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向全球大量出口丰田本田,自己却只开K-car轻车小跑,靠税收优惠和无车位优势撑市场,日本人生活习惯与节能政策决定了车型选择的差异

日本市场里的车,你说它小、不实用,跟咱们国内的主流认知差挺远。尤其是那些轻自动车(K-Car),又小又窄的,几乎都是排量在660cc以内。可这玩意儿在日本却是绝对主流,街上跑的车里,八成以上都是这个级别的。你想啊,日本人口密集,路窄,地价又贵,买个车连车位都得花不少钱。几个朋友跟我说,他们买K-Car不只是图便宜,重点是政府那套税收优惠,你买660cc以下的车,车检费、路税能便宜一半以上,有的地方停个车,不需要像普通车那样先买车位证明,花费直接砍半。这点对普通工薪阶层,特别是住城市中心的人来说,诱惑力特别大。

你可能会说,那这车动力不差劲吗?老实讲,和咱们常见的1.5L甚至2.0L发动机的车相比,确实没法比,跑高速吃力,且空间限制明显。但日本人的生活惯和用车场景不一样。别说大马力了,很多人开的就是上下班,甚至短距离超市买菜,一天没超过几十公里的路程。甚至还有亲戚抱怨说邻居家那K-Car小得能把车堵住了——但那也没太多焦虑,毕竟在日本,开大型车块头大,不光能感受到油耗压力,税费和维护成本也全都贵得惊人。

日本向全球大量出口丰田本田,自己却只开K-car轻车小跑,靠税收优惠和无车位优势撑市场,日本人生活习惯与节能政策决定了车型选择的差异-有驾

我这不前几天去找车行的老刘聊天,他是修车师傅,跟我说,我们这边一个3箱车的维护费,差不多是K-Car的两倍,你说把那额外花费省下来干啥,都可以多跑几趟旅行了。你说这话是有道理的。可问题来了,日本车企把这些轻小车大量出口到海外市场,尤其是丰田和本田。你看丰田的雅力士飞出去卖得好好的,北美和欧洲对它们有不少需求。这就有点意思了,日本自己市场偏小排量,出口市场拼大排量,感觉像是日本人自己倒腾着舒服的小车,反倒把更能赚钱的大模型放给国外吃。

日本向全球大量出口丰田本田,自己却只开K-car轻车小跑,靠税收优惠和无车位优势撑市场,日本人生活习惯与节能政策决定了车型选择的差异-有驾

我这么说稍微有点大话。因为日本也有不少混动甚至动力强悍的车型卖得不错,比如那款新出的卡罗拉混动,混合动力做得挺成熟。只是相对在他们国内,K-Car占比依旧是王者。等同于国内市场的SUV和紧凑车型,更符合我们的人口分布和生活节奏。日本市场上的轻车也有它不为人知的阴影,比如说事故安全评分不及大型车,真正动手剐蹭起来,小车受伤几率高。虽然政府鼓励,但标准绝不是随便降低安全要求,这是比较双刃剑的地方。

说到这里我还真得稍微纠正一下之前我讲的中国拒绝微型车那句话。说拒绝其实过了些,是市场接受度低得多。比如铃木当年拿K-Car体系推了几款微型车进中国市场,结果销量基本平平,普遍被认为是不实用、不舒适。主要原因还是我们国家的地理环境差异,人口迁移频繁,城镇规划粗糙,很多工作地点离家远,开车的用车需求就是长途、多人、高速性能好。轻小车在这种场景下就显得太挤太累了。顺便提醒大家,铃木几乎都撤场了,除了飞度还在坚持(这个节点的飞度,也算是小排量家轿里少有的能打的)。

还有一件小事,说到车位,日本买车完全不用先搞定车位的门槛让我羡慕。咱国内很多城市,限牌限行,买个车得先找到车位租赁合同,这门槛很高。这跟日本政策轻车无车位限制是个天壤之别。这样一来,日本城市里车主心理负担小多了,能更灵活入手车辆。但我也听过不少在东京打拼的年轻人抱怨,虽然车小,但叠起来的路费和保养费感觉天天在烧钱,感觉没赚到实惠,反正车不能随便停,甚至天天搭地铁更方便。

日本向全球大量出口丰田本田,自己却只开K-car轻车小跑,靠税收优惠和无车位优势撑市场,日本人生活习惯与节能政策决定了车型选择的差异-有驾

说个没细想过的猜测吧。日本人的节能政策得益于资源稀缺和环保意识强烈,促使他们设计出轻量级小车和严苛税制,而正好日本的国土面积小,生活圈密集,靠公共交通也方便。这可能导致日本本田和丰田在设计研发时,核心技术也沿着节能和轻量化走得更远,反过来输出技术给出口车型,形成技术路径上的分化。这只是我估算出来的一个小想法,没啥数据支持。

日本向全球大量出口丰田本田,自己却只开K-car轻车小跑,靠税收优惠和无车位优势撑市场,日本人生活习惯与节能政策决定了车型选择的差异-有驾

我刚才翻了下笔记,日本K-Car很多配备了自动刹车、车道保持辅助这些安全配置,以弥补车身尺寸小带来的安全顾虑。这个细节确实体现出日本车企对细节的关注程度,好像在小车安全上下了不少血本。说白了,就是尽量用科技弥补物理条件的限制。不过这段先按下不表。

你有没有想过,咱们对车的理解是不是太局限于大马力、大空间?对多数日本人来说,车不是炫耀工具,不是出行唯一方式,而是一种实用兼顾成本的生活选择。我们这边朋友开1.6L甚至2.0L轿车为家用配置喜闻乐见,可他们有一批人更愿意开660cc带动能辅助的轻车代步。车到底是一种生活态度,还是纯粹的出行工具?这问题,我想会一直悬着。

最后扯一点,我曾经算过,日本买个K-Car,初期总投入加油维修,百公里成本大概比普通家轿低20%-30%,这对忍受不了大交通压力的年轻人和小家庭来说福利不小。你觉得,这样的模式会有可能在未来更多国家推广吗?还是说市场和文化决定了一切,车的 大小 就注定有壁垒?

日本向全球大量出口丰田本田,自己却只开K-car轻车小跑,靠税收优惠和无车位优势撑市场,日本人生活习惯与节能政策决定了车型选择的差异-有驾

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,内容由人工完成,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(AI)工具辅助生成。AI在资料整理、语言润色、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,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。

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,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。若需引用或转载,请注明出处与作者。

0

全部评论 (0)
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