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动机的轰鸣声中,一辆改装越野车在泥浆里玩起了漂移,车轮卷起的泥浆足足甩出去十几米远。
车手李强紧握方向盘,脸上的表情既紧张又兴奋:"这鬼地方的路况比女人变脸还快,昨天勘路时记的路线今天全不顶用了!"这里就是云南东川泥石流国际越野赛的赛场,全世界独一份儿的"活赛道"。
谁能想到二十年前这里还是个让人闻风丧胆的"阎王沟"?每逢雨季,泥石流就像脱缰的野马,冲毁农田淹没房屋。"那会儿村里人最怕下雨,听见轰隆隆的声音就得赶紧往山上跑。"老村长蹲在赛道边上抽着旱烟回忆道。当时小江流域每年要向金沙江输送近四百万吨泥沙,占到整个金沙江输沙量的近七成。
转机出现在六十年代。中科院那帮专家琢磨出一套"土办法":山顶像戴帽子一样种树,山腰像系腰带一样修拦沙坝,山脚像穿靴子一样挖导流槽。"就跟治病一个理儿,先止血再调理。"负责泥石流治理的老工程师打了个形象的比喻。他们还发明了"鱼鳞坑"种树法,在石头缝里都能把树种活。
治理效果出奇的好。泥石流从每年二十多次降到不足一次,流入金沙江的泥沙少了四分之三。最有意思的是,那些用来治泥石流的工程,阴差阳错成了绝佳的越野赛道。拦沙坝成了天然跳台,导流槽变成了S型弯道,连泥石流冲出来的沟壑都成了天然障碍。"这赛道最绝的就是每次比赛都不一样,泥石流一冲刷,地形就变,车手们每次都得重新摸索。"赛事负责人边说边翻开记录本,上面记着今年已有来自八个国家的车队报名。
比赛的魔力可不光在赛场上。东川大集的商贩们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:"去年比赛那五天,俺家凉粉摊子的收入顶平时两个月!"更让人想不到的是,以前卖不上价的东川土豆,现在成了游客必买的伴手礼。果农老王在地头摆摊,车手们直接把他的早春桃包圆了:"这可比拉到昆明卖省事多了,价钱还翻了一番!"
那些治理泥石流挖出来的砂石也没浪费。工人老刘掰着手指头算账:"一吨矿渣加工成建材能卖八十块,我们厂一年能处理三百多万吨。"更绝的是他们在荒山上建起的光伏电站,光去年就发了三亿度电。"这叫废物变宝贝,荒山变金山。"负责新能源项目的经理说起这事满脸自豪。
如今的东川县城跟换了人间似的。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赛车主题的涂鸦,新建的汽车主题酒店天天爆满。连最偏远的阿旺镇都开起了十几家民宿,彝族大妈阿依开的农家乐去年净赚了二十多万。"搁以前想都不敢想,咱们这穷山沟还能靠着泥巴发财。"她边招呼客人边感慨道。
赛事组委会的办公室里,工作人员正在规划明年的赛事路线。墙上挂着的卫星地图上,一条新的环形赛道已经标了出来。"这条赛道要经过三个废弃矿坑,既能让比赛更刺激,又能带动周边村子发展。"负责人说着掏出计算器按了几下,"照这个趋势,明年旅游收入突破五十亿不是问题。"
夜幕降临,赛道上静悄悄的,只有几盏大灯还亮着。几个年轻的赛车手蹲在赛道边研究地形,他们明天将在这里展开激烈角逐。远处山上的光伏板在月光下泛着蓝光,山脚下的农家乐里传来阵阵欢笑声。这条曾经带来灾难的泥石流沟,如今正托起一座县城的致富梦。
此文章主要是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没有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假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一定联系我们
全部评论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