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为获30张L3牌照,长安赛力斯为主力,自动驾驶再提速

最近,咱们老百姓的聊天里,可能多了一个听起来有点科幻的词儿:L3自动驾驶牌照。

紧接着,一条消息就在汽车圈里炸开了,说的是华为和它的合作伙伴,像长安汽车、赛力斯问界,一口气就拿下了三十张这种高级别的测试牌照,几乎是这次发牌总数的大头。

这事儿听起来挺热闹,但很多人心里可能犯嘀咕:这L3牌照到底是个啥?

华为获30张L3牌照,长安赛力斯为主力,自动驾驶再提速-有驾

为什么华为的“朋友圈”能拿到这么多?

这跟我们普通人开车有啥关系?

是不是以后开车真的能解放双手,刷刷手机喝喝茶了?

今天,咱们就用大白话,把这事儿从头到尾捋一捋,看看这背后到底藏着多大的信息量。

首先,咱们得把这个L3自动驾驶给说明白了。

现在市面上很多车都宣传自己有“自动驾驶”,但绝大部分都属于L2级别,也就是辅助驾驶。

咱们打个比方,L2级别的车,就像是你开车时,旁边坐了个特别能干的副驾驶。

他能帮你盯着路,在高速上帮你保持车道、跟前车保持距离,甚至堵车时能自己走走停停。

但是,法律上,你这个主驾驶员必须时刻保持警惕,手不能长时间离开方向盘,眼睛得看着路,因为一旦出了事,责任是你自己的,跟车厂没关系。

华为获30张L3牌照,长安赛力斯为主力,自动驾驶再提速-有驾

说白了,它只是个“高级辅助”,你还是司机。

可L3就不一样了,它的全称叫“有条件自动驾驶”。

这“有条件”三个字是关键,但更关键的是它带来的变化。

达到L3级别,就意味着在特定条件下,比如在路况比较简单、标志清晰的高速公路上,你可以名正言顺地把开车的任务完全交给汽车系统。

这时候,你就可以合法地松开方向盘,视线也可以短暂离开路面,去处理一下信息,或者放松一下。

在这个状态下,汽车系统就成了“法定驾驶员”。

如果因为系统问题出了交通事故,那责任就由汽车生产商来承担,而不是你。

看明白了吧?

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一大步,更是法律责任上的一次革命性转移。

所以,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放的这个L3测试牌照,分量特别重。

华为获30张L3牌照,长安赛力斯为主力,自动驾驶再提速-有驾

它不是车企自己吹牛说“我行了”,而是国家权威部门审核后盖章认证,允许你在真实的公共道路上,进行这种“责任转移”的测试。

谁能先拿到这张“准考证”,谁就在通往未来智能出行的赛道上抢占了最有利的位置。

搞清楚了牌照的重要性,下一个问题自然就来了:为什么这次发牌,华为系的长安和赛力斯能成为最大的赢家,拿走了绝大多数的牌照呢?

这事儿得分两方面看,一个是技术实力,另一个是地理优势。

先说技术。

华为虽然一直说自己不直接造整车,但它的目标是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“技术核心供应商”。

它研发的ADS高阶智能驾驶系统,就是它手里最硬的“王牌”。

无论是长安汽车旗下的高端品牌阿维塔,还是与华为深度合作的赛力斯问界,它们最核心的智能驾驶部分,都离不开华为技术的支持。

这次获得牌照的车型,比如长安的深蓝SL03、阿维塔11,以及赛力斯的问界M9,都是搭载了华为这套先进系统的代表。

可以这么理解,长安和赛力斯是拥有强大制造能力的“车身”,而华为提供了驱动这副身躯的“超级大脑”和“神经网络”。

华为获30张L3牌照,长安赛力斯为主力,自动驾驶再提速-有驾

当这两者完美结合,经过大量的测试和数据积累,其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自然就得到了监管部门的认可。

这30张牌照,不仅是给长安和赛力斯的,更是对“华为技术赋能车企”这种合作模式的一次强力背书,证明了这条技术路线的领先和成熟。

再来说说地理优势,这就不得不提重庆这座被网友戏称为“8D魔幻城市”的地方了。

在这次牌照发放中,长安和赛力斯获得的28张牌照,其主要的测试区域都在重庆。

为什么偏偏是重庆?

开过重庆路的朋友肯定深有体会,那里的立交桥错综复杂,上下坡度极大,道路时宽时窄,弯道又多又急,对人类驾驶员都是极大的考验。

然而,对于自动驾驶系统的研发来说,这种极度复杂的路况,恰恰是最好的“天然试炼场”。

一套智能驾驶系统,如果能在重庆这种“地狱难度”的道路上跑得顺畅、处理得当,那么把它放到其他城市相对平坦规范的高速公路上,那简直就是小菜一碟。

重庆市政府也抓住了这个机遇,大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,开放了大量复杂的城市道路作为测试场景。

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:重庆有最需要被征服的路,本地有最渴望技术突破的车企,而这些车企又恰好与顶尖的技术公司华为深度合作。

华为获30张L3牌照,长安赛力斯为主力,自动驾驶再提速-有驾

这种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”的结合,让重庆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中国L3自动驾驶测试的“高地”。

这批牌照的归属,是城市、企业和技术三方合力的结果,也是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中一个非常生动的区域发展案例。

当然,看到这里,有人可能会觉得,是不是其他车企就没戏了?

其实不然。

这次公布的获得牌照的企业名单,更像是一次智能汽车领域的“群英会”。

我们看到,除了华为系,比亚迪在深圳拿到了牌照,进行高速场景测试;宝马和奔驰这两家德国传统豪华品牌,也分别在上海和北京获得了测试资格;上汽集团旗下的智己、吉利控股的极氪、百度和吉利合作的极越、广汽集团的埃安等一大批国内主流车企和新势力,也都在上海、广州、杭州等核心城市拿到了入场券。

这个现象说明,L3自动驾驶的竞赛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,它不是某一家企业的独角戏,而是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集体冲锋。

从传统巨头到造车新贵,从自主品牌到国际大厂,大家都在这条赛道上你追我赶。
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像宝马、奔驰这样的全球顶级车企,选择在中国进行L3级别的路测,这本身就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:中国的道路环境、市场需求以及相关的法规标准,正在引领全球智能汽车发展的潮流。

这不仅是对中国市场的认可,更是对中国在这一领域技术实力和发展潜力的肯定。

这场竞赛就像一场全国范围的技术大比武,最终的目标是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,而最终的受益者,将是我们每一个期待更安全、更便捷出行的普通人。

每一次技术革命的到来,都伴随着疑问和观望,但当条件成熟,该来的总会来,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势不可挡。

0

全部评论 (0)
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