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想L8突然砍2万:9000订单是虚火还是真回暖?
刷朋友圈时差点被一条消息震醒——"理想L8直降2万,新增订单破9000台"。发消息的是做汽车媒体的老张,配图是他蹲守理想门店拍的视频,销售忙得连水都顾不上喝。这场景让我想起三年前李想带着团队在发布会现场红着眼眶说"理想汽车要做用户的家人",那会儿L9刚上市,正是他们最难的时候。
说李想是创业圈的"老炮儿"一点不为过。从汽车之家到理想汽车,他经历过被资本追着骂"增程式没前途"的低谷,也尝过L9爆火时登上胡润富豪榜的风光。可这两年日子不好过啊,去年智驾系统被曝"高速突然退出",股价跌得比小区里的银杏叶还快;今年年初又传出自研电池实验室起火的消息,虽然官方很快辟谣,但用户心里那根弦早就绷得紧紧的。
这次降价看着是"简单粗暴",背后藏着不少门道。我找做汽车流通的朋友打听过,内部数据显示最近三个月L8的订单占比超过55%,反而是定位更低的L7和高端的L9一直不温不火。换句话说,李想这刀其实是砍向了"销量担当",用主力的降价换市场热度,顺便试探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。就像咱们去菜市场买菜,摊主把最走量的土豆降价,未必是真的亏,更多是想把人流引过来,看看能不能连带着卖掉点西红柿鸡蛋。
朋友圈里做投资的老李算过一笔账:L8起售价从33.98万降到31.98万,按当前月销3万计算,单月营收直接少6亿。股吧里有人猜"利润至少降两个点",但马上有人接话"现在保销量比保利润重要,用户基盘才是命"。这话不假,你看手机圈的小米当年靠红米Note系列把用户基数冲起来,后来才能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;新能源汽车更明显,特斯拉早期也是靠Model 3的性价比打开市场,现在说起特斯拉,谁还觉得它是"贵价车"?
不过这9000订单的水分有多大?我特意翻了翻理想最近半年的周销量数据,除了春节当月,周均订单基本在2500-3000之间。这次突然冲到9000,明显有"集中下单"的因素——毕竟降价消息一出,肯定有不少持币观望的用户连夜改主意。就像超市打折时,大爷大妈能提着三个购物袋来扫货,但等促销期过了,该买多少还是多少。真正的考验在下周,要是续单量能稳定在3000以上,这波操作就算成功;要是掉回2000,那可就成了"雷声大雨水小"的营销翻车现场。
李想这两年学"乖"了。以前他在微博上怼天怼地,从"友商的增程式都是落后技术"到"某些新势力营销费用比研发还高",话锋比刀子还利。可去年被用户集体投诉"交付延期"后,他突然变了风格,不仅亲自在APP里回复用户留言,还把"用户满意度"写进了季度财报的重点。这次降价他也没像以前那样发长文庆祝,只在微博发了张L8在山路上的照片,配文"在路上,比什么都强"。你说他是"学乖"了,我看更像是想明白了——在新能源这个"卷"到飞起的赛道,光靠嘴硬没用,得拿真金白银的用户认可说话。
晚上和做汽车销售的朋友喝酒,他拍着我肩膀说:"现在这行情,敢降价的才是真有底气。"想想也是,去年某新势力说要"坚持价值战不打价格战",结果三个月后销量直接腰斩;反观比亚迪,年初宣布"电比油低",直接把整个市场的价格体系搅了个天翻地覆。理想这次降价,何尝不是另一种"价值战"?用主力的价格下探,把用户从燃油车的阵营里往自家门口拉。
夜深了,我翻着手机里的订单截图,突然想起李想说过的一句话:"创业就像开车,有时候得踩刹车才能更好地转弯。"这次降价到底是他踩的"刹车",还是准备加速的"油门"?咱们不妨搬个小马扎,等着看下周的销售数据——要是曲线继续往上走,那这波操作就是妙手;要是直线往下掉,也只能说句"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"了。
经典语句:市场不会陪你演戏,用户的钱包才是最诚实的投票器。
(数据来源:理想汽车官方8月12日销量快报、证券时报《新势力价格战背后:用户基盘的争夺逻辑》、汽车之家2025年7月新能源车型订单分析报告)
全部评论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