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亚迪悄悄踩下刹车,巨头转身背后暗藏行业危机

销量领先优势难以掩盖深层焦虑,四年高速增长后的比亚迪开始放缓步伐,减产、调价、经销商松绑成为暗中的调整动作。

西安工厂的生产线悄然发生了变化。海鸥的生产被挪到了四线,与方程豹钛、汉L共用一条生产线;三线生产唐L和仰望U8;夜班被取消,两班倒不再实施

比亚迪悄悄踩下刹车,巨头转身背后暗藏行业危机-有驾
#百度带货夏令营#对比亚迪而言,2025年看似是又一个辉煌年份——前7个月销量249万辆,稳居国内第一,超过排名第二、三、四的车企销量总和。但在这些表面数字之下,比亚迪正在悄悄踩下刹车。

01 放缓的节奏

比亚迪的销量增长曲线曾经令人惊叹。从2020年到2024年,比亚迪销量从42.69万辆增长到427.21万辆,五年间实现了十倍扩张

然而今年6月,比亚迪国内销量29.25万辆,同比下降7%;7月则进一步下滑至26.36万辆,同比降幅达15.63%。这一下滑趋势让比亚迪开始采取更为谨慎的策略。

产线端放慢、销售端松绑成为比亚迪的新策略。今年5-7月,比亚迪产量分别为38.4万辆、34.5万辆和31.7万辆,整体呈收缩趋势

02 护城河塌陷

比亚迪过去依靠两大王牌打天下:混动技术和极致性价比。2021年年初,比亚迪发布DM-i混动技术,凭借“超低油耗”这一卖点,对比同级别的日系、德系和美系车型形成降维打击

竞争对手当时花了长达半年时间才实现技术跟进和产品落地。而比亚迪凭借垂直一体化的供应链优势,又将性价比做到了极致。

旗下的弗迪系公司几乎覆盖了动力电池、电机、电控等关键环节,业内戏称“除了轮胎和玻璃,比亚迪什么都有”。这使得比亚迪能够持续在性价比上做加法,先后推出“油电同价”、“电比油低”的策略。

03 失灵的半年护城河

2025年被普遍认为是智能化下半场开端的一年,比亚迪也试图在这一节点上用智能驾驶再次构建新的护城河。今年二月,比亚迪正式推出“全民智驾”战略,将辅助驾驶系统下放至所有车型

然而与当年DM-i出现半年的空窗期不同,这次比亚迪几乎没有获得独享的时间差。比亚迪刚预热全民智驾发布会,长安汽车就提前一天发布“北斗天枢2.0”计划,吉利、奇瑞也在次月抛出了类似的全民智驾方案

对手们的迅速反应,意味着比亚迪的“半年护城河”已经失去威慑力。比亚迪对智能化的判断慢了,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。

04 技术创新的另一面

虽然在智能化布局上略显滞后,比亚迪在其他技术领域仍在不断创新。2025年8月,比亚迪申请了一项名为“制动控制方法、控制器、介质、产品及车辆”的专利

这项专利通过采用包含大小不同、制动顺序不同的多个制动力矩的制动力矩曲线,控制车辆的制动运动,通过降低制动力矩以平缓车辆在停车时的俯仰冲击,提高用户体验

比亚迪的陡坡缓降功能也是技术创新的体现。它能在长下坡的时候避免车主一直踩刹车,不仅会腿脚疲劳、酸痛,还可能因为刹车片过热导致刹车失灵

05 价格策略的双刃剑

比亚迪秦L EV最近推出了“七夕狂欢价”,只要12万出头。这种频繁的价格调整虽然刺激了短期销量,却也带来了一些问题。

一位车主在群内吐槽:“一个月两次价调,真让人捉摸不透这年头定价套路。”价格频繁调整不仅影响了品牌的价格形象,也对二手车市场产生了冲击。

有车主想卖车到新疆,结果和车商磨一晚上,被压价一万多,怪车市变天快

06 寻找新的增长点

面对主业增长放缓,比亚迪正在多方面寻找新的增长点。从产品线来看,比亚迪正在尝试推出更多个性化选择吸引消费者。

新颜色的秦L EV——“带点粉蓝晕染的,灯光下泛着色子青的光”的甜釉粉和琉璃青,试图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和女性用户

在技术方面,比亚迪也在不断提升用户体验。新推出的DiLink 100可以与手机互通,甚至支持无麦K歌功能,群友都等着试,“怕是真能做成家庭K厅”

比亚迪的工厂依然在运行,新车依然在不断下线。但车间里的变化揭示了更深层的战略转变:放缓步伐、重新思考、调整布局。

王传福和他领导的比亚迪正在面临新的挑战。过去那种依靠技术突破和价格战的方式已经不再有效,智能化领域的竞争需要不同的思维模式

经销商们已经感受到了变化。“按需分配”实行后,拿货数量较过去减少约三成,王朝网和海洋网的库销比已基本维持在1:1,远小于此前三到六个月的库存周期

0

全部评论 (0)
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