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万一分不降的凯美瑞,如今只要十二万出头,这事搁几年前谁信?以前在马路上看到开凯美瑞的,都觉得那司机透着点精英范儿,四平八稳,开着省心,油耗低,关键还保值。现在再看凯美瑞从“高高在上”到“跌下神坛”,其实是整个国内汽车市场这些年剧变的缩影。问题来了,降价的凯美瑞你会买吗?接下来还能更便宜吗?
先说说为啥当年凯美瑞能卖那么高。大家就图一个合资车的稳妥,坏不了、贬值慢、用个十年八年不操心。那时候中国品牌的车还在质量、可靠性、舒适性上和合资有差距。而且油车一枝独秀,想买个省油耐用的家用B级车,也就那么几款,丰田凯美瑞处在了“闭着眼买”的位置。
但现在再看,啥都变了。国产新能源车横空出世,油车的市场份额直接砍半,人家自主品牌卷的厉害,电池技术越做越好,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一搞就是一大堆噱头。而且样子也好看,价格还便宜。说实话,大家在买车的时候越发不拿合资油车当回事了。这几年身边的朋友要换车,基本都没怎么考虑凯美瑞、雅阁这些老熟人,反而是国产牌子的纯电、插混一顿横扫。
所以说,凯美瑞现在这样贬值,有啥不能理解的?以前它吃的是油车市场红利,然后靠口碑和老丰田那套省心又耐用的技术稳居高位。但是时代变了,市场的主力群体更新换代了,消费观念也变了。以后谁还在乎自己这车能不能开十年八年?八成都想着订阅一两年、三五年就换新。电车降价快,智能功能迭代快,合资油车再不降价就是要淘汰。
再说回凯美瑞,为什么现在价格突然跳水?本质上就是应对新能车的冲击。油车卖不动了,赶紧甩库存,保销量。有些朋友会问,现在十二万还能降吗?我觉得啊,短期还能微微降点,长期再低也就那样了,毕竟再降就是割肉卖车,再往后合资品牌干脆扔了中国市场,国产自主和新势力瓜分蛋糕。一句话,“白菜价”只是过渡,新能源大潮卷过去,这些合资老将要么变成专卖二手、车龄较长的区域小众车,要么直接退场。
多问一句,现在去买\*\*十二万的凯美瑞,值吗?这事还真得辩证看。首先,如果你只认“开不坏”的日系,追求保值率,对新功能、新技术没有太多刚需,只想安安稳稳上下班,凯美瑞肯定没问题。而且现在这个价,性价比算是历史新高了。配置丰富、空间大、油耗低、安全配齐,家用舒舒服服。
但真要说眼光长远一点,我得劝一句,现在油车越来越“边缘”,尤其合资的燃油B级车,几年之后不说保值不保值,连维修配件都可能涨价,市场流通度下降。平时有点小毛病、事故,修理、转卖都不再像从前那样容易。
很多人想,新能源车我现在还不太放心,续航焦虑、充电不方便,技术更新快买了明年就淘汰。油车还可以再战几年,等等看市场怎么变。这想法其实也挺普遍的。可是从趋势上看,新能源车每年技术进步都很大,价格战打到现在,和油车的价格差已经缩小到极致,更别说政府各种政策补贴、入场门槛越来越低。
问一句,为啥咱们以前那么追捧合资油车?说白了还不是自主不争气,外加那时候大家没啥别的可选。而现在一看比亚迪、吉利、长安甚至小米华为都进来了,价格漂亮、配置顶满,智能和舒适性都碾压同价位油车,谁还非得花十二万买个“过气网红”?要我说,现在国产车敢这么卷价格合资车不是被逼得跳水,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。
有人觉得凯美瑞就算再降,也不会变成“大路货”吧?在中国市场,无论历史再辉煌,跟不上变化就只能沦为陈列品。凯美瑞虽然这次低下了头,但实际上依然有一批忠实用户。如果定位清楚,走稳质量路线,做小众市场坚守,保不齐还能活得下去。但想回到当年那个开凯美瑞就是社会精英的年代,基本没啥可能了。
再想得远一点,等到新能源汽车逐渐占据90%以上份额时,油车怎么活?前面说了,保有量越来越少,油价可能不稳定,维修服务大环境缩小,甚至有一天上路都有限制。届时,十二万的凯美瑞可能会和以前的夏利一样,变成一种特殊的回忆。现在很多品牌都在布局电动化、智能化,否则就是自绝未来。
想来想去,其实消费者根本没错。现在要么为了省钱买新能源,要么带着点怀旧买降价油车,每种选择都没错。关键是你清楚自己到底在乎什么。你要稳定、可靠、开得住,凯美瑞省心、降价之后性价比确实爆棚;你要尝新、追科技、看重智能体验,十二万预算完全能拿下国产新能源的主流配置。
最后,我想问问大家,咱们买车究竟图个啥?面子?实用?省钱?还是“不会坏”?以前凯美瑞二十万一分不降,大家都在抢,是因为那时候选择少,对未来不了解,如今技术井喷,市场变化之快让人跟不上。合资油车不再是唯一选择,价格跳水只会越演越烈。以后还会不会继续降?那得看新能源车卷得多狠,也得看丰田、凯美瑞这一家能不能丢下面子跟国内品牌死磕。
谁都无法预测三五年后的市场是啥样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老一代人的“合资信仰”在加速土崩瓦解,不少人已经转向了配置多、便宜、智能的国产新势力。从凯美瑞的降价就能看出,这世道,只要你跟不上就会被裹挟进“历史车轮”。合资品牌不是天然就能高高在上,消费者才是最大的裁判——谁让他们花钱更值,谁才有资格活下去。
所以啊,过去抢着买凯美瑞的人,现在恐怕早就有点怀旧了,十二万入手凑合家用挺好,非要幻想它回到巅峰?除非汽车行业又来一次大逆转。既然世道变了,不如珍惜每一次变革带来的红利,把钱花得明明白白,买最适合自己的车,不必再为品牌和“信仰”多交智商税。
本报(台/网)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全部评论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