个电子产品爱好者,觉得功能丰富才好玩。
所以,不要从别人的嘴里去了解一辆为你自己服务的车。
多花点时间,把你备选清单里的几款车都去预约试乘试驾,带上家人一起去感受,开一开,坐一坐,摸一摸,只有经过全方位的亲身体验,你才能知道哪辆车是真正适合你的。
还有一些小细节也需要留意,比如车辆的初次登记日期和保险生效日期。
正常情况下,这两个日期应该是一致的,或者只相差一两天。
但如果这个时间差得比较多,比如跨了月甚至跨了年,那您就要小心了,这可能意味着这是一辆库存车。
这不仅会影响车辆本身的状况,还可能在第二年续保时,因为这两个日期不一致,导致保费计算出现问题,或者在理赔时产生不必要的纠纷。
最后,我们还要聊一聊配置的选择问题。
现在的车,配置是越来越高,功能也越来越复杂,很多人买车都想“一步到位”,觉得什么功能都得有,好像“我可以不用,但你不能没有”。
于是,顶配车型上那些听起来高大上的功能,比如四驱系统、城市领航辅助驾驶、大容量电池包等等,都成了追求的目标。
但我们真的需要为这些可能一年也用不了几次的功能,多花上好几万块钱吗?
在购买之前,我们不妨冷静地问问自己:我生活的城市路况,真的需要四驱吗?
我每天上下班堵车,那个高级的自动驾驶功能有用武之地吗?
理性消费,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配置,避免功能过剩,才能把钱花在刀刃上,买到一辆既满意又划算的车。
全部评论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