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我在刷朋友圈,看到一个朋友发了张问界M7的提车照片,配文说“这车真香,感觉BBA要靠边站了。”
当时我心里就咯噔一下,这哥们儿,大概只看到了表面。
他以为这只是国产车又赢了一局,但我就想啊,这哪是赢了一局,这分明是直接把BBA的“T时代”给掀了。
这感觉,就像当年通信圈里,诺基亚和爱立信还在那儿洋洋得意,结果华为这哥们儿悄无声息地就成了老大。
说起来,那会儿余承东带着团队搞的那个“华为分布式4G基站解决方案”,成本直接从上百万打到十几万。
我当时听说了这事,就想啊,这不就是降维打击吗?
别人还在比内功,他直接就开了挂。
那会儿华为在欧洲市场份额蹭蹭往上涨,直接把那两位大佬给干趴下了,你说气不气人?
后来,这剧情又在手机圈上演了一次。
我记得特别清楚,2019年,美国那边的“生死绞杀令”下来之后,身边多少人觉得华为完了?
那段时间,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新闻,生怕看到华为倒下的消息。
可余承东那人,就是个疯子,他愣是靠着麒麟9000芯片,带着华为手机在2020年第二季度,销量反超三星,登顶全球第一。
那一刻,我真想给他鼓掌,这哪是打仗,这是逆天改命啊!
你说,这种人,他要是转头去搞汽车,能甘心只当个“小弟”吗?
当然不能。
他一开始说要把奔驰、宝马、奥迪三十到五十万的车给“一把干掉”,当时听到这话,我第一反应是“这人是不是喝高了?”
华为内部不造车的“紧箍咒”戴得死死的,他几乎是孤军作战。
那段日子,问界M5和M7这两颗“闲散棋子”在“蔚小理”和埃安的夹击下,销量被按在地上摩擦,那画面,就像个满级大佬,刚进新手村就被小怪虐,看得我直替他着急。
不过,转机来得比想象中要快,也更有戏剧性。
2023年,华为Mate 60 Pro横空出世,突破了芯片封锁,这事儿直接把全国人民的情绪给点燃了。
那股劲儿,简直能把天花板都给掀了。
余承东太懂这种人心了,他立马把华为ADS 2.0和鸿蒙座舱塞进了新问界M7,这哪里是卖车,这分明是打了一场漂亮的心理战。
你买的不仅仅是一辆车,更是一种“我们中国人也能行”的情绪表达。
新M7的爆火,直接把余承东的“造车梦”从ICU里给拉了回来。
那感觉,就像是眼看着就要输了,结果最后一秒绝地反击,那种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,你懂吗?
现在,新问界M7和尚界H5开始大规模交付,这事儿的意义,远不止两款新车那么简单。
它标志着一个完整的、由华为全栈式自研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,开始以一种铺天盖地的方式进入市场。
我跟你说,华为这十年多来,砸进去的万亿研发资金,就像是给这条路铺上了最坚实的地基。
以前,我们造智能车,多多少少都得依赖美国那边的技术方案,就像是给别人打工。
现在,华为这套方案一出来,直接把这条路给截胡了。
你觉得,英伟达、特斯拉、谷歌、高通这些科技巨头组成的“梦之队”,面对一个已经实现自主可控的中国玩家,他们心里能不咯噔一下吗?
当然,这过程中也不是没有插曲。
你看看智界S7,五次上市,数度被奇瑞内部高管“点杀”,这事儿简直就是现实版的“宫斗剧”。
这背后,是华为和主机厂之间的“话语权之争”。
一边是华为想用自己的标准定义一切,另一边是合作方想保持自己的独立性。
这就像是两个厨子要在一个锅里炒菜,谁来掌勺,用什么火候,那都是学问。
这其中,有余承东的坚持,有赛力斯张兴海的信任,也有重庆父母官的鼎力相助。
这不像是个商业故事,更像是一部充满人性挣扎和联盟博弈的史诗。
所以啊,新问界M7和尚界H5的交付,在我看来,不是什么简单的“赢了一局”。
它是BBA统治时代的一声汽笛长鸣,宣布着这场长达数十年的燃油车盛宴,即将散场。
当中国品牌以技术、以产品、以服务,重新定义了“豪华”的内涵,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豪车品牌,就不得不低下头来,重新审视这个他们曾经不屑一顾的市场。
因为,这个由中国玩家主导的新纪元,已经正式开始了。
这感觉,就像是当初NBA的姚明时代,从一个曾经被看轻的“东方巨人”,到最后成了联盟不可或缺的力量。
而现在,华为就是汽车界的“姚明”,他们的每一次进步,都不仅仅是个体品牌的胜利,更是整个中国力量的崛起。
这场变革,已经不可逆转,我们,都是见证者。
你准备好,迎接这个新时代了吗?
全部评论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