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变速箱崛起,吉利双离合碾压爱信8AT,更平顺更省油

在咱们如今的汽车市场里,流传着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。

很多朋友在选择吉利或者领克这些国产品牌的高端车型时,心里总有一个坎,那就是变速箱。

不少人宁愿多花上两三万块钱,也要选择那个听起来就“高大上”的、搭载了日本爱信8AT变速箱的版本。

在很多人长久以来的观念里,爱信的AT变速箱,尤其是挡位越多的,就代表着技术的先进和品质的保证。

国产变速箱崛起,吉利双离合碾压爱信8AT,更平顺更省油-有驾

然而,一个出人意料的现实却摆在了大家面前:许多车主在实际使用后发现,那个价格更便宜、搭载吉利自研七速湿式双离合的车型,无论是在日常驾驶的平顺性上,还是在加油站里实打实的油耗表现上,竟然都反超了那个备受推崇的爱信8AT版本。

这可不是个别案例或者凭空感觉,而是有实实在在的数据支撑的。

我们就拿吉利星越L这款热门车来举个例子。

在车身重量几乎完全相同的情况下,搭载吉利自家七速双离合的版本,经过大量车主反馈和专业测试,百公里综合油耗大约在10升左右。

而那个让消费者多掏了钱的爱信8AT版本,百公里综合油耗却常常高达11.6升,甚至更高。

这一来一回,百公里就差出了将近1.5升的油。

可能有人觉得这点差距不算什么,但咱们把账算细一点就明白了。

按照现在95号汽油每升8块钱来计算,一年开两万公里的话,双离合版本的车主就能比爱信8AT版本的车主省下超过2400块钱的油费。

这笔钱,足够一家人出去好好吃几顿大餐,或者给车子做几次高品质的保养了。

面对这样清晰的对比,很多人心里都开始犯嘀咕: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?

难道我们一直以来深信不疑的“进口的就是好”的观念,开始动摇了吗?

国产变速箱崛起,吉利双离合碾压爱信8AT,更平顺更省油-有驾

要弄清楚这个问题,我们得先从变速箱最核心的工作原理说起,也就是它的传动效率。

爱信8AT之所以在油耗上不占优势,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它采用了一种叫做“液力变矩器”的结构来传递动力。

我们可以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来理解它:想象一下,你拿两个风扇,面对面放着,一个通电拼命转(代表发动机),想用吹出的风去带动另一个不通电的风扇转起来(代表车轮)。

这种靠液体(在变速箱里是油)作为媒介的连接,就是一种“软连接”。

它的好处是起步的时候很柔和,能过滤掉一些冲击和振动,但缺点也同样致命,那就是能量损失太大了。

发动机输出的动力,在经过这个“吹风”的过程后,有相当一部分就白白消耗掉了,真正传递到车轮上的动力打了不小的折扣。

根据行业内的公开数据,爱信8AT的综合传动效率大约在82%到85%之间,也就是说,有将近五分之一的动力,在传递过程中无声无息地溜走了,变成了没用的热量。

相比之下,吉利这套七速湿式双离合的原理就直接多了。

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是两个手动挡变速箱的巧妙结合,由一套聪明的电脑系统来控制。

它的动力传递是靠离合器片和齿轮直接咬合在一起,是实打实的“硬连接”。

这就好比两个人传递力量,不是隔空推掌,而是双手紧紧握在一起,力量的传递几乎是无损的。

国产变速箱崛起,吉利双离合碾压爱信8AT,更平顺更省油-有驾

所以,吉利这套双离合的传动效率能够轻松超过95%,发动机产生的动力,绝大部分都能扎扎实实地作用在驱动车辆前进上。

这在物理层面,本身就是一种效率上的碾压。

效率高,自然就省油。

而且,在换挡速度上,双离合的优势更加明显,因为它总能预先把下一个要用的挡位准备好,整个换挡过程快到0.2秒就能完成,几乎感觉不到动力的中断。

而爱信8AT每次换挡,都要经历一套复杂的内部流程,动力迟滞感相对会更明显一些。

当然,一个变速箱好不好用,光看硬件结构还不够,软件层面的调校和匹配同样至关重要。

这恰恰是吉利能够实现反超的另一个核心秘诀。

爱信虽然是全球顶级的变速箱供应商,但它隶属于丰田集团。

它卖给吉利这样的其他车企的,更多时候像是一个功能固定的“黑盒子”。

也就是说,吉利只能拿到硬件,但最核心的、控制变速箱如何换挡的底层软件代码,爱信是不会开放的。

这就给吉利自己的发动机工程师出了个难题,他们无法让发动机和这个外来的变速箱进行最深度、最默契的“对话”,匹配工作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,很难达到天衣无缝的境界。

而吉利自研的双离合就不一样了,这完全是自家的“亲儿子”。

国产变速箱崛起,吉利双离合碾压爱信8AT,更平顺更省油-有驾

从离合器摩擦片用什么材质,到变速箱控制电脑里的每一行程序代码,吉利都拥有百分之百的自主权。

这就意味着,工程师们可以根据发动机的脾气和特性,进行点对点的精细化调校。

更重要的是,他们能够针对我们中国特有的、走走停停的拥堵路况,专门开发出一套“拥堵蠕行模式”。

通过对离合器结合与分离的毫秒级精准控制,极大地改善了过去双离合在低速跟车时容易出现的顿挫感,让驾驶体验变得非常顺滑。

这是那些远在海外的供应商很难为单一市场做到的深度定制。

市场的反馈也印证了这一点,比如同样是高端车型,搭载爱信8AT的领克09月销量常常在千台级别,而搭载自家双离合的吉利星瑞,却能稳定地月销过万,消费者的选择已经说明了一切。

说到这里,肯定有朋友会担心双离合的可靠性问题。

确实,早年间一些品牌使用的干式双离合因为散热问题,给消费者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。

但吉利从一开始就选择了技术更复杂、成本也更高的湿式双离合路线。

所谓的“湿式”,就是将离合器片浸泡在专用的冷却油液里工作,从根本上解决了过热的风险。

为了保证长期的耐用性,吉利在研发和测试上投入了巨大的心血。

国产变速箱崛起,吉利双离合碾压爱信8AT,更平顺更省油-有驾

比如,它的变速箱设计寿命就直接对标爱信AT,达到了30万公里。

在内部的台架测试中,验证寿命里程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5万公里,这远远超过了欧美国家24万公里的行业标准。

每一台变速箱在量产前,都要经历连续2000小时不间断的极限工况考验。

这种近乎苛刻的验证,就是为了确保交到消费者手中的产品,是足够稳定可靠的。

回顾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,核心技术一直是我们想要突破的难关。

在AT变速箱领域,日本和德国的巨头们用层层叠叠的专利技术,构筑了难以逾越的壁垒。

我们并非没有尝试过,比如山东盛瑞就曾研发出国产8AT,但最终因为顿挫、漏油等品质问题,没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。

吉利选择的道路,则是一种更为聪明的“换道超车”。

既然AT这条路被堵死了,那就在双离合这个新兴的赛道上集中力量,实现技术突围。

如今看来,这条路不仅走通了,而且走得非常成功。

当丰田凯美瑞、沃尔沃XC60这些使用爱信8AT的车型也开始被用户抱怨“低速顿挫”和“共振”问题时,吉利的双离合却在平顺性上赢得了口碑。

当丰田还在部分入门车型上使用老旧的6AT时,吉利已经用上了传动效率足以媲美宝马同款变速箱的先进产品。

最终,是市场和消费者用自己的钱包投了票。

当我们的国产品牌不再需要仰人鼻息,能够拿出在性能、品质和成本上都更具优势的核心部件时,过去那种对“进口”的盲目信仰,自然也就随之瓦解了。

这背后,是中国汽车制造业从跟跑到并跑,乃至在部分领域实现领跑的真实写照。

0

全部评论 (0)
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