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为撑起的百亿利润:利润暴增97%,销量却暴跌15%!

赛力斯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达到27亿至32亿元,同比增长66%至97%。 扣非净利润22.3亿至27.3亿元,同比增长55%至90%。 这一数据创下公司历史最佳中报纪录。

华为撑起的百亿利润:利润暴增97%,销量却暴跌15%!-有驾

利润暴涨的背后是高端车型的集中爆发。 问界M9作为50万级豪华SUV,上半年累计销量62,492辆,同比增长6.28%,占赛力斯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36%以上。

问界M8上市仅58天交付量突破3万辆,二季度销量占比达39%。

但销量总量却反向而行。 2025年上半年赛力斯累计销量198,603辆,同比下滑15.77%。 新能源汽车销量172,108辆,同比下降14.35%。

主力品牌赛力斯汽车销量下滑16.63%,中低端车型竞争力明显不足。

产品结构失衡问题突出。 问界M9单一车型销量占比超40%,而问界M7销量暴跌66%,拖累整体表现。

蓝电E5等新车型市场反响平淡,未能填补中端市场缺口。

财务数据暴露高风险。 资产负债率高达87.38%,远超比亚迪(74.64%)和理想(56.07%)。 流动比率仅0.83,意味着每1元流动负债仅有0.83元流动资产支撑。

应付账款激增至685亿元,相当于全年净利润的11.5倍。

现金流压力加剧。 2025年一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76亿元,创五年新低。 工厂扩建和智能驾驶研发(如ADS 3.0系统)持续烧钱,地方补贴2亿元仅能短期输血。

华为合作模式的双刃剑效应显现。 华为深度主导产品定义、技术研发(鸿蒙座舱、ADS智驾)和销售渠道(超1000家门店)。

问界品牌认知度跃升至27.8%,但消费者普遍认为购买的是“华为汽车”,而非“赛力斯汽车”。

华为撑起的百亿利润:利润暴增97%,销量却暴跌15%!-有驾

技术依赖问题未解。 赛力斯2024年研发投入70.53亿元,仅为比亚迪(636亿元)的11%。 销售费用却激增251%至191.84亿元,销售费用率13.21%,是比亚迪的4.26倍。

产能闲置矛盾突出。 三座智慧工厂年产能60万辆,但上半年产能利用率仅59.1%。 龙盛工厂新增产能若无法消化,资源闲置将进一步恶化。

销量目标承压明显。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37.95万辆,上半年仅完成45.35%。 三年百万辆目标需年均销售33万辆,但当前销量下滑趋势未逆转。

市场竞争持续加剧。 特斯拉加长版Model Y即将上市,直接冲击35万价格带;小米SU7首月锁单超10万辆;腾势N9上探50万+市场;理想i8、乐道L90等竞品密集投放。

华为系内部资源分流。 随着智界、享界等品牌加入鸿蒙智行体系,问界销量占比从90%降至84.8%。 智界R7单月交付量8748台,已反超问界新M7(5204台)。

资本运作引发担忧。 81亿定增刚完成,又启动H股IPO募资。 港股投资者对其高负债(76.83%)和销量下滑心存疑虑,担忧融资仅为“续命”而非发展。

用户投诉量攀升。 黑猫平台关于问界智驾系统的投诉超百起,涉及自动驾驶撞车、售后拒赔等问题。 4月有用户投诉问界M9智驾事故后售后推诿。

高管薪酬逆势上涨。 2024年多位高管薪资增幅显著:首席技术官周林薪酬增加211万元,副总裁王平增加278万元,董事长张正萍薪资提升15.89万元。

海外市场进展缓慢。 尽管提出“海外新能源汽车销量倍增”目标,但东南亚和中东市场尚未形成规模突破。 法规差异和供应链本土化仍是主要障碍。

华为撑起的百亿利润:利润暴增97%,销量却暴跌15%!-有驾

二季度增速明显放缓。 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240%,二季度降至56.7%。 全年101亿利润目标仅完成不足三分之一,下半年需实现70亿利润。

资本市场用脚投票。 7月11日发布预增公告后,次日股价暴跌4.66%,市值蒸发超百亿。 机构资金因担忧增长持续性集中抛售。

估值泡沫隐现。 当前市盈率33倍,高于理想的26倍。 投资者质疑高端车型高基数能否维持,以及20-30万价格带竞品激增对利润的侵蚀。

技术绑定代价高昂。 115亿元收购华为引望10%股权,虽强化合作,但华为已向奇瑞、北汽开放同等技术,赛力斯独特性持续弱化。

产品价格带出现断层。 问界M9(50万级)、M8(40万级)与M5(20万级)之间缺乏30万级主力车型,理想L9、蔚来ES7等竞品正抢占该市场空白。

#百度带货夏令营#
0

全部评论 (0)
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