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瑞这次"卷"了啥?瑞虎9全系的智能化升级,奇瑞瑞虎9欲引领15-20万级智能SUV新时代?
最近刷汽车圈的都知道——2025年10月18号,奇瑞在全球创新大会上发布了多项技术突破。其中,瑞虎9L概念车首次亮相,配备128线激光雷达,预示着激光雷达正从豪车专属向主流价位"下沉"。而在售的2025款瑞虎9 C-DM插混版预售价从16.99万起,搭载高通骁龙8155芯片和L2.9级智驾系统。
这消息一出来,评论区直接炸锅。有人说"16万买插混加智驾,比电车划算",也有人嘀咕"华为问界M5、小鹏G6同价位还便宜呢"。要知道,这可是2025年智能车"卷到飞起"的时候,连蔚来都开始砍配置降成本了,奇瑞反手掏出高算力芯片和高阶智驾,到底是真有技术底气还是追赶风口?
更绝的是,官方放话"要做15-20万级智能驾驶标杆",直接对标更高价位车型的配置。那问题来了:16万级的车要配上真正的先进传感器和高阶智驾,到底是真刚需还是营销噱头?奇瑞这次到底能不能在智能车红海里杀出一条血路?咱今天就来掰扯掰扯。
第一部分:奇瑞这次"卷"了啥?瑞虎9全系的智能化升级
先敲黑板划重点。2025款瑞虎9和瑞虎9 C-DM于2024年9月25日在西安正式上市,共推出多个版本。燃油版售价从15.29万元起到20.39万元,混动版C-DM预售价从16.99万起到17.59万元。最核心的亮点是什么呢?全系标配高通骁龙8155芯片加上奇瑞Pilot L2.9级智驾系统,这套方案包含21项基础驾驶辅助功能和11项高阶智能驾驶功能。
除了这两样核心配置,车子还搭配了11颗摄像头、5个毫米波雷达、全景影像、IPB智能线控制动等传感器和系统。而即将推出的瑞虎9L量产版本将配备128线激光雷达,进一步升级智驾能力。这样的配置组合,放在2024年至少得25万块以上,奇瑞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?
有个很关键的地方需要说清楚。高通骁龙8155是车机芯片,负责座舱内的交互体验,算力达到105K,相当于一个高效的"大脑"来协调驾驶、娱乐、导航等功能。
但这不是智驾的核心,智驾系统由奇瑞自研的Pilot智驾系统驱动,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方案。根据供应链的消息,通过火星架构平台的规模化设计,所有这些智能硬件——摄像头、毫米波雷达的安装位置和电气连接器——都高度共享,这样就能大幅摊薄整体成本。
再加上奇瑞在新能源和智驾领域的持续研发投入,官方宣布未来5年研发投资要突破1000亿,这样的技术成本就相对可控了。说白了,不是奇瑞"烧钱硬上"配置,而是靠持续的技术积累和平台共享把"高端配置"这件事给做平民化了。要不是有这种底气和实力,谁敢这么玩?
2025款瑞虎9的Pilot智驾系统究竟能干什么?支持自适应巡航让你高速开车不累,支持车道居中保持在高速上自动找中间线,支持自动刹车在突发情况下能救命,还配置了360度全景影像和透明底盘,停车的时候一目了然。最特别的是IPB智能线控制动,从压制动踏板到开始制动只需要0.15秒,这个响应速度比大多数人的反应还快。
而且奇瑞官方承诺,这个Pilot系统后续会通过OTA空中升级,支持高速NOA和城市NOA功能。说白了,你买的不是一辆固定配置的车,而是一辆能进化的车。对比同级竞品,比如吉利博越L依然主打L2级辅助驾驶,功能数量和实用场景明显没那么全面。
而奇瑞这套方案在功能覆盖和日常用车场景上确实更全面。即将推出的瑞虎9L配备激光雷达后,还会进一步提升感知精度,支持无图城市NOA,这意味着在陌生城市也能自动驾驶,不再受限于高精地图的覆盖范围。
现在来说点更现实的问题——为什么要在16到20万这个价位段选择瑞虎9而不是其他竞品?这就需要横向对比一下市场上同价位的车型了。比亚迪宋PLUS DM-i虽然便宜,13.58万元起,但它只有基础的L2级辅助驾驶,没有激光雷达,没有高阶智驾功能,说白了就是个代步工具。长安UNI-K iDD呢,起价18.79万,这个价格已经接近瑞虎9的顶配,但它没有专属的智驾版本,基础配置也没什么亮眼的地方。
小鹏G6在2025年做出了个大调整——虽然起价便宜,只需17.68万元,但新款已经取消了激光雷达,改用纯视觉方案,这实际上等于"倒退"了一步。毫米波雷达也从5颗减到了3颗,降低成本的同时智驾能力也降低了。华为问界M5虽然配备激光雷达和高阶智驾,很强,但新款起售价22.98万元,直接贵了6万多块钱。
相比之下,奇瑞2025款瑞虎9 C-DM从16.99万元起,不仅搭载高通骁龙8155芯片加L2.9级智驾,还有多传感器融合方案。混动版搭载的2.0T鲲鹏发动机在高山上也能给力,CDC可变阻尼悬架能自动调节硬度,过减速带不会颠得你东倒西歪。车内配置24.6英寸曲面双联屏,还有50英寸的AR-HUD抬头显示,座椅通风加热全系标配。可以说,花同样的钱,奇瑞给你的智能化体验不输更高价位的车型,这波操作确实把竞品打了个措手不及。
第二部分:激光雷达和高阶智驾,奇瑞的底气从哪来?
有人可能会问,激光雷达和智驾技术早就有了,为什么以前都是豪车专属,现在奇瑞能把它打到16万级?这背后可不是什么简单的"砸钱硬刚",而是有实打实的技术积累和战略布局。
先说技术储备的事儿。奇瑞从2020年就开始布局智能驾驶,自研Pilot智驾系统,分为基础版和高阶版,经过了好几代的演进,才到现在的L2.9级方案。这不是一夜之间的事,而是五年时间的积累。同时,奇瑞还在开发瑞虎9L和其他新车型,计划配备激光雷达,采用自研算法优化加供应商紧密合作,这样就能降低激光雷达的成本。
据业内人士透露,通过大单采购——奇瑞签的单笔订单据说能到数十万颗——把单颗激光雷达的成本压到了2000元左右,比行业平均价格低了四五成。这不是空话,是实实在在的供应链议价能力。再加上激光雷达的材质用的是抗冲击材料,能承受一定程度的碰撞,生产成本也相对可控。
供应链能力的问题,奇瑞是自主品牌里少有的"全产业链布局"选手。从芯片这头——参与投资了国产AI芯片企业,到传感器这块——和激光雷达厂商进行联合研发,再到制造这端——自有工厂能灵活调整产线满足生产需求,全链条都能自己把控。
比如说激光雷达的封装测试,不用运到别的地方,在奇瑞安徽的智能产业园就能完成,省去了中间商环节,成本自然就降下来了。
这还不止。奇瑞在2025年10月18日的全球创新大会上发布了一个大消息——未来5年研发投资将突破1000亿元,还要培养研发人才两万多人,建立300个瑶光实验室。这个投入规模说明奇瑞确实把智能化当成了长期战略,不是短期的噱头营销。整个产业链和研发能力的加持,才是奇瑞能把高端配置平民化的真正原因。
最后再看一下市场策略。奇瑞的决策层早就看准了一个事实——15到20万级别是智能驾驶普及的关键战场。这个价位的用户既想要高配置,又对价格敏感,他们才是大多数人。以前的车企要么为了压成本就砍配置,只给个L2级辅助驾驶完事,要么为了堆配置就定高价,新势力品牌动不动就25万以上起。奇瑞直接"反其道而行",用规模化生产和平台共享把"高端配置"的成本打下来,让普通家庭也能享受到接近豪车的智能体验。这种策略如果能坚持下去,就真的能改变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。
第三部分:16-20万级智能车大战,奇瑞真能"杀出红海"吗?
现在得面对一个现实问题——智能车赛道早就卷成了"红海"。特斯拉Model Y、比亚迪唐、小鹏G6、华为问界M5,所有这些热门车型都挤在15到20万的价位段,每一个都想吃掉别人的份额。奇瑞的瑞虎9凭啥能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中突围?答案可能就藏在"差异化"这三个字里。
从用户需求角度看,16到20万级的主要消费者是"务实的家庭用户",他们不像汽车极客那样整天追求"最顶尖的智驾技术有多牛逼",更在乎的是"这车到底好不好用、安不安全、值不值这个钱"。奇瑞的智驾配置不是用来秀肌肉的,而是切中了这些用户最真实的痛点。
比如说高速上自动跟车这个功能,长途开车能累死人,有了自动跟车就能解放双脚双手,能舒服多了。城市里识别红绿灯和避开加塞的电动车,这都是日常用车最高频的场景。停车时的自动泊车功能,对于新手司机来说简直是救星。
对比那些"看参数很厉害但实际体验一般"的竞品,奇瑞明显更懂"真实需求"。那些堆砌参数的车企往往是在炫技,而不是在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。奇瑞这次做的恰恰相反,把有用的功能集中配备,让用户能真实感受到智驾的便利。
从行业趋势看,2025年是激光雷达"规模化普及的转折年"。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,成本也在逐年下降,激光雷达从豪车向主流市场下沉已经成了必然趋势。但这个过程中市场也出现了分化。有的车企选择了砍掉激光雷达改用纯视觉方案来降低成本,就像小鹏G6那样做的。有的车企坚持用激光雷达加毫米波融合方案,但维持高价格,就像华为问界M5。而奇瑞呢,在即将推出的瑞虎9L中引入激光雷达,同时计划在15到20万价位提供"激光雷达加高阶智驾"的综合解决方案。
如果这个策略能执行得当,瑞虎9有可能成为市场的"搅局者"——既不放弃激光雷达这个高端配置,也不像豪车那样定高价,而是在中端价位做到配置和价格的新平衡。这对整个行业会形成很大的冲击,因为其他车企就会被迫跟进或者重新思考自己的策略。
当然,挑战摆在眼前。L2.9智驾系统的稳定性是个问题——激光雷达版本的无图NOA对算法的要求更高,出错的代价很大。售后服务能力也是个坎儿——激光雷达一旦坏了修起来贵,普通消费者会担心。竞品的反击也在酝酿——比亚迪可能会推出自己的激光雷达版本来应对。还有一个隐忧就是用户教育的问题——很多人还不太理解激光雷达到底有什么用,万一配这玩意儿被人吐槽"就为了卖点钱",就得不偿失了。
但至少从现在的信息看,奇瑞这一步棋走得很聪明。用"智能配置平民化"打破行业惯性,让智能驾驶不再是富人家里的玩具,这个事儿做出来了,消费者就会记住这个品牌。如果质量过关,售后也给力,瑞虎9很有可能成为这个价位段的新标杆,甚至能够引发一波产业升级的浪潮。
第四部分:网友吵翻了!这些疑问你也有吗?
瑞虎9发布之后,评论区直接成了"大型辩论现场",各种质疑和支持的声音都有。咱挑几个最典型的问题聊一聊,看看这些疑虑到底有没有道理。
首先有人问:"16万买智驾车,不如加点钱上华为问界M5?"这个问题问得很有代表性。问界M5确实很强,Harmony OS座舱交互做得好,ADS智驾系统很先进,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的融合方案很成熟,这些都是事实。但新款问界M5的起售价是22.98万元,比瑞虎9 C-DM的16.99万足足贵了6万块。
这6万块对普通家庭来说是什么概念?这可能是几个月的工资,或者是买保险、做保养、加油的钱。如果你的预算就是16到20万,那瑞虎9能给你"85成的智能体验,100成的性价比"。L2.9级智驾加多传感器融合都有,还能节省6万块钱,这些钱可以拿去做其他投资,或者延长保养周期,用在更需要的地方。而且瑞虎9搭载的火星架构平台比问界的平台还要新一点,油耗表现也很优秀,混动版亏电油耗低至4升每百公里,这个成绩不比任何品牌差。
其次有人担心:"激光雷达会不会增加事故风险?万一撞坏了修起来是不是贵死了?"这个问题问得很实际。激光雷达装在车顶,确实比普通的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更"脆弱",碰撞的风险更高,这是客观事实。但即将上市的瑞虎9L激光雷达版本,官方已经承诺了"首任车主激光雷达质保"——虽然具体的保修范围还要看最终的条款,但这个承诺的态度就很诚恳。
材料方面,奇瑞用的激光雷达采用了抗冲击的材料,能承受一定程度的碰撞而不损坏,设计上也考虑到了安全性。就算真的不幸撞坏了,后期更换的成本预计在5000到8000元左右,比早期激光雷达动辄2到3万的维修费便宜太多了。对于一个中产家庭来说,这个价格虽然有点心疼,但不至于承受不了。而且如果能通过激光雷达的帮助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,从长远来看还是划算的。
还有人问:"16万买SUV,为什么要选瑞虎9,而不是小鹏G6或者比亚迪宋PLUS?"这三款车确实都各有特点,不能简单地说谁更好谁更差,得看你的需求。小鹏G6的价格最便宜,17.68万元起,但问题在于2025年新款已经砍掉了激光雷达,改成纯视觉方案,这实际上等于"倒退"了一步。如果你能接受激光雷达的消失,觉得纯视觉方案也够用,那G6的性价比很高。
比亚迪宋PLUS的价格最低,13.58万元起就能买到一台SUV,省钱是优点,缺点是它缺少高阶智驾和激光雷达这类高端配置,配置水平就像五六年前的车。奇瑞瑞虎9呢,是在价格和配置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。混动版16.99万起,你能得到的不只是低油耗,更是一套完整的智驾解决方案。虽然价格比宋PLUS贵一点,但功能丰富度和使用体验不在一个档次上。
长期使用成本来看,瑞虎9的混动版油耗低至4升每百公里,这是什么概念?每行驶100公里,你只需要花4块多钱加油。对比传统燃油车的7到8升油耗,一年跑2万公里能省好几千块钱。这笔账算下来,虽然混动版的车价贵一点,但长期使用成本其实更低,购车的钱能慢慢省回来。
结语:奇瑞这次真不是"瞎硬刚"!
从2025年10月18日奇瑞全球创新大会的发布就能看出,奇瑞早就不只是"造便宜车"的选手了。人家现在玩的是"技术下沉加用户思维"——16万起的车给你高通骁龙8155芯片,给你L2.9级智驾,给你11颗摄像头加5颗毫米波雷达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,配置能拉满价格也能打下来,这哪是简单的卖车?分明是给智能车行业"立新规"。
官方说要做15到20万级的"智能驾驶标杆",这不是空口白话。从技术储备到供应链能力,从5年1000亿的研发投入到实际的产品落地,奇瑞把这件事都干起来了。即将推出的瑞虎9L更是加入了激光雷达,直接让"激光雷达加高阶智驾"这种以前只有豪车才有的配置,下沉到了20万以内。这个事儿要是真的成了,整个行业都得跟着变。
下次再有人说"16万买不到好车"的时候,咱就把瑞虎9的配置单甩过去——高通骁龙8155芯片、L2.9级智驾系统、11颗摄像头、5颗毫米波雷达、IPB智能线控制动、360度全景影像、透明底盘、CDC可变阻尼悬架、24.6英寸双联屏、50英寸AR-HUD,全部给你配齐了。混动版还有4升油耗的经济性,综合续航能跑2000多公里。即将推出的瑞虎9L还要加激光雷达。这样的配置,放在五年前得花30万以上才能买到。
最后的灵魂拷问,如果让你现在就花16到20万块钱买一台智能SUV,你会选"高通芯片加L2.9智驾"的瑞虎9,还是砍掉激光雷达的小鹏G6,又或者是加钱上激光雷达旗舰的华为问界M5?这个选择题背后,其实反映了一个更大的问题——在智能汽车时代,配置重要还是品牌重要,价格重要还是体验重要?每个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,但瑞虎9至少给了你一个新的选择。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吧。
全部评论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