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刚过去的这个月,智己在车展上推出了一款增程版LS6,半小时就有一万人下订,热度一下拉满,似乎增程车又被唱火了。紧昊铂也赶紧上线了自己的增程版车型,听说小鹏的增程车也在路上。这些原本玩纯电的品牌,现在都扎堆去造增程了。

仔细看看各家的销量数据,事情并没想象中乐观。根据乘联会统计,今年7月份,增程车型销量只有10.2万辆,同比下滑11.4%,而纯电反而涨了24.5%。月度交付表上,小米、小鹏这样做纯电的,单月销量都蹭蹭上去了。而理想和问界这些增程派反倒有点不稳,理想在7月甚至同比跌了近四成,去年风光的局面一去不返。唯独零跑这类中间派销量逆势猛涨,但一查发现,主要还是靠纯电版抢单。
如果追根溯源,现在增程车没那么香,关键还是纯电越来越便宜了。电池的原材料锂价从巅峰一吨24万跌到不到8万,降价一波波,连带着纯电车型的价格和续航都在提升。过去一辆增程车比同系列纯电便宜三、四万,现在差价变得很小,有的甚至油电同价,考虑到油费成本,买增程的理由少了不少。
现实里,很多人买增程车是怕路上没电,但现在基础设施已经很给力了。按数据,主流城市充电桩密度已经到每平方公里三十多根,背后还有更多私人桩。电池续航也在进步,主流纯电车早能跑七百多公里,而且电价低,不少人干脆用纯电跑日常。增程车实际开下来,绝大多数用户的油驱里程不如电驱里程,大电池成标配,增程器反而像个备用挂件。
增程车没消失,就是慢慢回归到了“过渡产品”的角色。如果是长途需求很刚需,增程还是有存在的道理。但真要是日常用、偶尔假焦虑,纯电其实已经够了。买哪种,其实就看自己的实际用车习惯,把焦虑点放在合适的位置才是关键。
全部评论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