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亚迪2025上半年欧洲销量突破7.5万辆,海豹U表现抢眼
今年头半年,欧洲街头巷尾的电动车多了不少熟面孔。要说中国品牌在那边混得风生水起,比亚迪绝对是领头羊。邻居老李前阵子还发微信给我,说他表哥在西班牙买了辆比亚迪,说实话,这事儿搁两年前真不敢想。
先插一句,今年1到6月,中国品牌电动汽车在欧洲卖出去大概34.7万辆,比去年同期直接多出四成不止。这数据听着就带劲,有师傅打趣说,“你看咱这牌子,走到哪都能混口饭吃。”而且据销售小王顺嘴一提,现在中国车在欧洲纯电市场份额已经有5%左右——差不多翻了一番。
细抠下来,比亚迪光是在2025年上半年就在那边卖掉了7.5万辆新车。这个数啊,不仅把去年全年五万台甩得没影,还让特斯拉和本地老牌都紧张起来。有意思的是,在西班牙、意大利、德国这些地方,比亚迪最近特别能打。我一个远房亲戚刚好人在米兰,他说当地出租司机现在开比亚迪的越来越多,有个司机还专门跟他说:“这玩意儿后排空调出风口带PM2.5过滤,你们国产的就是会整点实用花活。”
其实吧,他们之所以能火,一方面车型丰富,从小型到中大型全都有,还有像海豹U这种SUV,新近才登陆,就已经成热门货色。群里有人吐槽过,说这个车导航系统偶尔抽风,不过性价比确实高。而且配置里那个座椅通风功能,我听隔壁维修厂的小赵讲,他帮客户拆装的时候发现里面结构挺复杂,不是普通散热片那么简单,用料扎实,这倒是没想到。
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,就是人家工厂建得快。今年匈牙利和土耳其的新工厂投产以后,物流成本压下来了,所以像西班牙这种对价格敏感的大市场,今年光上半年就卖了一万一千九百六十辆,把特斯拉挤下去了,只输给MG一个名次。我记得MG当年也算英国本土情怀,现在归属上汽集团,每回聊起总有人念叨“英伦范”,不过实际销量靠的是低价和售后网络扎根。据群友阿伟自测,那款MG4去年8月直接冲进了当地前七名,还真不是吹出来的。
吉利旗下极氪也是后来者,但增长势头猛。去年才正式进入欧洲市场,上半年交付1600台,同比涨幅吓人。不过极氪定位偏高端,在扩展国家数量方面慢一些,比如荷兰、挪威反响不错,但整体规模暂时还追不上BYD和MG。不过听维修圈里流传一句话,“极氪保养贵是真贵,可配件渠道慢慢铺开后,也许还能降点。”
别忘了新势力,小鹏今年也来劲,上半年的销量八千四百台,一下子超过去年的全年成绩。有一次我们几个微信群友讨论,小鹏P7 Pro那套辅助驾驶系统,在北欧冰雪路段表现一般般,有个老司机反馈自动泊车偶尔识别不到白线。但不得不承认,人家软件更新勤快,总有改进空间。
也不是没有麻烦事。今年下半年开始,据说英国政府可能以能源来源为由,把部分中国品牌踢出补贴名单。如果政策变脸,对价格战影响可大着呢。另外售后服务这一块,经常被拿出来挑刺。“买的时候便宜,用坏找不到靠谱修理店,那可闹心!”这是楼下修理铺老陈常挂嘴边的话。他还举例,说之前遇到过一位刚换上的国产新能源主控屏幕黑屏,等原厂件等足三周,好在厂家后来派技术员飞过去解决,要不然真够呛。
关税也是个悬念,目前BYD除了现有两个工厂外,还琢磨着再加码投资。如果真搞定本地化生产,到时候跟大众、本田这些正面杠起来就更热闹喽。不过现在谁也猜不到政策怎么变,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吧。
至于那些冷门配置,其实不少国内习以为常的小功能到了国外反倒成亮点。例如副驾老板键、电池预加热这些,在德国用户论坛经常被点赞。有网友(据说还是工程师)分析过:冬天早晨提前设定座椅加热启动时间,对北欧用户简直救命神器;而法国南部则喜欢全景天窗带防晒膜,因为夏天太晒嘛——这种生活细节都是从真实用车琐碎中冒出来的体会,并非宣传册上的参数堆砌那么简单。
最后扯两句题外话,我朋友圈最近流行晒“海外见闻”,有人发图,是柏林某停车场一排崭新的国产新能源,各种贴纸乱七八糟,看着挺亲切。但仔细瞧,中间夹杂几辆二手转手的小众品牌,被调侃“漂洋过海来淘金”。到底谁赚谁亏?估计只有二手商自己心里清楚吧……
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,仅供学习交流,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。
全部评论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