沃尔沃换了颗中国心,那个瑞典味还在吗?销量才是硬道理

最近脑子里总盘旋着一个画面,就像你私藏了很久的那个宝藏乐队,突然有一天上了主流综艺,主唱开始唱起了网络神曲。

歌还是那个人唱的,但味儿,全变了。

没错,我说的就是沃尔沃,而那个递上神曲歌词本的,叫吉利。

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的,根子就在一个人身上,朱凌。

这位老兄可不是一般人,在吉利的“特种部队”极氪里摸爬滚打出来的,现在直接被“赏”给了沃尔沃中国当二把手,管的还是研发和产品。

这操作,行话叫资源整合,大白话就是:瑞典的老乡们,你们歇着吧,以后咱们这车怎么造,听杭州的。

消息一出,我就知道,那股子从哥德堡吹来的冷空气,要散了。

紧接着,研发、采购部门“人员优化”的消息就跟上了,这套连招,快准狠。

以前咱们买沃尔沃,图啥?

沃尔沃换了颗中国心,那个瑞典味还在吗?销量才是硬道理-有驾

不就是图那份“Made in Sweden”的血统证书吗?

图的是那帮瑞典工程师轴得像石头一样的安全偏执。

现在好了,工程师们可能要回家琢磨种蘑菇了,因为以后车的“心脏”和“骨架”,大概率要打上“Made in China”的钢印。

讲真,我有点怀念十几年前的李书福。

那时候的他,像个屠龙的少年,从福特手里接过沃尔沃这把“屠龙刀”时,全世界都觉得他要握不住。

结果他一句“放虎归山”,给了瑞典人最大的体面。

那十年,吉利像块海绵,疯狂吸收着沃尔沃的技术养分,从一个草根逆袭成了牌桌上的大玩家。

那会儿的故事,多励志,多有情怀。

可惜啊,情怀这玩意儿,在电动车这个“卷王”遍地的时代,一文不值。

沃尔沃这位昔日的老师傅,在电动化这门新功课上,考了个不及格。

沃尔沃换了颗中国心,那个瑞典味还在吗?销量才是硬道理-有驾

花了血本搞的SPA2平台,简直是一场耗资12亿美金的绚烂烟花,响都没听见就没了。

你说,这让掏了真金白银的吉利怎么想?

自家的孩子极氪在外面攻城略地,你这个“洋媳妇”倒好,在家里败家。

换你,你能忍?

所以,吉利现在的做法,从生意角度看,一点毛病没有。

市场这么卷,BBA都开始打骨折了,再让你这么不紧不慢地“优雅”下去,怕是裤衩都得亏掉。

把沃尔沃中国的指挥权收回来,用自家的三电技术和供应链,把成本打下来,活下去,这才是硬道理。

这套逻辑,无懈可击,充满了冰冷的商业理性。

但问题是,车这玩意儿,它不完全是个理性的东西。

沃尔沃换了颗中国心,那个瑞典味还在吗?销量才是硬道理-有驾

尤其是沃尔沃这个级别的新能源汽车,你卖的早就不是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了。

你卖的是一个故事,一个标签,一个“人设”。

沃尔沃的人设是什么?

是开着XC90去滑雪的中产精英,是注重家庭安全的“好爸爸”,是那种“老钱风”的低调奢华。

现在,这个故事要被改写了。

以后,沃尔沃的故事可能就变成了:“嘿,看我的车机,跟魅族手机一样丝滑!”

“瞧我的电池,和极氪001同款哦,充电超快!”

这故事也很酷,很科技,但它不再“北欧”,不再“沃尔沃”了。

当一个品牌的灵魂被抽走,只剩下一个Logo的时候,它的品牌价值还剩下多少?

消费者还会为那个Logo多付十万块吗?

沃尔沃换了颗中国心,那个瑞典味还在吗?销量才是硬道理-有驾

这就好比,你花大价钱买了一件Loro Piana的羊绒衫,图的就是那份意大利的慵懒与质感。

结果有一天,品牌告诉你,为了环保和效率,他们现在改用意大利设计的优衣库面料了。

衣服可能还挺舒服,但那味儿,不对了。

所以,这已经不是一场简单的商业整合,这是一场关于品牌灵魂的豪赌。

吉利赌的是,在残酷的现实面前,消费者会更看重实打实的性价比和技术参数,而不是虚无缥缈的品牌故事。

它赌赢了,沃尔沃就能在中国这个血腥的市场上杀出一条活路,甚至成为吉利征战全球的利器。

它赌输了呢?

那我们可能就将亲眼见证,一个百年豪华品牌,是如何在“降本增效”的口号声中,慢慢变成一个我们都认识,但又觉得有点陌生的“最熟悉的陌生人”。

沃尔沃换了颗中国心,那个瑞典味还在吗?销量才是硬道理-有驾

你说,这剧本,是不是比任何商业大片都刺激?

0

全部评论 (0)
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