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马车主遭遇撤店,售后无门,谁为尊贵买单?

最近,在北京有一件让很多宝马车主心里堵得慌的事。

大家可能都听说过,买车要去4S店,觉得那里是官方授权的,最正规,最让人放心。

特别是买像宝马这样的豪华品牌,图的就是一个服务和保障。

宝马车主遭遇撤店,售后无门,谁为尊贵买单?-有驾

可谁能想到,在北京东四环边上开了十多年,看起来高大上、像个地标一样的宝信行宝马4S店,竟然说关就关了。

这一关门不要紧,三百多位在这里花了真金白银购买了保养套餐的车主们,一下子就懵了,感觉自己被结结实实地“收割”了一把。

这件事情的核心,是一款叫做“双保无忧”的预付费保养套餐。

不少车主在买车或者做保养的时候,都会被销售人员热情推荐。

这个套餐价格不菲,通常在一万五到两万块钱左右,内容听起来很诱人,包括了未来几年的基础保养,比如换机油、机滤这些,还带一个两到三年的延长保修。

对于车主来说,一次性把钱交了,后面几年就不用操心保养和保修的事了,听着确实是“无忧”。

家住北京的陈女士就是其中一位,她在2024年买车时就听从建议,买了一份一万五的“双保无忧”。

可没想到,套餐才用了两次,今年5月份就突然收到了宝马中国的短信,通知说宝信行的授权要终止了,售后服务得转到别的经销商那里去。

这下问题就来了,剩下的服务和那个最值钱的延长保修该由谁来负责呢?

宝马车主遭遇撤店,售后无门,谁为尊贵买单?-有驾

陈女士和其他有同样遭遇的车主们一联系,才发现这不是个别现象。

一个维权群很快就建了起来,里面有近250位北京本地车主,再加上上海、杭州等地的车主,总共三百四十多人。

大家一算账,发现涉及的预付金额加起来可能超过了五百万元。

车主们拿着合同去找宝马中国协调,宝马方面也确实联系了其他经销商来接手。

可是,当车主们满怀希望地去到新的4S店时,才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。

没有一家店愿意完全按照原来合同上的条款来履行服务。

大部分经销商的说法是,基础保养可以做,但可能会给一些折扣,或者有附加条件,而对于“双保无忧”套餐里包含的延长保修服务,所有接手的经销商都表示无法承担。

宝马官方的说法更是让车主们难以接受,他们强调“双保无忧”是宝信行自己的商业行为,和宝马官方没关系,如果车主想要官方的延长质保,那就得另外再花钱购买。

这个解决方案,在车主们看来,等于是把他们花了一万多块钱买的合同里最有价值的部分给作废了,剩下的只是一些打了折扣的基础保养,这跟当初承诺的“无忧”相差太远。

愤怒的车主们决定走法律途径维权,可当他们拿出合同时,又发现了新的麻烦。

宝马车主遭遇撤店,售后无门,谁为尊贵买单?-有驾

在合同不起眼的地方,有一条规定,说任何争议都需要提交到上海仲裁委员会去仲裁。

这对北京的车主来说,意味着维权的成本和难度大大增加了,要去外地进行仲裁,比在本地法院起诉要复杂得多。

有律师表示,虽然这个条款在法律上不一定完全站得住脚,可以尝试主张其无效,但无疑给维权之路设置了很高的门槛。

更让人担心的是,工商信息显示,北京宝信行这家公司已经被列入了经营异常名录,还成了限制高消费和被执行人,就算官司打赢了,对方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,钱也很可能要不回来。

其实,这家4S店的出问题并非毫无征兆。

有老车主回忆,大概从一年前开始,北京宝信行的经营方式就变得有些奇怪。

按理说,豪华品牌的4S店更注重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,但那段时间宝信行却一反常态地推销起了298元的低价保养套餐,这显然是为了吸引客流,回笼资金。

与此同时,又在极力向新车主推销上万元的预付套餐。

这种操作模式,现在回头看,很像是资金链出了问题,在用低价吸引现金流的同时,再用预付费产品套牢一部分客户的资金。

宝马车主遭遇撤店,售后无门,谁为尊贵买单?-有驾

一些警惕性高的车主可能凭直觉躲过了,但更多相信宝马品牌和4S店信誉的消费者,却不幸成了最后的买单人。

北京宝信行的倒下,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,它背后是其母公司,曾经国内最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——广汇汽车的全面危机。

广汇汽车代理了包括宝马、奔驰在内的众多主流汽车品牌,在燃油车时代可以说是风光无限。

然而,随着国内汽车市场向新能源车的快速转型,传统燃油车的销售受到了巨大冲击,加上激烈的价格战,让广汇这种重资产运营的经销商集团陷入了困境。

根据公开信息,广汇汽车负债累累,最终因股价持续低迷而被强制从上海证券交易所退市。

从今年3月到8月,宝马中国陆续取消了全国37家广汇旗下宝信行经销商的授权。

这场风波反映出的是整个传统汽车4S店模式正在面临的严峻挑战。

过去,4S店依靠信息不对称和厂家授权,在销售和售后环节有很强的议价能力,利润丰厚。

但现在,随着新能源车企普遍采用直营模式,绕过了经销商,直接面对消费者,价格更加透明。

同时,互联网也让车辆的维修保养信息和价格变得公开化。

宝马车主遭遇撤店,售后无门,谁为尊贵买单?-有驾

很多车主发现,在4S店动辄花费数千元的保养项目,在外面专业的连锁维修店可能不到一千元就能完成,效果也差不了多少。

当4S店的高价格无法提供对等的高价值服务时,消费者自然会用脚投票。

在这场经销商倒闭的风波中,宝马作为品牌方,其态度和做法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。

很多车主都表示,当初之所以选择在宝信行消费,并且愿意预付上万元购买服务套餐,完全是出于对宝马这个品牌的信任。

大家相信,有宝马的官方授权和监督,经销商的服务是有保障的。

但现在经销商出了问题,宝马却以“这是经销商自营业务”为由,试图撇清关系,这让消费者感到非常寒心。

有法律人士认为,虽然合同的签订方是经销商,但宝马中国作为授权方,对经销商负有持续的监督和管理责任。

当发现经销商出现经营异常时,理应及时采取措施并向消费者警示。

因此,车主在维权时,可以尝试将宝马中国列为共同被告,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。

总而言之,北京宝信行的撤店事件,不仅仅是几百位车主的个人损失,它更像是传统汽车行业转型阵痛下的一个缩影。

它暴露了传统经销商在市场变革中的脆弱性,也考验着像宝马这样的豪华品牌,在面对渠道危机时,如何平衡自身利益与消费者权益,如何维护来之不易的品牌信誉。

对于那三百多位车主来说,他们的维权之路可能还很漫长,而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,如何建立一个更能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,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。

0

全部评论 (0)
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