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咱们老百姓买电动车,心里头总有点纠结。
看上一台,觉得空间真大,坐着跟个移动客厅似的,可开起来总觉得软绵绵的,没啥驾驶乐趣;换一台性能强的,一脚电门下去推背感是足了,可后排挤得跟什么似的,带上家人出门,一路都得听抱怨。
续航、性能、空间、安全,这几样东西好像天生就是对头,想让它们在一台车上都做到顶尖,简直比登天还难。
很多人都觉得,这就是现在电动车的现状,你总得在某些方面妥协。
不过,最近市场上冒出来的一汽奥迪Q6L e-tron,似乎就是要来打破这个局面的。
它背后站着的是奥迪和保时捷这两大德国巨头联手打造的PPE豪华纯电平台,听着就挺唬人。
他们宣称,这台车就是要告诉大家,豪华电动车不用做选择题,成年人当然是全都要。
那这台车到底是不是在吹牛,它凭什么敢说自己定义了新标准?
咱们今天就把它从里到外扒个底朝天,用大白话聊聊它到底藏了些什么真本事。
首先得说这车的根基,也就是那个叫PPE的平台。
这可不是闹着玩的,平台对于一辆车,就跟地基对于一栋楼一样重要。
以前很多“油改电”的车,就像是在老房子的地基上硬加盖,总感觉哪哪都不对劲。
而PPE平台从一开始就是为了造豪华电动车设计的,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。
打个比方,它就像一套高级定制的服装版型,设计师可以根据需要,轻松调整车长、车宽和电池的大小。
这种灵活性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。
你看一汽奥迪Q6L e-tron,它就精准地抓住了咱们国内消费者的核心需求:大空间。
它把轴距直接拉到了接近3米(2995毫米),这一下就把后排的腿部空间拓展到了950毫米。
这个数字可能有点抽象,换个说法就是,一个一米八的大个子坐在后排,膝盖离前排座椅还有两拳多的距离,跷个二郎腿都轻轻松松,这完全就是过去那些行政级大轿车才有的待遇。
问题来了,车做这么长,开起来会不会像开船一样笨重,转个弯都费劲?
这正是奥迪工程师要解决的难题。
他们在这台车的悬挂系统上下了血本,前面用了双叉臂,后面用了五连杆,这都是赛车或者高端性能车上才常见的配置,能让车轮时刻紧贴地面,提供最好的支撑。
更狠的是,这些悬挂部件大部分都用了铝合金一体铸造,一下子就给车身减了28公斤的重量。
车身变轻了,重心也降到了545毫米,这个高度在SUV里算是非常低的了。
这些努力换来的结果就是,过弯的时候,车身的侧倾幅度减少了12%。
开起来的感觉就是,车身非常听话,指哪打哪,完全没有大车的笨拙感。
这就实现了一个以前不敢想的组合:后排乘客享受着老板级的宽敞舒适,而驾驶员却能体验到跑车般的操控快感。
这种把舒适和操控完美融合在一起的能力,确实给豪华电动SUV市场立下了一个新标杆。
看完了“骨架”,再来看看它的“心脏”——三电系统。
这台车的后桥电机用上了一项叫“发卡绕组”的新技术。
这名字听着挺专业,其实原理不复杂。
以前电机里的铜线是圆的,绕起来中间总有缝隙。
现在换成了像发卡一样扁平的长方形铜线,可以像码砖头一样整整齐齐地堆叠起来,空间利用率一下子高了好多,槽满率提升了28%。
在同样大小的电机里,塞进了更多的铜,力气自然就变得更大了,功率和扭矩密度分别提升了62%和66%。
这就好比同样一个发动机,现在能爆发出更强的动力。
光有大力气还不行,还得省电。
它还用上了碳化硅功率单元,这东西就像一个效率极高的电流开关,能把开关过程中的能量损失降低60%,最终让整车的能耗下降了30%。
一来一回,它的后桥综合效率高达97.5%,也就是说,你充的每一度电,几乎都被用在了驱动车辆前进上,很少被浪费掉。
这些技术的最终体现,就是充电效率的飞跃。
它支持最高270千瓦的快充,官方数据显示,最快只需要10分钟,就能补充294公里的续航。
这个速度,基本上就是你在高速服务区上个厕所、买瓶水的工夫,车就充满了大部分电,长途旅行的里程焦虑,在很大程度上被缓解了。
对于北方的朋友来说,冬天开电动车简直是一场噩梦,续航里程打对折是家常便饭,连暖气都不敢开足。
一汽奥迪Q6L e-tron这次拿出了一个“杀手锏”——环境热泵。
这东西听着神奇,其实就是把我们家用的空调技术反过来用。
它能从零下10度的寒冷空气中提取热量,再输送到车内取暖。
它的效率非常高,只需要消耗2度电的能量,就能产生相当于5度电的热量。
反映到实际续航上,就是在冬季的城市路况下,能实实在在为车辆增加30公里的行驶里程。
这多出来的30公里,可能就是你下班回家不用担惊受怕的关键。
此外,它的热管理系统还非常“聪明”,具备预测能力。
当你设定好导航路线后,它会根据前方路况的海拔、车速变化,提前对电池进行加热或降温,让电池始终处在最佳工作温度。
比如在零下10度的冬天,它会提前给电池“暖身”,到了充电站就能立刻进入最快充电状态,时间能缩短18分钟。
而在炎热的夏天,即使你以180公里的时速连续飞驰,它的冷却系统也能保证电池温度低于35度,既保证了动力的持续输出,也延缓了电池的老化。
这种无论冬夏都能从容应对的能力,才是一台豪华车应有的表现。
最后,我们必须聊聊安全,这对于任何一台家用车来说,都是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。
PPE平台在设计之初,就立下了一个规矩:全球各地的法规都只是最低的“及格线”,奥迪必须用自己的更高标准来要求自己。
在车身结构上,它有34%的材料用的是潜艇级别的热成型钢,最高抗拉强度达到了惊人的2150兆帕,这相当于给整个车厢打造了一个坚不可摧的“安全座舱”。
而大家最关心的电池安全,更是防护到了牙齿。
电池包内部采用了4横3纵的框架结构,底部还有9层玻纤材料的护板,像一个坚固的保险箱。
在内部多达76项的碰撞测试中,即使是模拟最严苛的侧面柱状物碰撞,电池芯的位置移动也小于0.5毫米,几乎纹丝不动。
这正是防止电池因碰撞变形而引发热失控的关键。
除此之外,它还有一整套高达8重的冗余保护系统,比如碰撞发生后3毫秒内高压系统就会自动断电、电池包上设计了泄压阀、每个电芯之间都有气凝胶隔热、BMS电池管理系统进行双重监控等等,层层设防,确保在任何极端情况下都能最大程度地保障乘客安全。
这种不计成本的安全投入,让五星安全成为了这台车的“起步配置”,也给整个行业展示了豪华品牌在安全方面的决心和实力。
全部评论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