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车展氛围变“大卖场”,豪车缺席,高管到场变少

成都车展,曾经那些年,是不是总让人有点小激动?

想当年,这可是西南片区的“车圈奥运会”,什么保时捷、宾利、兰博基尼、劳斯莱斯,一字排开,豪车闪瞎眼球。

再看看各路掌门人,西服笔挺、嘴炮连珠,跟舞台主演似的,带着概念车、黑科技,弄得全场气氛就像春晚串烧。

而这一届,嘿,还没进门,网上的段子就凉飕飕地飘过来:成都车展,“最平明”诞生了?

一边卖车,一边唱歌,豪车集体告假,掌门们“放飞自我”,新车发布变得稀疏,大佬们不是看坦克越野,就是吃蹄花去了。

这场车展,到底怎么了?

蓦然发问,成都车展现在还扛得起A级车展的帽子吗?

是不是那个车圈的瑰宝,也快被“卖车”这股旋风吹成“超级大集”了?

说来也是挺刺激的。

A级车展,本来是国际汽车展览圈里的超级段位,就像足球里的世界杯。

各大车企从全球搜刮资源,砸钱、砸人、砸技术,誓要亮出未来两年的最好货色。

说白了,这舞台原本要树立全行业的风向标,谁家芯片升级了,谁家造车新思路,谁家电池快冲到失速……都得往上推一推。

可2025的成都车展,和预期间那条鸿沟,简直能塞下三辆坦克。

变化,从豪车缺席这阵风开始刮。

往年何止是看车,有人专门冲着那些“遥不可及”的品牌去的,带着大炮、咔咔拍照,只为亲眼看看什么叫全球最顶级的玩具。

今年这些品牌通通没影儿,连展馆都省了。

有人调侃“头一次这样”,28年的传统,忽然断了线。

你要说别的展会没个豪车也罢了,成都车展这种有号召力的地方,突然变得接地气,是不是有点过于“亲民”?

其实,这背后隐藏的意味,远比表面更深。

成都车展氛围变“大卖场”,豪车缺席,高管到场变少-有驾

豪车不来,往小了说是展品吸引力减少,往大了看,倒是车展全球影响力直接缩水。

如果以后这种情况变成常态,要说成都车展影响力不受伤害,也没人信吧?

还有就是高管们。

过去几届,各家大佬齐聚一堂,新闻发布会霸屏,接受媒体采访、直播刷流量,分分钟话题制造机。

成都车展氛围变“大卖场”,豪车缺席,高管到场变少-有驾

而这一次,你仔细看看名单,发现现场除了小鹏何小鹏和长城魏总,几乎没啥“大腕”。

何小鹏顺便交付新车,连带表扬了成都的“蹄花”,气氛属实轻松。

魏总忙得像去年双十一物流小哥,又上市新坦克500,又拉着坦克300车子刷越野,连下场比赛都安排上了。

虽然花样不少,哥几个也算是撑场面,终归不是那种全行业潮流大佬齐聚一堂的场面。

四川成了长城汽车的香饽饽,销量什么的都说得过去。

可掌门人稀少,也从侧面说明了车企对这届车展的“关注度”减弱。

你要说“行业顶尖盛会”,没有一众流量掌门人扎堆,对消费者和媒体来说,还能有多少爆点?

再来看看新车发布,是不是也变得有点单调?

不像过去,各家都憋足了劲儿,要么概念车,要么最新技术,要么一波新势力大面积参展。

成都车展氛围变“大卖场”,豪车缺席,高管到场变少-有驾

现如今,鸿蒙智行五界第一次集结,尚界H5和问界M7算得上重头戏,但已经明显感觉到,数量比往年缩水得不是一点半点。

岚图汽车倒是做足功夫,布局什么MPV、轿车、SUV矩阵,华为技术武装到牙齿,又在豪华感塑造上卖力气,不差钱的样子还真挺唬人。

合资新车更少,马自达只有两款新能源挂机亮相,传统油车就不见踪影。

丰田bZ系列独立出击,主推电动化成果。

福特搞个智趣烈马露营SUV,也来点激光雷达啥的,增程纯电双动力,够炫但没什么大水花。

成都车展氛围变“大卖场”,豪车缺席,高管到场变少-有驾

BBA(奔驰宝马奥迪)更是小打小闹,发布的新车型也没掀起什么热度,基本属于“例行公事”范畴。

成都车展氛围变“大卖场”,豪车缺席,高管到场变少-有驾

想吸粉?没新意,观众想嗨?有点乏力……

你以为这场展会要冷场?

错了,现场依然闹哄哄。

成为夏天最热闹的大集,原来自媒体、销售人员一马当先,直播推销热火朝天。

微博、小视频平台,现场叫卖直播比展车更热闹,网友纷纷喊“买车比逛展还划算”。

成都一个城市,汽车保有量全国第一,这排面谁也抢不走。

2025年上半年数据出来,成都卖了30.13万辆,比去年又上涨3.7%,连续称霸。

这边展会卖车如火如荼,各个品牌的销售团队都铆足劲冲业绩,毕竟,这里人爱买车,还喜欢新能源和高端车。

政策福利一年比一年多,买车就选展期,整个大西南的购车“黄金档”。

对于车企来说,销量才是KPI,讲技术、玩概念?都得往后站一站。

表面上一片繁荣,感觉成都车展快变成“大卖场”了。

可如果摊开来细看,虚火太多。

展会上都是大定、小定、累计订单,数字唰唰往上冲,看着像生意兴隆。

但车真的好卖吗?

网友嘴上调侃,心里其实都明白,现在经济说“下行”不是新闻,花钱必须多算几遍。

厂家拼价格战,各类优惠,一个比一个夸张。

同样的车型,三年前的价格跟现在比,直让人怀疑是不是看错了配置单。

周销量榜单变得跟股市似的,起起落落还一会儿跳水。

新车难卖,订单数字和实际销量之间,总觉得有条看不见的沟壑。

假繁荣的味道,多数人都嗅到点端倪。

营销手段再热闹,冷静下来还得数“真金白银”的买单数。

那些“冰箱、彩电、大沙发”捆绑式赠品,刷存在感有点过头了——甚至有网友说“我买的是车还是家电?”

你要说这才是车展未来?不少人估计会摇头。

换个角度,A级车展本来是行业的高端舞台,代表着创新、科技和趋势。

但成都的现实是,卖车直接压倒一切。

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既然卖得好,为啥还要死盯着“A级”标签?

真诚点说吧,车企的终极目标还是盈利,车展变成大卖场,是不是也算双赢?

现在全球车企都盯上成都市场,或许未来成都车展的“卖车能力”倒成了新头衔。

说不定,这也算另一种“A”?

毕竟,流量、关注度、销量都在全国数一数二。

能吸引消费者直接掏钱买车,这比行业“风向标”有什么差距吗?

不过这样的变化,也带出了深层的尴尬。

如果车展只剩下“买买买”,技术创新、企业形象、产业升级,恐怕就会被慢慢边缘化。

消费者想看潮流、品牌想推新品、行业希望有新风向,这些其实都需要有人领头。

可豪车不来,新车不见,掌门人缺位,卖车成主场,成都车展虽然热闹,但“灵魂”是不是正在离场?

未来还会不会有那些眼前一亮的黑科技?

还是只剩下越来越多的新能源SUV、再多点冰箱沙发投票区?

说到这里,不得不感慨,“车展的本质到底是什么?”

成都车展氛围变“大卖场”,豪车缺席,高管到场变少-有驾

是一定要豪华车、大佬云集、新技术扎堆?

还是说,给消费者一个家门口的购车机会?

成都,这个“买车圣地”,用销量证明了自己,展会也变成了车企的“年度终极大卖场”。

但A级车展头衔,要靠什么撑起?是流量,还是创新?

或许,这场成都车展是一个缩影,折射出中国汽车行业的阵痛。

未来的路,是继续走向“超级集市”,还是再度攀登技术和创新的高地?

没人敢打包票,但每一个参与者,都在见证着变革的来临。

你如何看待这一切?

车展应该是买车的盛会,还是行业创新的秀场?

欢迎留个言,说说你的看法。

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,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,请提供相关证明,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。

0

全部评论 (0)
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