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2025年10月,一汽奥迪A5L刚上市两个月,就取得了订单突破一万的好成绩,单日交车数也达到了1000台。
这份耀眼的成绩单背后,其实藏着一汽奥迪在过去半年都没歇过的忙活。一周前,北京中升裕迪展厅刚开业,声称要完善销售和服务网络;差不多在同一时间,营销体系的变革也宣布落定,强调要“以客户为中心”,打破过去那套老旧的思路。
要是拿五年前期来看,A5L那样的订单量也谈不上多厉害。到2020年,一汽奥迪的全年销量还能冲到72万多,而后头就一路掉头向下啦。
到了2021年,销量降成70万多辆,再往后到2022年,直接掉到63万多,今年2024年更是滑到61万多辆的低点,2025年上半年表现也不理想,销售只有28万多辆,比去年同期少了十个百分点,降幅还比全球的平均水平更大呢。
这种下降不是一汽奥迪一个品牌的问题,整个老牌豪华车市场都在受压力,今年九月全国豪华车零售量比去年少了点,市场份额也缩了,传统品牌的日子比合资品牌还要艰难呢。
为了扭转颓势,一汽奥迪在人员方面动了不少手脚,2025年这一年,光是高层的人事调整就搞了三轮。
一月的时候,刘洪涛从红旗海外营销部调到一汽奥迪,担任网络副总经理,梁梁也从一汽办公室调来负责市场工作;到了五月,蔡宇接手了刘洪涛的网络业务,刘洪涛则转到了代理销售岗位;九月,郭永锋直接接替李凤刚,成了一汽奥迪销售公司的执行副总经理,全面负责销售、售后和品牌营销。
原本打算了解李凤刚在职时的想法,结果发现他推的“油电共进”这事实际上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。到他接任的2023年,电动化转型已经变成一个必须面对的难题,可市场反应一直跟不上节奏。
郭永锋接手时,虽然在一汽体系里呆了20多年,负责过管理和营销多个方面,可一上任就得应对销量下滑和电动化带来的双重压力,压力挺大。人事变动之后,产品和价格也随之调整。
八月,借助PPE纯电平台打造的Q6Le-tron家族正式推向市场,还配备了华为的乾崑智驾技术,这一步算是在一汽奥迪电动化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吧。
说实在的,这款车的市场表现确实不咋地,8月加9月一共才售出了2200辆。
一比之下,最近两个月新能源市场的渗透率都突破了55%,而且从一到九月份,全国范围内的新能源车生产和销售总量比去年多出了三成多。可Q6Le-tron这个型号,连行业的平均水平都没能追赶上。
油车方面,一汽奥迪搞了个降价动作,2025款A3改款的指导价定在16万多到20万多,比2024款要便宜了差不多4万块,有的经销商报价甚至跌到了12万多。
这步棋走得挺仓促的,但也只能这么做了,现在自主品牌的豪华车越来越多,配置高又不贵,过去靠品牌溢价来卖的传统豪华品牌,早就不灵了,不降价,消费者自然也不买账。
渠道方面的变化也没少动,北京中升裕迪展厅的开张,不只是单纯开个新店,而是想优化北京市场的网点布局,让客户看车更顺溜。
现在的消费者买车,不光关心产品质量,更在意服务的方便程度,特别是在大城市里,网点多不多、离得近不近,可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买车选择。
不过,这种渠道的优化要想真正吸引到客户,还是得看后续服务是不是到位。如果只是开个网点,服务质量提不上去,怕是很难取得明显的成效。
把一汽奥迪的这些表现放在整个行业里一看,才发现它遇到的难题也不是个别现象。
目前中国豪华车市场正处于一个结构性的转变期,以前靠品牌声誉和技术实力立足的传统豪华品牌,现在碰上了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新势力的双重挑战。
奥迪中国总裁罗英瀚提到要“双线推进”,一边推动燃油车一边推广电动车,但现在来看,电动车还没有出现真正爆款,燃油车主要靠降价维持,这样“两头照应”的策略恐怕难以长久坚持下去。
梁梁之前说过“不丢豪华底色,不突破安全品质底线”,这个想法当然没错,可现在的消费者更在意性价比和智能化,光靠强调“豪华”两个字,未必能真正留住客户。
照这个情况看,一汽奥迪现在的操作更像是在“灭火”,A5L的订单回升也只是暂时的暖意,要想真正扳回局面,得靠电动化来敲门。如果年底要上市的A6Le-tron还闹不挣钱,接下来的日子恐怕更难熬点。
毕竟,新能源市场发展得飞快,不跟上节奏的话,对手可是会狠狠抢走你的市场份额。
对一汽奥迪而言,现在不再是犹豫“要不要转向电动化”,而是得琢磨清楚“怎么转才能让消费者买单”。是继续和华为深度合作,还是在产品设计方面更贴近中国用户的需求,这些问题都得赶紧拿出答案。
全部评论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