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的合肥,午后的阳光让蔚来门店的玻璃柜台反射出一层金属光泽。我的职业习惯是先环顾四周,寻找那些不起眼但却能说话的细节。王安田背着双肩包在展车旁踱步,远远看,他和身旁的小米汽车海报一样显得有点“不入流”:一边是写着“年轻人的第一辆电动轿跑”的醒目的宣传语,一边是面露犹豫的年轻人。营销语言和现实决定,就这样在这间门店里短暂交锋。
我注意到他左手捏着一份车型参数表,右手在手机上反复计算着什么。大概率是车贷利率和每月还款。墙上巨幅广告写着“0首付,年轻无压力”,但我敢打赌,他的计算结果里并没有“无压力”这三个字。
说实话,“年轻人的第一台车”这个标签,落地的声音越来越响,落地的价格越来越高。每次走进门店,就像参加一场社会学田野调查。每一台新车宣传的都是场景,什么“女生副驾”“电子木鱼”“露营空间”——功能换汤不换药,价格却能从十万出头一路飙到二十五万。年轻人买第一台车的门槛,从五菱宏光MINIEV标价2.88万元的“剁椒鱼头”时代,直接拉升到小米SU7的“科技豪华”车展台;更不用说那些喊出“首购超安全轿车”“预算友好的智驾玩法”的品牌,实际定价时杀疯了,配件和配置如同老母鸡下蛋,一个比一个金贵。
汽车圈的舆论转向了新的战场。2024年大家都在比谁能“卷”出更贵的旗舰,2025年则主攻“首台车”。既然95后购车用户已成为新能源车的生力军,车企们自然把“年轻人刚需”当成了新一轮概念收割机。十万到三十万,都是“年轻人的选择”。只是,这“选择”,得多有钱。
职业久了,看车市的变化就像验尸一样,没什么浪漫,只剩推理和结果。“年轻人的第一台车”其实是一个流动的目标。2020年,是宏光MINIEV那种能遮风挡雨的代步车。2025年,目标变成了电动轿跑、城区智驾、社群打卡、露营出行。汽车产品逻辑被95后改写了,当年我以为车只是工具,现在车企告诉我,车是身份、是社区、是生活方式。
但身份这事,归根结底不是靠宣传语决定的。你以为买了小米SU7就成了“年轻人标配”?你父母当年买桑塔纳时也未必觉得自己OUT。雷军发布会上的那句“年轻人的第一台电动轿跑”,其实跟销售话术里的“一天只要一杯奶茶钱”一样,经不起推敲。现实是:第一台车价格一高,梦想就变得带刺了。
这几年,车圈流行“场景造梦”,什么运动青年、露营自由、科技潮人。一辆车塞下帐篷、自行车和对自由的幻想,把购车变成一种社交仪式。可我处理过的社会新闻告诉我,很多年轻人买下“梦想型”首台车,下一站就遇到“断供型”现实。方浩然买了极氪007,分期还款,却赶上建筑行业寒流——辛辛苦苦还了几期,失业就意味着断供,梦想和车轮一起被拖走了。

玩笑归玩笑,在“零利息三年”“五年低息”“免首付”的金融套路下,销售能把一台车卖得像卖肯德基午餐券,但只要经济环境有波动,车贷断供就和晚点上班一样普遍。那些声称“首购月供压力很低”的宣传词,和尸检报告里的“暂无外伤”一样,看着很美,细查一下,风险全在内部。年轻人买车变成了用未来的钱兑现现在的认同感,只不过故事里热血的主角——有时是自己,有时只是贷款平台。
中国汽车市场的“年轻化”放在B站、抖音、小红书上,很容易变成一场消费狂欢。平均首台车年龄降到30.5岁,00后22岁就能上车,看起来像全民提早奔向新生活,但实际是家庭资源和金融工具堆出来的新现象。比亚迪海鸥销量破几十万,可小米SU7这样的现象级车型也能在3分钟定单破20万。数据好看,故事复杂。
这个市场的变化,不是真的那么高歌猛进。2017到2023年,青年车市终端销量几乎腰斩,市占率也从六成跌到三成多。新势力品牌越发希望绑定“年轻人”,但年轻人不见得愿意用薪水交换一场分期的“拼团人生”。车企想象中的“Z世代购车狂潮”,和实际数据之间,仍隔着一个“现实调味剂”。
平心而论,我倒不觉得年轻人愿意被简单定义。他们要车,但不愿只当抽象的“目标用户”。他们喜欢智能、喜欢社交属性,但绝不会傻乎乎地把薪资压力和贷款风险全都归咎于标签。那些乐道L60、奇瑞iCAR的新款“青年文化车”,卖的都是幻想本身,买单的是现实中的自己。
当然,这些变化未必就是坏事。汽车本身的属性在变,从单纯交通工具,变成了“数码大玩具”。营销天花乱坠,但年轻人心里明白,所谓“第一台车”,有可能是租来的、有可能是分期买的、有可能是爸妈帮忙提的。身份也好,刚需也罢,能“上路”的,永远不是广告语,而是真金白银的付出与选择。
我做这行,见证了无数人的“首购时刻”——有迷茫,有兴奋,有纠结,有一地鸡毛。最后他们大都在生活和营销之间找到自己的平衡。故事的走向没有标准答案,有人把帐篷塞进后备箱,想成为山系青年,没想到加班来了;有人分期买下了理想L7,才知道分期和理想之间还隔着五年每月如约到来的短信提醒。
那么,“年轻人的第一台车”到底是谁定义的?是市场、车企还是自己?在这个越来越贵的赛道上,每一位年轻人都握紧了计算器,也许他们的下一步比谁都清醒。
你还会为“第一台车”设定目标吗?或者说,你希望它替你实现什么?
丢下这个问题,也许会比强调安全配置更有意义——毕竟,谁能真正决定“第一台车”的价格和意义,最终还是那些在展车旁计算月供、在城市里奔波的年轻人。
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,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,请及时告知,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全部评论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