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马Z4 M40i上海用车琐记:停产前的最后一年
说起我这台Z4,2022款M40i,眼瞅着都快成绝版货了。六月底那会儿,去店里做保养的时候,还碰见老刘师傅一边擦汗一边嘟囔,“这敞篷小宝马以后怕是看不着新车咯。”想想也是,从提回来到现在跑了一万两千多公里,这段日子还真是没少折腾。
外观嘛,我心里一直觉得E底盘的宝马才叫味道。G29这个壳子,说不上讨厌,但也没有以前那种惊艳劲儿。前脸组合有点怪——天使眼和星芒双肾分开单看还行,一拼一起就总感觉差点啥。我经常跟邻居老陈开玩笑:“你看看它屁股和侧面,多顺溜!”正面……嗯,不说也罢。不过尾部线条倒还是挺“Z”的,那股优雅劲儿还在。
内饰熟得像家里的老沙发,闭着眼都能摸到按键在哪。但副驾前头那块中控板硬生生给切断了,有点莫名其妙。我当时问销售小王,他自己都愣住:“设计师可能就想与众不同?”我寻思,要么学8系整分体式,要么省成本缝线搪塑也行啊,现在这样割裂感强得很。有次夏天穿短裤出门,高温下右膝盖靠在驾驶员脚窝旁边那个位置,一路下来直接印红印子,都怪没个软垫——真皮不用,哪怕仿皮垫下也舒服不少。这事儿群里大家吐槽过好几回,说谁搁谁知道。
还有杯架设计藏扶手箱里,每次喝咖啡找不到地方放,只能尴尬地打开盖板夹着杯身,还容易撞翻。有一次急刹车直接把拿铁撒进储物格,全程伴随灯光长亮(锁车后依旧亮),修理厂张师傅打趣,“你这是自带氛围灯呗?”实体按键倒是留得多,对我们这种习惯盲操作的人来说算安慰,大屏反而越用越烦躁——找半天不如摁一下来得利索。讲真,新款大联屏我是真欣赏不来。
动力体验上,这台B58发动机搭配M部门调校,即便不是纯血M Power,也足够带劲。ECO PRO模式几乎没怎么用过,为写文章临时试了两把,全程就是一个字:懒!油门踩到底才慢悠悠往前挪,好处就是平顺,但完全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宝马,有种隔靴搔痒的无力感。“蓝色界面一出来,我以为坐高铁呢。”群友阿豪调侃道。
日常最多还是COMFORT模式,在上海市区穿梭比较合适。方向盘偏沉但又不会累人,比起液压时代确实电子味重些,不过如今还能要求啥?悬挂韧性不错,高速弯支撑扎实,比早年E底盘强太多了。这代刹车系统升级明显,以前都是单活塞,现在四活塞上身,看起来唬人,用起来信心十足,就是打孔盘没给配齐。不过平时上下班、偶尔周末跑崇明岛兜风,也够用了。
SPORT模式嘛……偶尔夜深人静拉出去撒个野,把所有设定全切运动,那感觉一下变另一辆车似的。不夸张,每脚油门、每次降档补油都有炸裂声浪(虽然国六B限死了一部分),耳朵听着心情都跟着飞扬。“有时候觉得,这排气声要再大一点就更爽啦。”朋友阿哲坐副驾直呼不过瘾,可惜政策摆在那里,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吧!
对了,还有个冷知识,上回修轮胎的时候维修店老板悄悄告诉我,其实原厂米其林Pilot Super Sport这套胎特别挑路况。他们店近半年接待Z4换胎补胎的不止一个,都说275宽度其实并不算夸张,但莫名其妙特爱扎钉。我左后只中过一次钉,可右后已经第三回被扎破……后来怀疑是不是某段工地附近暗藏玄机?停车场保安笑称“可能你命犯钢钉”,图个乐呵罢了,总归麻烦是真的麻烦,每月花费加起来光补胎200块钱飞走,不疼是不可能的!
另外提一句,今年6月统计下来,两千公里平均油耗12.6升/百公里(听老司机讲比官方标号略高),主要市区通勤+郊游混合路线,加上空调基本全天候开启;停车费500元、加油1900元,小账本记清楚才能防止月底吃土哈。这套19寸轮圈+米胖子的组合,据说抓地性能业内口碑不错,不过雨天湿滑要格外注意,一位技师私下提醒别贪快,否则ESP介入频率让你怀疑人生……
至于售后服务嘛,在上海凡德买的新车,到现在除了正常保养和三次补胎,没有出过什么幺蛾子。有朋友问二手行情咋样,目前市场消息参差不齐,据懂行哥们分析,如果明年彻底停产估计收藏价值会上浮一点点,但涨幅别抱太大希望——毕竟敞篷玩具受众有限,而且新政收紧之后转手难度增加不少。
最近朋友圈看到有人晒新买的小众品牌敞篷,说配置丰富价格香,其实各花入各眼吧,我始终觉得驾驶乐趣才是灵魂所在。不管将来怎样,如今还能天天开它上下班吹风,是件幸福的小事。今年夏天热浪滚滚,下班路上一顶帽子、一首歌、一阵晚霞,再遇见几个骑电瓶的大爷冲你招招手,就这么简单又满足的一刻,很难再复制第二遍喽。
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,仅供学习交流,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。
部分信息来源于实际用车经历及维修技师闲聊,如有疏漏请谅解。
全部评论 (0)